💎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2021非銀板塊回顧:券商無憂,保險疼痛

發布 2021-12-31 下午10:09
© Reuters.  2021非銀板塊回顧:券商無憂,保險疼痛

2021年的非銀金融板塊,可謂是一片慘淡。

從整體資本市場而言,非銀金融板塊的市場表現比較一般,且目前市場對非銀金融板塊信心明顯不足,然而,同樣身處轉型的賽道上,券商和保險板塊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走勢和邏輯。率先看到並布局轉型大勢的財富管理券商年內跑出了新行情,保險行業的“黃金十年”宣告結束,代理人制度改革進入陣痛期。

在急劇變化的環境下,券商與保險行業,分化和共通之間,能否找到了屬于各自的平衡點?2022年,非銀金融能否再度走出一片天?

券商:高增業績托底估值,轉型財富管理成主旋律

券商作爲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中介機構之一,經營業績與市場表現具有極大的相關性。2021年,市場交易量和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繼續維持高位,上半年券商行業淨利潤同比增長9%,上市券商淨利潤同比增長28%,但仍未擡升券商板塊在資本市場的整體估值。

由于上半年美債長端利率上行疊加國內貨幣政策收緊預期,板塊大幅調整,上半年證券指數跌11.04%,卻展現了較爲波動的結構性行情。自5月份起,券商板塊呈明顯的震蕩回升走勢,自5月10日低點以來累計漲幅達16%。

不過,鑒于市場對非銀金融板塊信心明顯不足,截至2021年12月29日,證券指數全年表現爲-6.88%,市淨率爲1.9倍,跑輸滬深300指數,處于曆史中樞下區間,出現低估值和高景氣度相背離的局面。

尤爲值得注意的是,站在當下時點,推進傳統業務轉型升級已經成爲了券商打造的第二增長極,隨着各項傳統業務升級調整,包括經紀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投行專業性加強,資管通道業務被逐漸剔除,自營非方向性業務增加等,券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開始出現實質性扭轉。

從個股上看,部分個股跑出了獨立行情:比如東方證券、中金公司、廣發證券、東方財富,5月11日至8月末累計最大漲幅分別爲106%、48%、47%、40%。迄今爲止,年內A股上市券商中僅有5支實現正收益(剔除今年上市的財達證券),分別爲廣發證券、東方財富、東方證券、興業證券和國泰君安,均爲財富管理題材券商。

其中,廣發證券、東方證券、興業證券持股頭部公募子公司,兼具産品、渠道和客戶的比較優勢,整體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代銷金融産品業務收入)對經紀業務整體收入貢獻率超過10%,超額收益明顯。此外,原爲互聯網券商起家的東方財富已獲得公募牌照,旗下天天基金銷售規模及保有量行業領先,獨具渠道優勢、覆蓋大衆客戶,基金代銷收入高速增長,漲幅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港股上市的中資券商板塊的嗅覺顯然更爲靈敏,“出海”後H股的今年整體的表現更加優于A股市場。除了監管層面持續加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出海能力占優的券商彈性凸顯的因素存在,業績也是重要的推動因素之一。

業績方面,僅就中報數據而言,淨利潤排名前四位的券商子公司均爲境外公司,中金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金香港以24.69億港元的淨利潤位列第一,同比增長31.68倍;海通證券旗下海通國際控股實現淨利潤18.47億港元緊隨其後,同比增長1.21倍;中信證券旗下中信證券國際實現淨利潤14.2億港元位列第叁,同比增長7.59倍;國泰君安旗下國泰君安金融控股實現淨利潤9.78億,同比增長1.14倍;同時,華泰國際實現淨利潤9.26億元,同比增長2.44倍,而招商證券國際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8.64億港元,而上述券商子公司也多以財富管理轉型爲目標,持續促進良好發展。

究其根本,不論市場如何變化,投資者都保有財富管理需求,存量穩定,經紀業務收入確定性大大增強;此外,因券商資管逐漸向主動管理轉型,對資産的投資管理能力顯著增強。因此在市場行情波動下,券商業績表現更加平穩。

與此同時,11月15日,北交所“鳴鑼”開市,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新”,通過構建新叁板基礎層、創新層到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強化各市場板塊之間的功能互補,不斷擴大資本市場覆蓋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從行業來看,資本市場參與熱情將進一步激活,除了券商投行業務,未來市場交易、跟投等各項業務都有望跟進,整體利好券商基本面。

展望2022年,大環境上,貨幣政策穩健偏松,市場流動性較爲充裕,預計2022年居民財富將繼續流向資本市場。同時資本市場改革有序推進,注冊制將全面推行,産業政策放松引導券商轉型發展,行業並購整合大勢所趨,行業盈利向上,龍頭公司長期向好。

聚焦到券商主營業務上,財富管理依然是券商基本面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投行業務、機構業務也將迎來成長和轉型機遇,並有望與財富業務板塊形成協同,有利于降低收入波動,提升業績確定性,ROE的穩健增長有利于長期估值中樞的提升,帶動券商持續性成長。

同時,近年來對券商造成大量減值計提的股票質押業務規模已降至低位,存量風險出清,增量減值壓力較小,對券商業績的拖累大幅緩解。券商成長確定性強,抗周期性趨勢性提升,爲行業帶來更強的價值投資邏輯。

個股層面,建議關注收益行業轉型發展的財富題材券商和龍頭券商。未來幾年財富管理都是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因此建議關注高成長性的廣發證券、東方證券、東方財富;龍頭券商綜合能力強,資本實力雄厚,可以發揮綜合型券商的投行、財管、投資的協同業務,建議關注中信證券、華泰證券。

保險:壽險陣痛靜待拐點,財險有望跑出新行情

與券商板塊相類似,2021年的保險板塊同樣面臨着市場信心不足的窘境,甚至比券商板塊更加不利。2021年內,保險行業內外均面臨着較大的考驗。截至12月29日,保險指數下跌29%,大幅跑輸滬深300指數,五大險企的市場表現呈現單邊下行或波動下行的築底狀態。

相對于伴隨券商轉型路徑而來的業績倍增,保險的轉型卻處在持續陣痛。

近年,保險行業開始主動進行全方位的改革,行業代理人數量開始急劇縮減,但人均産能的提升未能跟上人員收縮的腳步,造就了行業整體進入變革過程中“黎明前的黑暗”。此外,也有長端利率下行預期強烈導致保險公司資産端收益下降,同時疫情以來導致居民收入減少,向保險消費投入持續下滑等因素,反映到資本市場上,五大傳統險企已經不複往日高光。

細分而言,由負債端看,疫情影響下,居民收入不穩定性增加疊加勞動力結構變化,導致新單銷售低迷,收入不及預期與代理人脫落率提升的惡性循環;車險受綜改影響件均下滑,芯片産能不足導致汽車銷量低迷,共同導致車險持續承壓。

資産端方面,在全面降准的催化下,長端利率已低于3%,市場對利差損風險的擔憂導致估值中樞持續下行,此外部分險企投資端踩雷也加深市場悲觀預期。

2021年A股上市險企的慘淡可以從基金的配置倉位窺得一斑:截至3Q21,保險股的主動偏股公募重倉占比僅爲0.2%,其中平安、太保、新華、國壽持倉占比分別爲0.14%、0.05%、0.0007%、0.002%。持倉處于曆史絕對低位,市場對中長期新單增長信心極爲不足。盡管四季度以來地産政策風險的緩釋對資産端預期有所修複,長端利率也曾一度上行修複至3.0%整數關口,但保險股估值修複的持續性和空間都比較弱。

從市場表現來看,年初至今(截至12月31日發稿),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A股市場表現分別變動-19.82%、-40.18%、-26.29%、-30.64%、-26.51%;H股方面,截至12月30日,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太平、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分別變動-38.99%、-27.20%、-27.05%、-21.21%、-21.01%、+2.01%,可見壽險短期因行業供需矛盾,負債端壓力顯著。

不過,2021年即將告終,港股上市的中國財險卻是期內港股市場中唯一一家年漲幅達到雙位數的險企,年初至今漲幅達到17.8%。抛去上年低基數的效應,月內正式下發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亦對其形成了催化作用。中信建投觀點認爲,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于12月27日正式在全國上線,該專屬條款仍符合車險綜改的“降價、提質、增保”方向,個別車型的漲價並不改變整體費率變化幅度,利好在這一領域具有先發優勢的大型險企。中國財險(02328)也將在專屬條款下凸顯渠道、銷售及服務等綜合能力,有望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壽險方面,步入10月,上市險企陸續發布2022年開門紅産品,11月初各上市險企各地分支機構都陸續開啓預售階段,考慮到2021年1月末重疾炒停基數較高、2022年春節假期錯位和各地防疫措施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預計2022年前兩月行業價值和新單仍有兩位數下滑壓力,關注有效人力質態和數量變化。

就短期趨勢而言,保險行業基本面持續受到挑戰,五大上市險企保費收入增速均不樂觀,保險板塊的調整還將繼續,但從中長期看,保險整體需求受老齡化及叁孩政策影響,需求仍高,未來發展空間仍有。另一方面,板塊整體偏低的估值,使其已具備較強的投資價值。

此外,疫情影響下負債端短期承壓,長期利于社會保障意識提升,行業負債端自開門紅後有望V型反轉。隨利率企穩回升,行業面臨趨勢性改善,准備金及資産再配置壓力暫緩。長期看行業仍將保持穩健增長,且當前估值處于低位,配置價值顯著。

展望2022年,從負債端來看代理人隊伍規模探底逐步形成,留存下的隊伍産能有所提升,開門紅有望逐步開啓;財險拐點或已至,期待保費與COR同步改善。投資端來看,權益市場預期偏樂觀,投資上限放開增加彈性。大型險企加速養老社區和商業地産布局,有望反哺壽險主業,有望實現醫養結合,提升客戶粘性和二次開發。

個股層面,在宏觀經濟下行、監管收緊的困境下,頭部險企因其前瞻性的産業布局,在走出行業轉型期時具備優勢,目前行業處于曆史估值低位,建議關注經曆短期陣痛,堅定壽險改革,投資逐步回暖的中國平安。同時,建議關注布局康養産業的中國太保以及探尋區域擴張深化渠道下沉的友邦保險。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