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新業受阻重拾舊業,轉虧的泰和誠醫療(CCM.US)何時迎來“暖春”?

發布 2021-12-15 上午12:27
© Reuters.  新業受阻重拾舊業,轉虧的泰和誠醫療(CCM.US)何時迎來“暖春”?

近年來分級診療強基層的建設潮中,作爲高發病、慢性病、大病的腫瘤醫療服務成爲了基層公立醫院短期內很難彌補的短板,因此也給市場化辦醫提供了一片藍海市場。而泰和誠醫療(CCM.US)正是這片藍海市場的“沖浪者”之一。

雖然當前國內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中,公立醫院仍占據主導地位,但伴隨着腫瘤患者的不斷增加,民營腫瘤專科醫院也正不斷壯大,其中便不乏“半路出家”的企業。以港股企業海吉亞醫療爲例,這家公司通過2009年收購伽瑪星科技,以放療起家,向合作放療中心提供放療業務。隨後通過“自建+收購”拓展以腫瘤爲核心的綜合性醫院,目前已成爲全國最大腫瘤醫療集團。

泰和誠醫療的發展路徑與海吉亞相似,其早期主營業務爲通過醫療設備租賃與公立醫院合作管理腫瘤治療中心,2009年紐交所上市後,泰和誠才開始向腫瘤醫院方向進軍。

然而,與海吉亞醫療蒸蒸日上的業績相比,近年來,泰和誠連年遭遇虧損,並且在近期公司發布的2021年上半年財報中,泰和誠仍處在虧損狀態。通過分析最新出爐的財報,投資者或能對這家公司的業務發展情況有一定了解。

雙軌發展路徑還能走多遠?

與海吉亞走的“抓住醫療服務供給缺口布局叁四線城市”發展路徑不同,由于從合作中心模式轉型腫瘤醫院市場,因此,在泰和誠的發展路徑中,合作中心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這也是其與海吉亞在市場定位上的區別所在。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在美股上市後,泰和誠開始從合作中心模式向腫瘤醫院模式轉型,降低對公立醫院醫生資源和客戶資源的業務依賴。其中合作中心和合作醫院的數目,從2008年的83、55家,降至2018年的31、21家。與此同時,該業務毛利率也從85.07%大幅降至36.56%。

不難看出,在宣布業務轉型後,泰和誠合作中心業務10年後的整體規模和盈利能力都較IPO時有了較爲嚴重的下滑。究其原因,在于近年來多家醫院選擇通過買斷設備的方式與泰和誠結束合作關系。

而在這一現象的背後,是國內市場放療設備數量增長,讓放療中心年均治療腫瘤患者數目逐年下降。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醫院在收益分配上的話語權不斷加大,間接導致了泰和誠合作中心業務的盈利能力下滑。

通過以上背景解讀,投資者便不難理解爲何在2020年上半年,公司合作中心業務收入大幅降至3767.4萬元。不過,受疫情緩和以及公司開發醫療器械雲系統解決方案,用于其現有的醫療設備和消耗品銷售服務的正向因素影響,泰和誠合作中心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再度實現大幅提高,實現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241.4%。

與大幅增長的合作中心業務相比,泰和誠的腫瘤醫院業務收入增長雖稍顯乏力,僅有41.7%。但是與同行橫向對比來看,海吉亞醫療的2021年中報預告收入同比增長47.7%,信邦制藥2021年Q2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4.6%,盈康生命2021年Q2季度收入同比增長5.42%,可見泰和誠醫院業務收入增速尚在行業前列。

但利潤方面,海吉亞和信邦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達到8287.27%和326.95%,相比之下泰和誠當期卻同比轉虧,淨虧損爲1.72億元。

從泰和誠的成本端來看,造成公司淨虧損的原因在于其重啓了合作中心業務發展以及醫院擴張。從財報中不難發現,在成本端,合作中心業務的成本從2020年同期的1464.4萬元,大幅增至今年同期的9564.2萬元,同比增長5.5倍,原因在于公司在消耗品銷售服務方面的業務擴張。而醫院業務成本的增長則在于爲廣州醫院的開業做准備,該醫院已于今年6月開始運營。

從業務收入增長曲線不難發現,泰和誠在疫情緩和的情況下選擇了重啓合作中心模式,與醫院模式共同發展的雙軌發展路徑。雖然這意味着相比ALL-in腫瘤醫院模式,雙軌模式讓泰和誠多了一條業績增長曲線,但從2009年官宣轉型醫院模式到如今重拾舊業,是否也說明了泰和誠10幾年的轉型之路仍經曆着陣痛期?是否意味着公司在醫院方面的大規模投資並未能彌補其合作中心業務下滑所帶來的的損失?

如何在強競爭的藍海泛舟?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國內腫瘤醫院無疑是一個較大的藍海市場。

正如上文提到,雖然當前國內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中,公立醫院仍占據主導地位,但伴隨着腫瘤患者的不斷增加,民營腫瘤專科醫院也正不斷壯大。

從數量上看,民營腫瘤專科醫院從2009年的42家上升到2019年的74家,占比從36%提升到50.7%;而從民營腫瘤醫療收入增速看,2015年至2019年的CAGR爲23.7%,高于公立醫院的11.7%。

之所以國內放開民營腫瘤醫院的入局,與適應症市場不斷擴大有密切關系。據智通財經APP了解,近年來,中國癌症發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癌症新發患者人數將逐年增加。

龐大未滿足治療需求加速市場規模不斷增長。腫瘤醫療服務市場也由2015年的2331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73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2.5%,預期2020年至2025年將按11.5%的複合年增長率進一步增長,到2025年腫瘤醫療服務需求將達到7100億元。

由于腫瘤下沉市場供給不足、需求旺盛,加之腫瘤患者在本地進行後續治療是剛需,因此腫瘤服務的下沉市場顯然存在更大的機會。

數據顯示,叁線及其它城市相較于中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占中國癌症發病人數較大比例。預計2025年底,叁線城市患癌人數增速高達2.77%,而一線、二線患癌人數增長率預計僅爲0.93%和2%。加之一、二線城市患病人群支付能力相對較強,且更願意去公立醫院就醫,導致民營醫院在市場競爭過程中並不占優勢,僅作爲市場供需緊張後的供給補充。

相較之下,叁線及其他城市每百萬人口醫院腫瘤科室的營運床位數目爲147張,而二線城市爲180張,一線城市爲197張。下沉市場顯然是強需求市場。但從泰和誠的醫院布局來看,其主要實行的是,在北上廣自建腫瘤醫院的策略。

從目前看,泰和誠的“中端+高端”品牌戰略尚處于建設期,一方面收購的兩家醫院都已轉讓(長安醫院和新加坡泰和國際醫院),另一方面寄予厚望的高端醫療機構仍未成爲收入主力,因此對于泰和誠而言,待其高端醫療機構投入運營並産生穩定收益後,公司才有望在後續扭虧爲盈,因此市場對其的投資仍需向後觀望。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