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發改委:“十四五”時期將加快布局一批更高水平、更大規模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發布 2021-9-29 下午07:50
© Reuters.  發改委:“十四五”時期將加快布局一批更高水平、更大規模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智通財經APP獲悉,9月29日,國新辦舉行加快推進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布會。會上,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將在“十四五”時期以更大的力度,加快布局一批更高水平、更大規模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動向上海等3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張江等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傾斜集聚,支撐區域創新高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級。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明確布局在上海的大設施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支持上海市抓緊開展前期工作,爭取盡快啓動建設,爲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以下爲發布會文字實錄:

國新辦舉行加快推進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近日,《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發布,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一個新進展。今天,我們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先生,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先生,中科院副院長張濤先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先生。

下面,我們先請林念修先生介紹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就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關情況與大家一起交流。首先,我想借這個機會,對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給予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下面,我先就有關情況作一個簡要的介紹,然後請上海市吳清副市長、科技部李萌副部長、中科院張濤副院長,對上海科創中心“十四五”規劃作詳細的解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區域創新高地建設,明確指出,要遵循創新區域高度集聚的規律,形成幾個具有創新示範和帶動作用的區域性創新平台。總書記統攬全局、把握大勢,全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布局建設了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叁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懷柔、張江、合肥、大灣區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發展改革委會同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門以及有關地方,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區域創新高地建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3大國際科創中心、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對標國際一流、引領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3+4”區域創新格局初步形成,爲暢通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強力支撐,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戰略支點,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

大家都知道,上海市是我國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也是“3+4”區域創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上海,明確要求上海要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在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強力推動、高位推進,統籌調配精幹力量和創新資源,把科創中心建設作爲全市的一項重要工作緊抓不放;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上海市會同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門成立了推進科創中心建設辦公室,堅持按季度調度協調,大力推動優勢創新資源加速向上海集聚。目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已經形成,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在這裏把它概括爲“叁個重大”。

第一,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的內核支撐,是促進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産出的戰略高地。2016年,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批複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5年來我們持續發力,一手抓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手抓重大創新平台,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全球影響力、競爭力和顯示度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級也在進一步強化。一是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飛躍。我們以重大任務實施、重大平台建設爲牽引,布局了上海光源、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張江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産出了一批國際領先的原創成果。二是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取得新突破。在張江建設的李政道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機構,爲原始創新策源提供了重要支撐。

第二,産業創新高地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建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叁大産業創新高地,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上海的戰略任務和重要使命。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們一方面強化頂層設計,研究編制了叁大産業創新高地建設方案,這叁個方案已經報國務院批准同意,並且在全面推進落實。另一方面,狠抓成果産出。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産業創新成果不斷湧現,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實現量産,自主研發的裝備材料取得突破,先進分子成像等高端醫療影像設備上市。叁大産業創新高地不但成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也爲保障全國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叁,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支持上海圍繞政府創新管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分配、創新投入、人才發展、開放合作等6個方面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各項試驗任務順利完成,在全國複制推廣的56條改革經驗舉措中,上海市貢獻了12條,位居全國前列。在全面創新改革的同時,按照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要求,我們聚焦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堅持“小切口、大突破”,開展了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在技術轉移、機構改革、技術轉移人才評價等方面大膽探索,7項改革試點任務目前已經順利完成了5項,其余2項也在積極推進中。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到2035年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演進,我國進入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關鍵時期,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正處于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向實現功能全面升級的新階段。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強央地協同和部門聯動,全面實施好上海科創中心“十四五”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幹,推動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開創新局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先介紹這些。謝謝!

陳文俊:

謝謝林念修先生。下面,我們請吳清先生介紹情況。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各位對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工作長期以來所給予的關注和支持。剛才林念修副主任對《規劃》的相關情況作了介紹,我再補充報告一下簡要情況。

“十叁五”以來,上海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等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下,上海科創中心的創新資源集聚力、科技成果影響力、新興産業引領力、創新環境吸引力、區域輻射帶動力全面增強。尤其是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度、顯示度不斷提升,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加快建設;重大原創科技成果競相湧現,例如2020年,上海科學家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占全國的32%,這是其中一項標志;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也在加快落實,參與完成蛟龍、雪龍、天宮、北鬥、天眼、墨子、大飛機等重大項目;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叁大高地”建設加快推進,比如刻蝕機等一些重要科技産品和先進工藝,都取得重大突破,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原創新藥“九期一”、先進分子成像設備全景PET/CT等生物醫藥領域的重大原創産品也獲批上市,在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的穩鏈固鏈強鏈等方面加快建設,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進一步在上海集聚;高層次人才吸引力持續提升,據有關部門評估,在引進外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上海都是全國第一,也連續8年蟬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到“十叁五”末,上海科創中心的基本框架體系已經形成,爲“十四五”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邁上新的台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科創中心“十四五”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的方向和任務。總體目標上,到2025年,上海將努力成爲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産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規劃》包含了8項核心指標:比如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全市GDP的比例將達到4.5%左右,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比例達到12%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0件左右等。在“十四五”期間,將按照“四個面向”的要求,上海科創中心將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作爲主線,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導向,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力爭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更多的原創性突破,在若幹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勢領域,要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堅持賦能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全面打造數字智慧城市、安全韌性城市、綠色低碳城市、健康活力城市,彰顯城市創新文化。堅持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視野打造國內外創新網絡,充分發揮核心城市引領作用,加快形成長叁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重要樞紐。主要任務上,主要通過“五個強化”來塑造“五大優勢”。

一是強化基礎研究,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加強能力建設、條件保障和前瞻布局,構建原始創新先發優勢。

二是強化科技攻關,聚焦叁大先導産業、八大重點産業和優勢領域以及戰略前沿技術,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優勢。

叁是強化人才服務,把握人才發展規律,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上所提到的八條人才規律,我們要進一步落實好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在上海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將實行更加開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完善激發人才活力的體制機制和開放包容的環境,以張江、臨港等區域爲重點,構建創新人才的集聚優勢。

四是強化集成改革,推進科技金融結合,促進成果轉化,加強科技應急體系、科研誠信等方面的建設,構建創新治理制度的優勢。

五是強化開放協同,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構建全球創新樞紐優勢。

下一步,上海將全力抓好《規劃》落實落地,爲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堅實支撐。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吳清先生,下面我們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規劃》提到建設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請問,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上有哪些考慮?未來在這方面,如何支持上海科技創新中心?謝謝。

林念修:

感謝你的提問,也感謝你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在多次重要講話包括新年賀詞中,都提到了中國天眼、散裂中子源等一些大設施。今年2月份,總書記在貴州省考察調研,聽取中國天眼情況彙報時明確指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國之重器,一定要加強規劃引導、全力推進建設。國家發改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應該說,我國的大設施建設和運行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呈現出叁個新的特點。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我們不斷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推動“十叁五”規劃項目在規劃期內全部開工建設,這些項目包括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同時,我們還順利完成了一批已經建成大設施驗收,包括航空遙感系統、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穩態強磁場等。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布局建設的大設施總體規模和水平已經處于國際前列,數量上僅次于美國。同時,我們堅持“規劃跟着戰略走、項目跟着規劃走、要素跟着項目走”原則,加大資金、人才等要素的保障力度,就是要保障這些大設施能夠盡快建成運行,發揮效應。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十叁五”期間,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的總投資比“十一五”增加了近兩倍,投資數量明顯加大。

第二,成果水平顯著提升。“十叁五”以來,我國大設施建設運行從以跟跑爲主,逐步轉到跟跑、並跑,有的已經實現了領跑,産生了一大批重大原創成果,催生了一批戰略性産業技術。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通過上海光源實驗手段,發現了外爾半金屬,外爾費米子第一次展現在科學家面前;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創造了101秒等離子體高約束持續放電、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1億度這樣的世界紀錄。前段時間我到大裝置現場做了調研,我看到科學家們正在加緊工作,我覺得未來還會實現重大突破,這確實令人振奮,是推動我國向有效開發利用核聚變能邁出的重要一步。

第叁,社會影響日益擴大。一方面,依托大設施解決了一批事關産業創新發展和社會民生的重大科技問題。上海光源開辟了天然氣、頁岩氣高效利用新途徑,爲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上海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解析了新冠肺炎病毒結構,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和疫苗研發。蘭州重離子研究設施開發出重離子治癌裝置,實現了我國高端醫療器械自主研制的重大突破。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航空遙感飛機可以實時和近實時傳輸處理遙感觀測數據,爲資源調查、環境監測等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撐、爲抗洪救災和抗震搶險提供了一手數據。另一方面,大設施在全球範圍內吸引和培養了一大批懂科學、懂技術、懂工程、懂管理的領軍人物,對開展國際創新合作,提升我國科技創新影響力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持目標集中、領域集中、主體集中、區域集中、資源集中,加強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在“十四五”時期以更大的力度,加快布局一批更高水平、更大規模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動向上海等3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張江等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傾斜集聚,支撐區域創新高地,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級。我們將重點抓好叁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在建大設施的建設進度。我們將加大央地協同,做好上海科創中心已經在建的高效低碳燃氣輪機、海底觀測網等設施的要素保障,協調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設施早日建成、早日發揮作用。

二是加大已運行的大設施開放力度。切實做好上海科創中心蛋白質科學研究裝置、轉化醫學研究等設施開放共享,支持科研人員依托大設施産出更多重大原創成果,解決重點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支撐産業創新發展。

叁是推動“十四五”規劃設施開工建設。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明確布局在上海的大設施項目,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支持上海市抓緊開展前期工作,爭取盡快啓動建設,爲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在剛才的介紹中提到,“十四五”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將以強化科技創新的策源功能爲主線,請問這是出于什麽考慮,策源功能具體會有哪些體現?謝謝。

吳清:

感謝這位記者剛才的提問。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是中央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核心定位和戰略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上海要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實現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産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從無到有的跨越,成爲科學規律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第一創造者、創新産業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第一實踐者,這也是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我們建設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始終要堅持的主線。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也是上海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創新被擺在發展理念的第一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化原始創新、提升策源能力則是推動創新從“0”到“1”、從無到有的關鍵。我們國家正在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跻身創新型國家前列,迫切需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盡快補上短板、縮小差距。未來15年也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關鍵躍升期,迫切需要提升創新策源功能,提升全球影響力。同時,在新發展格局下,上海正在努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上海利用自身的各方面優勢,在新發展格局中將發揮中心節點戰略鏈接的作用,也必然要求上海以創新策源能力推動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打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産業鏈供應鏈,釋放和創造新的更大需求,促進國內大循環更暢通,助力我國在國際循環當中塑造新優勢。

《規劃》牢牢聚焦“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這條主線,努力實現“四個新”,在科學新發現方面,要加強重大戰略領域的前瞻性布局,打造高水平基礎研究力量,加快基礎研究的原創突破,産出更多原始創新。技術新發明,重要的是要構建市場化和政府投入協作並舉的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産業新方向,主要是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打造産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支撐引領重點産業和前沿産業發展。發展新理念,重點是要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的核心理念,運用前沿技術打造數字智慧城市、安全韌性城市、綠色低碳城市和健康活力城市,推動超大城市在經濟、生活、治理叁個領域全面數字化轉型,提高城市現代化治理效能,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

我就先簡單回答這些,謝謝。

中國財經報記者:

在我國進入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關鍵期,科技部在發揮上海科創中心作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等方面有哪些主要考慮?謝謝。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謝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們都知道,創新型國家建設離不開一批創新高地的支撐和引領,我們講上海是國家科技創新高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又是上海科技創新的高端。“十叁五”期間,上海作爲國家的叁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它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前不久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公布了一個數據,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跻身全球第12名,上海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強中名列第8名,這表明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我們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了支撐和引領作用,這其中就有在上海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貢獻。在“十四五”期間,科技部將對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要求,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爲引領,進一步支持上海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特別是建設長叁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增強科技創新和高端産業的策源功能,形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一級。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安排和部署:

一是加快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提升上海原始創新能力。戰略科技力量首先應該是增強戰略能力和基礎能力,平台就是這樣兩個能力的重要體現。我們將支持上海聚焦國家重大戰略目標,建設相關領域的國家實驗室,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和基礎性的重大科研布局。目前,國家在上海建立了4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涉及到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先進制造這些前沿領域。科技部正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將把上海建設的這些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入重組進程,進一步增強體系化能力。還要支持在上海的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大學、新型研發機構、科技型企業快速發展,加快布局一批基礎性科學研究中心,推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企業創新能力系統提升,全面提升“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增強創新策源能力要求。

二是推動上海深度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發和攻堅。我們知道,戰略科技力量首先要承擔起國家和社會的戰略任務,否則它就不叫戰略科技力量。我們將聯合相關部門支持上海發揮基礎能力強和科研隊伍強(人才強)這樣的優勢,承擔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這些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的研發任務,探索央地協同機制,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産學研結合和科教協同,構建企業牽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創新聯合體。還要創新科技項目的管理服務方式,包括實施揭榜挂帥、賽馬制、包幹制這些項目研發新組織方式,不斷豐富重大科研項目組織模式。

叁是以上海爲龍頭強化長叁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打造未來産業新引擎。在打造長叁角産業發展新引擎中,上海市發揮着引領作用、帶動作用。將支持上海牽頭,長叁角“叁省一市”共建長叁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把長叁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做強做實做大,在集成電路、碳纖維及複合材料、海工裝備、精准醫療等方面,培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臨床醫學中心,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叁大高地”,共同設立長叁角聯合攻關基金,編制聯合攻關實施方案,聯合轉化科技成果,加快補齊上海關鍵核心技術短板,鍛造未來産業發展長板。充分發揮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示範區載體作用。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以“科創+金融+産業”爲抓手,支持G60科創走廊科技型産業發展,助推上海加快邁向全球創新鏈、産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

四是支持上海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在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上海在這方面有優勢。我們正在布局上海組織實施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聚集全球頂尖科學家和團隊,開展腦科學聯合研究。支持上海辦好浦江論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國際化論壇,形成國際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品牌,還要支持上海闵行面向國際的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形成聯接國際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樞紐。這項工作已經啓動了多年,最近幾年進展也比較快,特別是支持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建設。2020年6月國際技術交易市場正式啓動以來,已經吸引了1400多萬項專利技術,4000多家科技型企業、547家服務機構注冊,意向投資達到169億元。總之,上海的科技創新要着眼全球、對標全球,努力建設全球創新需求的發布地、全球創新成果的集結地和全球技術要素市場的重要節點。

五是支持上海凝聚高端人才。剛才吳清副市長也介紹了這方面的情況。戰略科技力量關鍵是人才要強。昨天中央召開的人才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我們正在認真學習領會,研究貫徹落實,在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將始終堅持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加快建設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支持上海實行更加科學高效的人才培養培育政策和更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政策,包括充分激發在上海的各類創新主體,發揮它們在吸引高端人才中的主體作用。支持在吸引外國人來滬工作制度方面,賦予上海更大的自主權,對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所急需的外國科技人才,包括申辦工作許可,進一步放寬年齡、學曆等方面的條件限制,還要支持上海率先開展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試驗,強化輻射帶動作用。

我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謝謝大家!

中國日報記者:

中科院作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積極參與了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重要的建設,能否介紹一下未來在參與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時具體會有哪些措施?謝謝。

中科院副院長張濤:

謝謝你的提問,也謝謝大家對中國科學院各項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大家知道,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國科學院作爲國家的戰略科技力量,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當中發揮核心、骨幹、引領作用,重點舉措將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聚焦科技創新策源功能。中科院將進一步加大前沿基礎和新興交叉方向布局力度。積極承擔更多重大科技任務,實現從“0”到“1”的原創突破,推進以上海光源爲引領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推動設施開放共享,爲我國高水平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在生命科學等重要領域,主動謀劃和牽頭發起國際重大科學計劃。

第二,聚焦叁大産業創新高地建設。中科院將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産業,支持上海集成電路材料研究院的建設,形成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材料創新平台,繼續推動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臨港衛星研制基地、G60腦智科創基地等創新平台建設,支持科創中心等重要承載區發展。

第叁,聚焦科創人才隊伍建設。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多措並舉,着力打造頂尖科技人才、領軍人才隊伍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團隊。強化人才政策導向,打造特色人才工作體系,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支持上海科技大學建設高水平、國際化、小規模的研究型大學,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鍛造科技後備隊伍。

第四,深化科研院所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中科院在滬科研機構以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作爲牽引。我們要以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統籌能力爲重點,加快完善科研組織構架,創新重大科研活動組織管理模式,建立適應新發展階段的科技評價體系,在部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中開展先行先試的工作,形成若幹具有示範作用的改革措施。

我就先介紹到這裏,謝謝。

界面新聞記者:

近年來,各個城市都在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請問中科院在建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方面,有哪些新舉措?謝謝。

張濤: 

謝謝你的提問。我剛剛已經提到人才方面的一些情況,我稍微再展開多說幾句。大家知道,昨天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召開,我們也正在學習領會習總書記的指示和要求,下一步中科院將推出更多的舉措,來加強人才工作。目前,我們有以下重點工作:

第一,加強科創中心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和凝聚。我們要特別聚焦全球視野,中國科學院是一個“國家隊”,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科研機構,所以我們引進人才不光聚焦國內,要用全球視野來引進高水平的人才。特別要突出需求導向,用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引才政策來吸引人才。我們要特別強化中國科學院已經堅持了多年的“百人計劃”品牌等特色優勢,聚焦基礎前沿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標准、按需精准引才。鼓勵創新引才方式,在關鍵核心領域加強頂尖人才、高水平人才的引進,加大青年拔尖人才和急缺關鍵人才的引進。

第二,以重大科研戰略布局強化科技領軍人才培養。我們近期推出了“穩定支持基礎前沿領域青年團隊計劃”和“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等,用這樣一批計劃、用這樣一批項目來培養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特別是要結合重大工程與科學問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重大任務的組織實施,培養實施國際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研骨幹。

第叁,加大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最近中科院有一系列舉措來加大青年科研人才培養,比如加大科研項目資助力度,鼓勵青年人員在重大科技攻堅中、重要崗位上曆練。在“十四五”期間,各個研究所新聘的實驗室主任、副主任,原則上40歲以下的人員不低于50%,這是要給更多的青年科學家提供鍛煉、成長的機會。另外,我們在先導專項中實行“兩總制”,爲優秀科研骨幹成長創造條件、提供舞台。新部署的戰略先導專項,不少于30%由45歲以下人員牽頭承擔,課題負責人不少于50%由45歲以下的人員承擔,爭取將院內50%以上的相關基礎研究項目用于支持3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

第四,擴大人才交流國際合作力度,促進科創中心人才國際化。建立開放包容的國際人才和治理共享機制,吸引國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優秀人才來上海、來中國科學院開展合作研究,構建全球科技人才交流的創新合作節點,探索和創新國外人才引進與管理的方式,積極利用牽頭發起大科學計劃,就是由中國科學院牽頭發起的大的國際合作計劃等多邊合作機制,吸引培養彙聚全球的優秀科技人才到中國、到上海、到中國科學院來工作。

我就先說到這裏,謝謝。

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記者:

我注意到“科技創新”是本《規劃》的主題詞。請問在“十四五”時期,上海科創中心重點從哪些方面對科技創新進行布局?准備推出哪些重點舉措呢?謝謝。

林念修: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多次強調,上海要提供高水平創新供給,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重點通過推動“提升4個能力”,系統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增強創新能級,引領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

第一,進一步提升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內核支撐能力。“十四五”時期,我們准備從3個方面持續加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一是出台規劃。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上海市一道,會同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正在抓緊編制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十四五”規劃,研究明確未來一個時期科學中心建設的重大任務,力爭通過“十四五”建設來推動科學中心創新能級邁上新台階。二是再布局一批項目。繼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特別是在光子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推動形成更加完備的大設施集群。叁是強化産出。我們將通過“揭榜挂帥”“賽馬”等方式,支持各類科研主體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和重大科研項目,推動産出更多世界級原創成果。

第二,進一步提升叁大産業創新高地的引領發展能力。要加快建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叁大産業高地,力爭實現“叁個突破提升”,加快向全球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這是上海在“十四五”期間的叁大任務,我們將加快推進。一是在集成電路領域,重點圍繞芯片研發、裝備與材料、制造工藝等方向實現突破提升。二是在生物醫藥領域,重點聚焦臨床驗證與轉化、新産品應用等方向實現突破提升。叁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將重點圍繞基礎理論、共性技術與社會治理等方向來實現突破提升。

第叁,進一步提升全面創新改革的制度保障能力。我們將堅持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通過深化改革爲科創中心建設提供強大制度保障。一是持續推進全面創新改革。支持上海圍繞産業創新人才、科技成果管理、科技成果轉化等重點任務,深入推進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爲全國提供經驗示範。二是繼續推動上海交通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走深走實。我剛才已經說了,要全面完成7項試點任務,裏面還有2項在繼續做,爭取“十四五”時期這兩項任務全面完成。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的“細繩子”,努力在科技體制改革領域能夠形成更多的“小崗村”式制度性成果。

第四,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的示範帶動能力。支持上海加快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生態體系,爲科創中心提升創新活力、增強創新能力提供有效的示範帶動。這裏主要有兩項內容:一是強化基地建設。大力支持雙創示範基地、孵化器、衆創空間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吸引和集聚更多科研人員、企業高管、留學人員在上海創新創業。二是強化氛圍營造。支持上海辦好全國雙創周、創響中國等一系列活動,優化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體制和環境,更大程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

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請問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支撐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謝謝。

吳清:

感謝你提出科創中心與國際大都市建設支撐作用。上海市提出,到2035年,全面提升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以及文化大都市建設的能級,進一步強化“四大功能”,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十叁五”期間,上海積極推進科創中心建設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有效服務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比如,以技術創新推動高端産業快速發展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同時,在疫情期間布局3批19項應急科技攻關任務,助力疫情防控。深化科技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有力支撐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等。“十四五”期間,上海科創中心將聚焦強化城市“四大功能”,這不僅對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也對長叁角以及全國高質量發展均有重要意義,進一步發揮綜合效應和溢出效應。 其中,直接服務于創新策源功能的強化,並有效支撐以下叁大功能的提升:

在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方面,上海將積極提升人才、技術、規則等創新要素資源配置能力。比如,制定高效精准的引才政策,形成對全球高層次人才的“磁吸效應”,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自主創新能力和全球科技治理經驗的國際化人才隊伍。鼓勵科技型企業“走出去”,在全球布局研發中心、創新中心,探索發起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參與或者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參與國際標准制定,提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國際活動的世界影響力。

在強化高端産業引領功能方面,上海提出,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産總值的比重要達到20%以上,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爲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供高水平科技創新供給,支撐引領産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3+8+X”布局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布局,這既是當前科技進步大潮中找准蓄力點,爲我國中長期持久經濟增長打下基礎,也是抛磚引玉召集更多有志于新興科技研發的創新創業者到上海共謀發展。

在強化開放樞紐門戶功能方面,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支持知名國際科技組織、國際科研機構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外國投資者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計劃到“十四五”末,上海外資研發中心達到560家左右,目前是500家。進一步鼓勵外資企業和本地研發機構組建研發聯盟或聯合研發機構。吸引全球風險投資機構在上海落地,支持初創科技企業發展。

我就先簡單彙報這些,謝謝。

香港紫荊雜志記者:

《規劃》中提到,上海要強化開放協同,構建全球創新樞紐,請問未來五年上海將如何更好地發揮外資企業的作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此外還想了解一下,上海在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方面有什麽舉措?謝謝。

吳清:

謝謝,這個問題由我來繼續回答一下。營造開放協同的創新空間,構建更高水平全球創新網絡,這是“十四五”期間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規劃》裏提出要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重,進一步優化開放合作環境,推進全方位、高水平的全球科技創新合作。

引進來方面,我們歡迎更多的外資企業深度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共享創新發展機遇。外資企業是上海建設科創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創新投入規模和創新産出質量在上海創新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比如外商投資的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經費占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的比重超過四成。新産品銷售收入占比超過五成,引進境外技術的經費支出超過八成。特別是上海外資研發中心,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數量達500家,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去年年底我們出台了《上海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規定》,推出了跨境研發通關、跨境金融服務、出入境和停居留、登記注冊、産學研合作、成果轉化、知識産權保護等方面的一系列舉措。在《規劃》當中,我們提出,到2025年,上海外資研發中心累計達到560家的發展目標。“十四五”期間,我們還將構建更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引進更多外資企業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並且積極支持外資研發中心提升能級、強化功能。

走出去方面,我們將積極構建多主體、多層次、多類型對外科技交流合作網絡。比如,圍繞熱點、重點科技領域加強國際對話交流。利用上海友好城市網絡等,鞏固和拓展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創新主體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條件下創新,打造若幹精品國際聯合實驗室,探索科技園區合作新模式。提升浦江創新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等創新活動品牌效應和國際影響力。此外,我們還將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加強與全球各國和各相關地區的科技交流、人才交流,以及人文交流等。

我就先簡單回答這些,謝謝。

海報新聞記者:

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3+4”區域創新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請問下一步在區域創新總體布局上,我們還有哪些考慮?謝謝。

林念修: 

首先感謝你對區域創新工作的關心。剛才我講到“3+4”區域創新布局,剛才你又問到這個問題,我再作一些簡要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布局建設了3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形成了“3+4”區域創新格局。所謂“3”,就是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3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其中,北京科技創新中心集中了大量優質科教資源,大家都知道,北京擁有全國最多的高校、最多的科研機構、最多的央企,具有非常豐富優質的創新資源,它的主要任務是打造全國科技創新的策源地,這也是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上海科技創新中心主要是集中打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3大産業創新高地,在全球擁有影響力和話語權,這3大産業創新高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給上海科創中心提出的主要任務,未來就是按照這叁個任務逐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科創中心着重發揮廣東改革開放前沿、港澳國際化程度高的優勢,打造全球最大的中試驗證和成果應用推廣基地。所謂“4”,就是指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大灣區4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內核支撐。主要任務是通過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高水平創新平台,整合優質創新資源,打造世界級原始創新高地。

近幾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3+4”區域創新高地作用持續顯現。前面我已經談到的一些成果,下面我從以下四個方面簡單地把它的作用再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是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戰略支點。作爲重要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區域發展增長極,輻射帶動國內創新發展,深度參與全球科技産業競爭合作,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二是爲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源泉。通過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機構和創新型領軍企業,成爲高質量供給和新需求的主要發源地,發揮了重要的動力引擎作用。

叁是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形成了強力支撐。區域創新高地遵循創新集聚規律,顯著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成爲全國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和顛覆性技術産出的主力軍。

四是爲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供了樣板示範。區域創新高地發揮創新活躍、體制機制靈活優勢,大膽主動探索,成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的試驗場。這四個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凸顯。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綿綿用力、久久爲功,推動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龍頭帶動、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內核支撐、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優勢互補的體系化、多層次總體布局。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我們將重點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聚焦國家戰略,堅持系統謀劃。堅持全國一盤棋,系統謀劃區域創新高地建設工作,與國家重大戰略、重大任務、重大工程緊密結合起來。

二是立足比較優勢,堅持分層布局。我們將紮實有序推進3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4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發展的各項工作。與此同時,我們還將穩步推進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布局若幹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叁是尊重創新規律,強化集中支持。遵循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創新規律,統籌資金、項目、人才、政策等創新要素向優勢區域集聚。

四是加強區域協同,促進聯動發展。強化區域創新合作,建立區域創新高地協同創新、聯動發展的建設運行機制。

謝謝。

陳文俊:

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裏。謝謝!

本文編選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網”,智通財經編輯:楚芸玮。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