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中環控股(01735)入局人工智能賽道

發布 2021-9-23 下午08:10
中環控股(01735)入局人工智能賽道

近日,錨定多元化賽道的中環控股(01735)又有了“新動作”。

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9月22日,中環控股集團旗下卡莫斯科技有限公司與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表明,將就新一代機器人産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創新技術在智能建築、智能物業、智能物流、健康及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中環控股執行董事李夢琳與中科新松戰略規劃部助理部長賈龍沖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中環控股董事長余竹雲、中科新松總裁楊跞等領導共同見證簽約儀式)

簡單來說就是,中環控股擬借助中科新松的科技創新實力入局智能建造賽道,進而斬獲即將崛起的行業發展紅利。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環控股及中科新松在各自的領域均屬于“庸中佼佼”,所以這一次雙方的合作也將引發較大的遐想空間。

前者中環控股,憑借母公司及最終控股股東“中環文化”的國內優勢及協同效益,已經從當初單一的承建商成長爲橫跨多個領域的綜合性集團公司,並在城市融合體運營商中小有名氣。

後者中科新松,是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爲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其隸屬于中科院,是新松機器人集團(300024.SZ)在上海設立的國際總部,業務涵蓋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和創新發展叁大板塊。截至目前,該公司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五大系列百余種産品,跻身國産工業機器人“第一梯隊”。

接下來,不妨結合行業趨勢及戰略布局等多方面因素進一步分析:這一次合作,對中環控股的多元化發展會産生什麽效應呢?

人工智能賦能建築“大勢所趨”

正如蒸汽機的發明引起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的應用催化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子計算機引領第叁次科技革命一樣,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

口說無憑,先來看看近些年各國陸續制定的新工業發展規劃:美國于2012年率先啓動了“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緊接着德國也正式提出工業4.0的概念,中國則于2015年開始部署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可以看出,在新的曆史機遇下,全球範圍內的主要國家都制定了新的工業發展規劃,試圖通過塑造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工業形態站在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的潮頭。

至此,人工智能走出阿西莫夫的小說,走出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成爲改變人類社會的前沿科技,早已不是什麽什麽新鮮事...

根據應用領域劃分來看,機器人主要分爲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這叁大類,其中工業機器人主要指的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而服務機器人則可直接爲人類生活服務,如清掃機器人、烹饪機器人等,而特種機器人則涵蓋農業機器人、建築機器人、安防與救援機器人、軍用機器人等應用于特殊領域的機器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服務機器人與人們接觸最多,所以更吸引民衆關注,這部分市場規模增長速度相對較快。不過,近年來,隨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築機器人這一特種機器人也開始“登上主場”。

結合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除了機器學習、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繁榮催化建築機器人發展之外,還有一下兩大因素驅動這一行業快速發展,如下:

一是行業需求方面,傳統建築業的智能化水平相對較低及適齡勞動人口減少等問題的日漸積累,導致該行業正在遭遇“用工難”的問題。具體來說,相比于其他行業,建築行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相對較低,逐漸成爲阻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障礙。而且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中老年勞動力逐年增加,適齡勞動人口減少,“用工難”的問題也日益嚴重。

二是政策導向方面,近年來,隨着信息化及工業化不斷融合,國家及相關部委先後頒發多個指導性文件,加速建築業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比如說,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産業發展,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同年8月,住建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意見,提出要加快新型建築工業化發展,帶動建築業全面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建築品牌。

可以看到的是,在技術催化、行業需求及政策紅利的多重助力下,人工智能賦能建築“大勢所趨”。

市場研究機構Tractica的一份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建築公司計劃將建築機器人大規模投入使用,預計截至2025年將有超出7000台建築機器人被應用到建造和破拆領域,市場規模達到2.26億美元。

值此之際,越來越多的嗅覺敏銳的企業也開始入局建築機器人這一細分賽道。

比如,房地産行業“老大哥”碧桂園也進入了建築機器人産業,依托成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讓碧桂園的“機器人建房”之夢似乎已經逐步成爲現實,截至目前已經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磚抹灰、內牆裝飾等12個建築機器人産品線,成爲全球領先的建築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

所以可以看到,以承建商起家的中環控股入局建築機器人其實也並不值得詫異,反而是順勢而爲抓住了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建築行業的發展機遇。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這一次中環控股與中科新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會在智能教育、智能協作、智能實驗室及智能産業園區等機器人全産業鏈建設、研發、拓展和運營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借助雙方優勢資源,共同拓展新的商業項目。

(雙方團隊一同參觀新松機器人體驗中心)

而對于中環控股與中科新松雙方而言,這一次戰略合作也或將帶來“1+1>2”的正面效果。

其中,中環控股集團董事長余竹雲直言表示,對于中環控股來說,這是一個具有協同效用的合作。近年來,中環控股在多個業務領域實現“飛速成長”,如健康及醫療板塊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3691萬港幣。打通機器産業賽道,可向現有産業賦能,而産業的發展又將助力中環控股的智能智造迅速壯大,實現多産業齊頭並進。

與此同時,中科新松有限公司總裁楊跞表示,此次合作,在全面深化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應用與發展,依托中環控股在建築、物業管理、健康醫療及物流板塊等的業務,全面展開新一代機器人在建築、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應用推廣、産業鏈生態建設的合作,以實現價值共創,合作共贏。

雙方表明,將就新一代機器人産業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創新技術在智能建築、智能物業、智能物流、健康及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應用與發展。

綜上行業趨勢來看,于中環控股與中科新松而言,不失爲一場“大有可爲”的戰略合作。

以“技術創新”開啓多元化賽道下一程

事實上,中環控股借助中科新松之力入局機器人行業,屬于其一貫的通過技術賦能潛力賽道的“多元化打法”。

往近了來說,今年7月底,中環控股與騰訊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表示雙方將在數字鄉村及健康基地等相關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在這其中,公司將借助騰訊雲在技術創新及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及農業互聯網等産業生態資源方面的優勢,以數字化轉型加速農業農村及健康基地業務的現代化水平。

往遠了說,就是已經産生明顯效益的餐飲供應鏈、健康及醫療業務等業務。據悉,面對日趨狹窄的傳統業務賽道,近些年中環控股開拓新業務,並將業務拓展至多個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領域,比如餐飲供應鏈、健康及醫療業務等方面賽道。由于這些賽道具備較大市場潛力,因此這些新業務發展速度也比較快:據中期報顯示,期內餐飲供應鏈和健康及醫療業務分別實現2747.7萬港元及3691萬港幣,較2020年同期而言“飛速成長”。

(數據來源:中環控股財報)

基于上來看,中環控股的“多元化打法”也不是隨心而爲的,而是有計劃、有選擇的入局潛力賽道。

就拿餐飲供應鏈賽道來說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披露,2020年中國餐飲市場的規模將近5萬億元,假如按照平均30%-40%的原材料成本測算的話,那麽餐飲食材供應鏈市場規模至少有1.5萬億元。巨大的需求,自然也爲中環控股創造較多的發展機會。

而將智能建造納入到多元化版圖中,對中環控股來說,其實也是一大明智之舉。關于市場規模帶來的發展機遇,前文已經提過在此就無需贅述了,最主要的是還有其它兩大明顯利好值得一說。

一是,産生業務協同效應。據智通財經APP了解,中環控股最初是以地基工程及上蓋建築工程起家,隨後向上遊延伸布局建築材料買賣業務,向下遊拓展物業投資和物業管理業務。直至目前,其還將業務的觸角延伸至健康及醫療、智慧物流及智能建造等領域,這些看似沒多大關系,但實則仍緊緊圍繞其承建主業進行的,有着多元布局、協同發展的戰略邏輯。

二是,邁入“第N曲線”。英國著名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曾在其著作《第二曲線》中指出,“企業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這時候無論是時間、資源還是動力,都足以使新曲線度過它起初的探索掙紮過程。”而于中環控股來說,多元化布局便是其探索第二條增長曲線的重要動作,隨着健康及醫療業務、智慧康養、智能建造等業務漸入佳境,該公司有望進邁入第二、第叁、甚至于第N增長曲線。

綜上種種,不難看出,隨着中環控股邁入市場潛力巨大的智能建造行業,該公司有望收獲一個新的增量空間。未來隨着這一行業的增長動能逐漸釋放,該公司的業績也有望進一步增厚而此次中環控股上半年營收同比大增289.8%,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其業績和估值都或將迎來一個不錯的上行空間。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