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民政部:“十四五”期間將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發布 2021-9-17 下午09:47
© Reuters.  民政部:“十四五”期間將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9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表示,在“十四五”國家將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民政部門還要從叁個方面繼續努力。一是在養老服務設施上,我們要在城市地區建立“15分鍾圈”的養老服務圈。在農村要建立縣、鄉、村叁級的養老服務網絡。在豐富服務方式上,除了要規範和繼續推廣相對比較成熟的家庭養老床位、農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飯桌、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這些相對比較成熟,我們要推廣,要使它逐步全覆蓋。同時,還要創新新的方法,比如時間銀行、智慧養老、養老顧問等等。在養老服務平台上,我們立足于建立區縣街道、鄉兩級的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不僅要發揮綜合養老服務的功能,它更是養老的需求和養老的供給對接平台,類似于客服中心。

全文如下:

  國新辦就紮實做好民政在全面小康中的兜底夯基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大家知道,民政事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發揮着兜底夯基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請民政部部長李紀恒先生,以及幾位副部長:高曉兵女士、王愛文先生、詹成付先生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各位關心的問題。

下面,先請李部長介紹情況。

民政部部長 李紀恒:

各位媒體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這裏同大家見面,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民政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莊嚴宣告,我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標志着我國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進程中,民政工作承擔着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任務,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民政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着力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兜底夯基,努力使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質量更高。主要取得叁個方面的曆史性成就。

李紀恒:

第一,兜牢民生底線,幫助廣大特殊困難群衆同步進入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保證各類特殊困難群衆“一個都不能少”,民政部門責無旁貸。針對農村貧困人口,我們盡銳出戰、集中發力,2017年底實現全國所有縣(市、區、旗)農村低保標准達到或動態超過國家扶貧標准,2020年底將1936萬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實現兜底保障脫貧。此後持續做好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拉緊防止返貧致貧的制度防線。針對基本生活困難群衆,我們健全覆蓋城鄉、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截至2020年底將4425.9萬人納入城鄉低保,平均保障標准分別比2012年底增長105.3%、188.3%。將477.4萬人納入城鄉特困人員供養。2020年實施臨時救助1380.6萬人次。針對孤兒、殘疾人、農村留守人員等特殊群體,我們全面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國集中養育孤兒平均保障標准達到1611.3元/人·月,社會散居孤兒平均保障標准達到1184.3元/人·月,分別比2012年增長65.77%、68.46%。從2020年起,25.4萬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首次納入國家保障。2016年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截至2020年底,分別惠及1214萬人和1475.1萬人。普遍建立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同時,我們主動做好受疫情和自然災害影響的特殊困難群衆救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順利實現全面小康。

李紀恒:

第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動人民群衆共建共治共享。全面小康是各方面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康,努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是民政部門爲之奮鬥的重要目標。我們推動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衆自治制度,絕大多數黨組織書記當選村(居)委會主任,幹部隊伍結構明顯優化;村(社區)普遍制定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廣泛實行村(居)務公開和議事協商;明確村(居)委會特別法人資格;治理社區“萬能章”爲基層減負增效;整治村(居)民自治中的涉黑涉惡問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400多萬社區工作者日夜堅守,築牢社區疫情堅固防線,展現了強大戰鬥力。我們大力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城市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65.7%,總數達到51.1萬個;信息化手段廣泛應用,養老托幼等多種服務載體不斷湧現;社區公共事業服務、便民利民商業服務更加便捷,志願服務普遍開展,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持續提升。我們加強社會組織管理,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截至9月10日,取締和勸散2346家,曝光1126個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開展“我爲企業減負擔”專項行動,截至9月初,各級行業協會商會減輕企業負擔約38.6億元,惠及企業約125.2萬家。廣大社會組織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與脫貧攻堅,實施扶貧項目超過9萬個,投入各類資金1245億元。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5.8億元,支持社會組織開展社會服務項目,直接受益對象1300多萬人次。我們加快推動慈善事業發展,截至2020年底,全國登記認定慈善組織9480個,淨資産規模近2000億元,相關慈善組織爲疫情防控募集資金396.27億元、物資10.9億件。2012-2020年,累計發行福利彩票17187.9億元、籌集彩票公益金近5000億元,有力促進了社會福利等事業發展。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157萬人。注冊志願者超過2億人,較2012年增長近10倍。

李紀恒:

第叁,拓展提升基本社會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全面小康是人民群衆生活品質不斷改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的小康,努力爲人民群衆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是民政部門的不懈追求。在發展養老服務方面,適應人口老齡化形勢,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制定力度,2012-2020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71億元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截至2020年底,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達32.9萬個、床位821萬張,床位總數比2012年增長了97%。老年人高齡津貼、養老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分別惠及3104.4萬、535萬、81.3萬老年人。在提供婚姻管理服務方面,推進服務型婚姻登記機關建設,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實施婚俗改革試點,加強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在提升殡葬服務方面,惠民殡葬政策覆蓋全部困難群體,中央預算內投資39.7億元支持殡葬服務設施建設,引導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節地生態安葬。在區劃地名管理方面,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審慎穩妥審核報批行政區劃調整事項,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采集地名1300多萬條,建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向社會提供地名公共服務。

李紀恒:

同黨中央要求和人民群衆期待相比,民政事業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不足。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各級民政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牢固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群衆性、時代性、協同性,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貢獻!

我先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和幾位副部長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下面歡迎各位提問,提問前請通報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香港中評社記者:

當前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啓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請問在確保困難群衆同步邁進小康社會方面,民政部做了哪些工作?此外,“十四五”時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時期,在鞏固脫貧成果方面,民政部有哪些考慮?

民政部副部長 王愛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莊嚴宣告,我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近幾年來,民政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衆關切,不斷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織密紮牢民生兜底保障。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任務。我們積極推動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全國所有縣(市、區)農村低保標准全部動態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准,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範圍,可以說是實現了應保盡保。全國共有19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者特困供養制度,大概占整體脫貧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圓滿完成了黨中央賦予民政部門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的重大政治任務。

二是有效保障了受到疫情、災情和物價上漲等因素影響的困難群衆基本生活。我們及時調整、密集出台了社會救助政策措施,指導各地及時足額發放救助資金,適時啓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挂鈎的聯動機制,適度擴大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範圍,包括向生活困難、沒有參加失業保險的失業人員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到去年底,爲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衆一共增發生活補助、價格補貼等達到285億。可以說,有效降低了群衆因災情、疫情、物價上漲等因素對困難群衆基本生活的影響。

叁是進一步改革完善了社會救助制度。我們出台了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包括將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按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相當于“一人一策”;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適當拓展了特困人員無勞動能力的殘疾種類和等級,放寬了這些方面的認定條件,更多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納入制度保障範圍;進一步強化臨時救助兜底功能,全面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備用金放在鄉鎮,群衆出現困難可以及時得到救助,包括開展了小金額先行救助,及時解決了困難群衆的突發性、緊迫性的生活困難問題。

四是穩步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財政和各級財政都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全國城市低保平均標准從每人每月330.1元,增長到目前的694元,增長了1.1倍。農村低保標准從每人每年的2068元增長到目前的6150元,增長了1.97倍。從這個數字看,農村的低保標准提高速度遠遠快于城市低保標准,這保障了各類困難群衆更好地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

王愛文: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確保困難群衆同步邁進小康社會,進一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更好地保障困難群衆的基本生活。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保障在過渡期社會救助政策的總體穩定,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衆納入到社會救助範圍,重點關注因災因疫致貧返貧的群衆,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這是黨中央交給我們的政治任務,這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同時,實行低保漸退政策,對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准的,給予一定時期的漸退期,讓群衆能夠逐漸過渡、逐漸適應。

二是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成果“回頭看”。我們會同鄉村振興局等一些部門適時利用數據庫對比,像脫貧不穩定的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和突發困難戶的數據,通過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和對比,及時甄別發現困難人口,對這些人中沒有納入兜底保障的,及時納入到兜底保障範圍。

叁是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重點對五類人加強收入狀況監測,他們是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人口、易返貧致貧人口、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剛性支出較大導致生活出現困難的人口,對這五類人實現動態監測,做到及時發現、精准幹預、精准救助。

四是要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制度。打造綜合救助格局,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和醫療等專項救助,把各項救助政策綜合起來精准施策。

五是大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水平。主要是強化信息手段的使用,爲困難群衆提供更加方便、更加高效、更加精准的救助服務。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我們知道提前進入老齡化是我國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居家養老是中國人的主要選擇。但是想做好居家養老,不可能離開社會支撐,從目前看到居家養老做的比較好的地方,都是有強大的社會力量和身邊服務作爲支撐。請問民政部門在這方面有哪些舉措?對于居家養老身邊服務方面。另外,今後還有哪些政策方面的考慮?謝謝。

民政部副部長 高曉兵:

謝謝你關心養老話題。正如你提問中提到的,在熟悉的環境,有親情伴隨的居家養老,是多數老年人的養老期盼。“十叁五”期間,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通過組織試點、完善政策、鼓勵創新等手段,推動了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快速發展。

首先,我們加大了政策和資金的投入。“十叁五”期間,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作出了一些硬性規定,比如人均養老面積、新建住宅小區必須配套養老服務設施、進行適老化老舊小區的改造。同時,出台了規劃、用地、稅收等政策來鼓勵社會資本向養老方面投入。在資金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投入,僅專項彩票公益金,近五年中央投入50億支持居家社區養老試點。

其次,我們向着哪裏有老年人集中居住,我們的養老機構就設在哪裏的方向去努力。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29.1萬的居家社區養老機構,嵌入式的養老機構也因此應運而生,服務在老年人身邊。另外,我們還做到老年人需要什麽我們就盡快的發展這方面的服務。比方說老年飯桌、送餐上門解決了老年人做飯的煩惱;比如家庭養老床位,解決了高齡失能老年人家庭養老困難。定期的巡訪關愛制度,又能夠使獨居的老人有了安全感。對于家庭適老化改造讓家庭養老更加宜居。在一些地方還進行了“互助式”養老,也就是年齡相對比較輕、身體比較好的老年人服務高齡的和失能的老年人,這樣實現了“老有所爲”與“老有所養”相結合。這些工作使得老年人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高曉兵:

在“十四五”國家將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民政部門還要從叁個方面繼續努力。一是在養老服務設施上,我們要在城市地區建立“15分鍾圈”的養老服務圈。在農村要建立縣、鄉、村叁級的養老服務網絡。在豐富服務方式上,除了要規範和繼續推廣相對比較成熟的家庭養老床位、農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飯桌、居家養老的適老化改造,這些相對比較成熟,我們要推廣,要使它逐步全覆蓋。同時,還要創新新的方法,比如時間銀行、智慧養老、養老顧問等等。在養老服務平台上,我們立足于建立區縣街道、鄉兩級的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不僅要發揮綜合養老服務的功能,它更是養老的需求和養老的供給對接平台,類似于客服中心。

我就說這些,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

兒童福利事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央層面出台了一系列加強兒童福利工作的政策措施,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等特殊兒童群體關愛保障工作作出部署。請問,民政部在推進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在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還將采取哪些措施?

高曉兵:

謝謝你關心兒童福利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兒童福利事業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孤兒保障方面,2019年對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費,中央財政補助地方標准提高了50%。剛才,李部長把集中供養孤兒和散居孤兒生活補貼的標准告訴了大家,這個數據遠遠高于其他被保障人群,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兒童特別是對孤兒的關愛。面對孤兒當中殘疾孩子比較多的現象,我們啓動了“明天計劃”,對這些孩子進行康複治療,共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17億元,惠及22萬多人次的孤兒,使得這些孤兒最大限度地得到康複、能夠自立、能夠融入社會。同時,針對孤兒考上中專、大專、大學、研究生的情況,我們還啓動了“孤兒助學工程”,每年拿出2.7億元資金資助孤兒上學,支持他們繼續讀書。

對于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這是特別特殊的群體,名義上他們有父母,但實際上他們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某種程度來說,他們不是孤兒,卻似“孤兒”。2019年,民政部會同12個部門出台了政策,讓這些事實無人撫養的孩子能夠比照孤兒的生活保障標准,享受到同等待遇,使得這些孩子能得到及時撫養。這項政策的出台,可以說填補了兒童福利制度上的一個空白,是一項非常得人心的制度,也是一項解決現實問題、針對性很強的制度。

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方面,目前有5.6萬名兒童督導員、67.5萬名兒童主任,服務在留守兒童身邊。我們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來關愛和幫助這些孩子,還推進留守兒童相關政策講解進工地、進村(居)進行宣講,惠及留守兒童和他們的父母。目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一道,共同邁進了全面小康社會。

大家都知道, 國務院成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民政部。下一步,民政部要發揮好協調督促作用,推動出台跨部門、跨領域相關規劃、制度、辦法,進一步滿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需要。針對孤兒中殘疾或者重度殘疾的比例上升的狀況,推進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把它打造成養育、治療、康複、教育、社會工作爲一體的兒童福利機構。同時,推動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生活補貼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動態增長,對留守兒童我們也會繼續關愛,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關愛保護網絡,把這些工作做得更爲紮實。

中華兒女報刊社記者:

引導社會力量熱情參與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請問在引導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方面民政部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將如何持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謝謝。

民政部副部長 詹成付:

謝謝你的提問。這裏先跟大家一起分享一個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比較感人的故事。大家知道,湖南省有一個縣叫平江縣,它是彭德懷元帥當年發動“平江起義”的地方,是革命老區也是已經脫貧的國家級貧困縣。該縣有一個社會組織叫平江縣大愛平江扶貧助困慈善協會,這個協會雖然登記的層級不高,但作用很大,正能量滿滿。近年來,他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精准結對幫扶3.5萬戶困難群衆,籌集幫扶資金3.27億元,惠及20多萬人次。這個縣有一個姓鄭的村民是他們協會的幫扶對象。這位姓鄭的村民丈夫在去世後,留下了她和70多歲的老母親,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四口之家,在享受了國家各項政策包括救助政策之後,家庭生活依然是十分困難。怎麽辦?協會得知了這個事情以後,迅速的將這個家庭納入他們的幫扶範圍,每年給予這個家庭12000元的資助。並且幫助鄭姓村民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個月有2000塊錢的固定收入。就這樣通過一點一點的努力,協會不僅幫助了許多像鄭氏村民這樣的家庭走出了生活困境,也大大地改變了他們的精神面貌,增強了他們的生活信心。平江縣大愛平江扶貧助困慈善協會的事迹僅僅是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在“十叁五”期間全國有9萬多個社會組織直接開展了脫貧濟困項目,投入資金達到1245億人民幣,受益對象超過1億人次。這1億人次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282.81萬人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受到了廣大基層幹部群衆的一片好評。

詹成付:

截至2020年底,全國社會組織共有89.4萬家,是建國初期的2萬多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180倍。我國社會組織廣泛分布于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在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方面,各級民政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剛才紀恒部長的發布詞也表明了這一點。歸根到底說就是搭建了一座橋梁,一頭是基層群衆的需求,一頭是社會組織的供給。民政部門的工作就是推動供需見面、自主選擇、精准互動、依法運行。可以說,這是一座惠民之橋,它讓人民群衆得到了實惠。這是一座健身之橋,它讓社會組織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增長了才幹。這是一座同心之橋,它讓廣大社會組織看到了中國共産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謀幸福的先進政黨,跟着中國共産黨走,與黨同心同德,社會組織前途一片光明。

中國新聞社記者: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中慈善事業發揮了哪些作用?並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要如何進一步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怎樣發揮好第叁次分配的作用,促進共同富裕。謝謝。

王愛文:

謝謝你對慈善事業的關注,慈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慈善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去年底,全國登記的慈善組織達到了9480個,淨資産近2000億。我們注冊的志願者已經達到了2.09億人。慈善力量在扶貧濟困、扶老救孤、助殘優撫、科教文衛、環境保護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抗災救災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尤其突出。

在脫貧攻堅方面,慈善組織這幾年每年用于扶貧濟困的支出達到了500億元。在生活救助,助醫、助學、文化扶貧、消費扶貧,包括易地扶貧搬遷等方面,慈善事業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特別是有效支持了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剛才詹部長講的例子就非常生動,“大愛平江”項目前不久獲得民政部授予的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獲獎代表還在表彰會上作了發言和介紹。

在疫情防控方面,去年疫情防控過程中廣大慈善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累計捐贈的資金達到396.27億元,物資達到10.97億件,爲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爲全國抗擊疫情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在今年,在救災方面慈善力量發揮的作用也是可圈可點。上個月發生在河南鄭州的特大洪澇災害,社會各界包括慈善組織和紅十字會,對河南鄭州等地的資金捐助已達到83億。

王愛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發揮第叁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的決策部署。前不久,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提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叁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的明確要求。慈善事業作爲第叁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是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補充,應共同發揮好促進共同富裕的積極作用。民政部將采取以下叁個方面措施,進一步發揮慈善事業的第叁次分配作用。

王愛文:

第一,要完善慈善制度與政策。推動完善稅收優惠和扶持政策,並落實好這些政策;探索建立慈善行爲的記錄和激勵機制,讓一個人一生都有一個慈善賬戶,一生做慈善,造福社會一生。同時完善志願者注冊、服務記錄等制度,完善慈善信托管理制度。通過這些激勵政策和措施,進一步拓寬居民收入、社會財富向慈善事業湧流的渠道。要適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互聯網慈善,推動慈善形式不斷創新。同時,還要做好社區群衆身邊的慈善,強化慈善的便利性、普及性和可及性,引導慈善資源向基層傾斜。創新慈善資源同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願服務等方面的聯動機制。

第二,要大力弘揚慈善文化。“人人皆可慈善”,慈善是一個社會性的事業,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這也是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民政部將繼續宣傳貫徹慈善法,傳播現代慈善文化。我們把9月5日作爲“全國慈善日”,今年是第六個慈善日。同時,我們建立了慈善的表彰制度,今年9月5日民政部隆重表彰了在慈善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的獲獎者。這些獲獎者中有崇德向善、甘于奉獻的慈善楷模,有聚焦民生、專業高效的慈善項目,有勇擔責任、回饋社會的捐贈企業,有樂善好施、慷慨解囊的捐贈個人;他們貢獻突出,事迹感人,希望社會各界向這些榜樣學習。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大力宣傳“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更好推動慈善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爲慈善事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今天新聞記者朋友都在場,我認爲弘揚慈善文化,做大慈善事業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參與,也需要我們新聞媒體的大力推動。《慈善法》把慈善分爲六大類,咱們不能一說慈善就是捐款捐物,實際上做一些公益服務、志願服務,甚至維護社會秩序,宣傳一些慈善理念這都是在做慈善。特別是隨着互聯網的興起,慈善的形式在不斷創新。有的互聯網平台推出一些日捐、月捐的項目,還有跑步捐等形式,你走的步數記錄,上傳到慈善的平台,根據你活動的時間相應的配捐一定資金,這樣健康、慈善一舉可得。有的慈善組織把自閉症兒童的繪畫作品搞義拍,募集了不少錢,這也是對受助群體的關愛和支持。現在慈善形式大大創新了,隨時隨地都可做慈善。不一定把慈善活動理解成過去那樣,希望通過我們大力推動,讓慈善成爲一種行爲、成爲一種習慣,人人都能夠獻出一點愛。

第叁,要培育慈善組織,加強慈善組織的建設。在現代慈善事業中,慈善組織是連接社會慈善供需的紐帶,特別重要。所以要大力發展慈善組織,發展志願服務組織,提高他們對慈善資源的組織能力、配置能力。作爲對社會組織、慈善組織的監管部門,民政部要加強對慈善組織事中事後的監管,加強聯合執法,讓慈善組織的募集的每一分錢、用出的每一分錢都能夠清楚透明,確保群衆的愛心善舉直達所需,確保每一筆慈善資金、每一個慈善項目都能放在公衆的監督之下,讓它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流浪乞討人員是一個特殊的困難群體,民政部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針對他們開展了哪些服務保障工作?民政部門在關心救助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方面有哪些舉措?隨着天氣轉涼,民政部門在關心救助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方面有哪些務實舉措?謝謝。

詹成付:

謝謝你對流浪乞討人員的關注。流浪乞討現象古今中外都有,我們在座的各位到國外出差或旅行時,都會看到不少工業化上百年的國家和地區,甚至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都有不少流浪乞討人員。對待這個困難群體,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溫暖的制度,這個制度就是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制度。這個制度的突出特點就是政府主動救助,被救助者自願受助。

去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天氣非常寒冷,下班回到家後我還感到比較冷,就給北京市民政局局長李萬鈞同志打了一個電話,說今天晚上的天氣這麽冷,萬一有流浪乞討人員被凍壞甚至凍死了,那就是大問題。李萬鈞同志回複我說您放心,我們市裏已經根據前幾天的天氣預報做好了准備,前兩天我們已經開始了街面巡查,今天夜晚我們全體救助人員還要繼續到街面巡查救助,特別要到橋下涵洞裏看看還有沒有被遺漏的人員。我又找部裏社會事務司的同事問了河北、天津的情況,他們說兩地都啓動了寒冬天氣救助預案。可以說我們這項制度充滿了人性的光輝。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近2000萬人次,有效地保證了他們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這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需要向各位介紹的是,近年來流浪乞討人員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比如2013年救助348萬多人次,到去年只有83萬多人次。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成效,說明人民生活好了,國家對特殊困難群體照顧好了,流浪乞討的人員越來越少了。作爲這項業務的牽頭部門,我們做了應該做的事情,主要是體制機制完善、服務質量提升和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尋親活動,讓更多的流浪走失人員能夠及早回家。目前,全國有1555個救助管理站爲流浪乞討人員提供服務。

天氣轉涼,寒冬將至,我們將在流浪乞討工作方面做更多更加精細化的服務,一方面是把我們救助站的工作質量提升上去,另一方面依靠公安、環衛等部門的支持以及社會各方面包括各個媒體的幫助,宣傳這方面的知識,讓更多的流浪乞討人員得到社會的照顧和政府的幫助。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幸福和諧的婚姻關系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應有之義。請問,民政部近些年來在促進婚姻家庭和諧方面有哪些舉措?謝謝。

詹成付:

許多事實表明,一個人的一生幸福美滿與否,很重要的一個標志就體現在婚姻關系上。我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會有這方面的體會。給大家介紹一個數據,現在我國每年約有一千萬對新人步入婚姻殿堂,這些步入婚姻殿堂的每一個人都期盼自己的婚姻穩定,能夠幸福美滿。正因爲如此,我們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婚姻家庭建設,重視促進婚姻幸福美滿。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我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可見婚姻關系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家庭家教家風問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許多是關于婚姻家庭建設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民政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們將促進婚姻家庭和諧美滿作爲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工作予以推進。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深入推進婚俗改革,爲群衆減輕負擔。大家也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婚嫁方面的陋習已經成爲群衆的嚴重負擔,爲社會各方面所诟病。我們選定了一批婚俗改革試驗區,倡導“風雨同舟、相濡以沫、責任擔當、互敬互愛”的婚戀理念,推動試驗區出台遏制天價彩禮、遏制大操大辦、遏制鋪張浪費等不良習俗,引導群衆自覺爲愛減負。

二是貫徹《民法典》離婚冷靜期制度,幫助婚姻當事人修複婚姻關系。婚姻當事人是婚姻關系的主體責任,從政府角度來講我們也有責任,我們主要是做一些促進工作,我們通過爲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調解糾紛等服務,使不少婚姻當事人和好如初。這裏順便向各位解釋一下,在我們國家離婚的渠道是暢通的,有兩條路徑:一個是到法院去訴訟離婚;二是到民政部門辦理協議離婚。大家都知道,《民法典》設置的離婚冷靜期是針對協議離婚的,不受訴訟離婚的限制,既然是協議離婚,當事人可以冷靜地思考一段時間,以便減少沖動型離婚。從離婚冷靜期實施效果來看,確實減輕了很多沖動型離婚的事例,社會效果非常好。

叁是開展婚姻登記的跨省通辦試點,方便老百姓辦事。這項試點是從今年6月1日起,在全國七個省、兩個省會城市開始,從6月1日-8月31日,各試點地區共辦理跨省婚姻登記9703對,其中結婚登記8143對、離婚登記1560對,有效滿足了群衆需要。今後,我們將會更加努力工作,把婚姻登記服務做得更好。也請記者朋友們多多監督我們、幫助我們,有什麽好意見,隨時跟我們說。謝謝。

新華社記者:

請問,近年來我國城鄉社區服務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民政部將采取哪些措施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謝謝。

王愛文:

謝謝你對城鄉社區和社區工作者的重視。我首先和大家分享一組數據,這組數據是關于今年城鄉社區工作者和城鄉社區受到表彰的情況。在建黨百年之際,黨中央授予的“七一勳章”有29位同志,這29位同志中有8位長期在城鄉社區工作。黨中央表彰了500個抗疫先進集體和1499名先進個人,表彰了36個村(社區),表彰了101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在黨中央表彰的1501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1981名先進個人中,有117個村(社區)、173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入選。通過這叁組數據,可以總結出叁個特點:第一,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對城鄉社區、社區工作者的關心關愛;第二,體現了城鄉社區、社區工作者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第叁,彰顯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社區治理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社區治理有哪些成效呢?主要是四個方面:

一是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明顯增強。我們全面加強了黨組織對城鄉社區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從這次城鄉社區組織換屆可以看出,目前24省完成了社區黨組織、社區群衆自治組織“兩委”換屆。換屆後,絕大多數村居委會主任和村書記都實現了“一肩挑”,而且兩委班子的交叉任職比例大幅度上升,這有利于我們加強對基層組織黨的領導;另外,還加強了對基層的減負工作,給基層賦能減負,依法確定社區工作事項,讓社區有時間、有陣地、有資源爲群衆服務;還加強了城鄉社區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了職業體系和崗位薪酬體系。在這些方面,發達地區比如上海做得比較好。

二是基層群衆自治深入發展。立法調整了村委會和居委會的任職期限,由叁年調整爲五年。《民法典》明確了村委會、居委會的特別法人資格。在法律上的重大規範和調整對穩定城鄉社區工作者隊伍、推動城鄉治理的深化、穩定群衆的社區服務預期,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推動群衆自治方面,全國大部分縣區都制定了社區協商議事目錄,修訂了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現在基層社區群衆的協商氛圍進一步濃厚,85%的村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89%的社區建立了社區居民代表會議,還普遍建立了村(居)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居委會的財産、集體財産怎麽分配,土地怎麽分配,國家給的資金怎麽花等。

叁是爲民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我們大力推進以黨群服務中心爲基本陣地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到去年底,城市綜合服務設施實現了全覆蓋,農村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了65.7%。在“十叁五”期間,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提高18個百分點,農村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提高53.4個百分點。每個村和社區都有綜合服務平台,群衆辦事更加方便。另外,我們加快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推進“互聯網+社區服務”,推進網格化,實現了掌上辦、網上辦,社區爲民、安民、便民功能不斷增強。

四是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我們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推動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會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前不久,《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對“十四五”乃至今後更長一個時期的基層治理作了頂層設計和長遠謀劃。民政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制定了“十四五”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規劃報國務院審批後將出台。下一步,民政部將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的領導和黨建引領,推動城鄉社區治理服務建設,包括完善黨建引領的社區共享共治格局,推進村委會、居委會規範化建設。同時,實施好“十四五”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我們的社區服務水平有更大的提升,質量更高,群衆更加滿意。謝謝。

陳文俊:

時間關系,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日報記者:

民政工作涉及到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切身利益,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事業發展取得一系列的成就。請問李部長,您對未來民政事業發展有什麽樣的希望和願景?謝謝。

李紀恒:

你提的問題提的非常好。生老病死皆民生,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有人類社會、有婚姻家庭,就會有民政工作。戰國時期孟子就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爲治理好國家的重要內容,《禮記》描繪的大同社會的圖景,就包含着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鳏寡孤獨疾廢者皆有所養等民政工作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着古人這些社會夢想已經基本實現,也昭示着我們國家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有條件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政工作將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以人民群衆的需求爲導向,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爲目標,以讓群衆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爲着力點,不斷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適應的民政制度和治理體系,持續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李紀恒:

我希望,未來的老年人都能有尊嚴地養老,都能過上安心、靜心、舒心的晚年生活,失能的老年人得到悉心地照料,幸福頤養不再成爲一些老年人和年輕人的焦慮,老年成爲人們期待的人生新階段。

我希望,未來對未成年人的關愛保護貫穿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未成年人都在祖國的同一片藍天下健康茁壯成長。

我希望,未來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從形式到內容到效果覆蓋所有需要幫助的相對困難的群衆,慈善成爲社會風尚,志願服務成爲每個人的自覺行動。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充盈于天地之間。

我希望,未來的每一個城鄉社區都環境優美、服務優質、生活便利、和諧安全,是人們休憩的港灣、溫馨的家園。

我希望,未來流浪乞討人員都有溫暖的住所,都得到良好的照顧,都過上正常的生活,享受共同富裕的成果。

我希望,未來殡葬將成爲傳承逝者優良家風和良好品德,激勵後代努力奮鬥、貢獻社會的文明載體,更好實現“逝有所安”。

我希望,未來全過程民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持續充分體現,每一個居民都依法有序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社會治理人人盡責、人人享有,我們的社會既和諧有序,又充滿活力。

我希望,未來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成爲黨領導下聯系人民群衆的重要橋梁紐帶,發揮好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衆、服務行業的作用,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我希望,未來我國行政區劃設置與生産力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相匹配,地名傳承中華文脈的功能充分彰顯,群衆對各項民政公共服務高度滿意。

我想這就是我心目中未來的民政圖景,我想大家也希望能看到這樣的圖景。各級民政部門將爲此不懈奮鬥,也希望全社會都來參與支持民政事業,共同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謝謝大家。

陳文俊:

謝謝李部長和各位副部長,謝謝各位媒體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裏。

本文編選自“國新辦官網”;智通財經編輯:黃曉冬。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