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新iBond吸引力增 六大重點要留意

發布 2021-5-19 上午10:05
新iBond吸引力增 六大重點要留意
USD/CNY
-

事隔半年,政府再推出通脹掛鈎債券(iBond),新一批iBond發行額擴大了,會否影響認購部署?如想認購有什麼要考慮?

1.不能重複申請 新一批iBond的目標發行額150億元,但會視乎市場反應而酌情考慮加碼至最多200億元。債券年期為3年,每6個月派發利息,息率以本港綜合消費價指數(CPI)最近6個月的按年通脹率計算,但不會少於2厘,債券的年息率以上述兩者的較高為準。

6月1日至6月11日下午2時接受予香港居民認購,每手申請價1萬元,可透過配售銀行、證券經紀或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認購,但不能重複申請。新一批iBond於6月24日上市,可在二手市場進行買賣。

2.通脹升溫  息率可望高於2厘 經濟正從疫情逐漸恢復,並會推升通脹,iBond利率與本港的通脹掛鈎,設有保證利率2厘。不過,通脹預期回升,iBond息率有機會高於2厘。

香港首季通脹率0.4%,其中3月份為0.5%。經濟師預測由於中美兩大國家經濟正在復甦,本港第3季通脹上望4%,第4季為2.3%。在此情況下,新一批iBond將於12月釐定第一期息率可望2至3厘。

在銀行息率低企的環境下,銀行定存利率、香港政府3年期債券、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全都不足2厘,而iBond的年息率有2至3厘,實在是跑贏了。

換言之,3年利息至少600元,很有機會不止於此,而且無風險,在股市五窮六絕之下,認購iBond然後考慮上市之後沽出,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投資。

本港7批iBond派息及上市日表現:

期數 派息金額() 首日回報(%)
2020年 99.73* 2.75
2016年 617.16 3.35
2015年 623.01 5.5
2014年 856.96 5.15
2013年 1144.33 3.15
2012年 1243.45 5
2011年 1358.16 6.7
備註:*5月17日派發第一次利息。

在通脹升溫下,今批iBond的吸引力比去年的第7期iBond(SEHK:4239)有所提升,綜觀2011年至2020年合共7期iBond的首日升幅,回報介乎2.75%至6.7%之間。2020年的第7期iBond首日回報最差,只有2.75%。

2011年的第1期iBond首日回報最佳,達到6.7%,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當年通脹高企,通脹率達到5.3%。

根據第1期至6期iBond的往績,上市首日價格較高,但第7期iBond一反常態,首日掛牌收市報102.75元,現升至104.2元水平,升幅約4.2%。

首日掛牌表現遜色,相信原因是去年本港乍現通縮,市場預期第7批iBond首年息率高於2厘的包底息率無望。然而,今期iBond首年息率可望有2至3厘,甚至第2年息率隨著通脹率向上而增加,故料上市後價格不難見104元。

3.發行額歷來最多 今期iBond目標發行額150億元,可視乎市場情況而考慮提高至最多200億元,發行額是歷來最多,相信是預期認購反應會高於去年的45.6萬人涉及金額383.6億元,超額認購2.8倍。

發行額增加,獲派手數亦有機會增加,因為採取「循環分派」機制分配。

4.建議最多認購6至7手 iBond採取「循環分派」機制分配,冀可做到每人至少獲派一手,所以建議最多認購6至7手。去年iBond獲得45.6萬份申請,認購3手或以下者皆獲全數配發,約有23萬人獲抽籤分配第4手iBond。

由於今批iBond發行量可加碼至200億元,故料認購5手者有機會獲全數配發,認購第6或7 手則抽籤,建議認購6至7手,毋需要大注認購數十萬元。

5.相關費用有無豁免 留意認購iBond會有一連串費用,基本上包括認購費、託管費、存倉費、代收利息費、到期贖回費等,不同銀行或證券行的收費不同。不過多間銀行、證券行都豁免以上各項收費,至於沽出iBond交易費,以及佣金,則各行有不同安排。

另外,部份銀行和證券行會提供孖展認購服務,孖展成數可借出90%至95%,即是認購者只需出資5%至10%。而孖展利息一般是由認購日起逐日計算,所以借孖展認購者一般只會短期持貨。

6.不同沽貨方法 一如以往,新一批iBond亦會以債券形式在港交所掛牌,故可在二手市場沽出。如以證券戶口認購,便可好像沽出股票般沽售。如你的iBond是在債券戶口,便可以櫃台交易(over-the-counter)沽售。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