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5000年的文明是探索生產力進步的歷史,同時也是與自然做鬥爭的歷史。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在與自然做鬥爭的過程中,病毒是人類揮之不去的陰影,黑死病、天花、霍亂等等,成為人類的噩夢。雖然人類一直都談瘟色變,但人類還未真正了解病毒,敬畏病毒的同時也一直未能做十足的準備與之抗爭。
2020年,人類歷史十大規模瘟疫之一的新冠疫情讓我們措不及防,等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衛生系統和生物科技能力還相當落後的時候,新冠病毒已經快速佔領了全球。
死亡、恐慌、失業,充斥著整個2020年,全球經濟毫無徵兆就按下了暫停鍵。這是人類失去的一年,對世界經濟格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全球經濟因疫情而迷失方向
1929~1933年的大蕭條,是美國和西方世界的一場噩夢,成千上萬普通美國人辛勞一生的血汗錢化為烏有。
當時一個憐憫的失業男人在美國大街上掛著牌,牌上寫著「I have three kids,but now i want a job(我有三個孩子,我現在需要一份工作)」。
2020年疫情速凍下的全球經濟沒有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嚴重,但也造成了嚴重的失業率。在今年4月,美國失業率攀升至14.7%,損失2050萬個非農工作崗位,創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紀錄。
新冠疫情在2020年3月開始快速蔓延至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準備不充分的大多數國家均遭受波及。死亡人數方面,世衛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5日17時47分,全球確診病例達到84474195例,死亡病例達到1848704例,確診和死亡病例仍處於上升趨勢。
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工廠停工、學校停課、交通管制等,導致各國經濟運營受衝擊,失業率開始不斷上升。
下圖可見,因中國在一季度疫情防控成效顯著,2020年2月以來城鎮調查失業率穩步下降。而美國、歐盟27國、澳大利亞和日本這些各大洲經濟體的失業率自3月份開始攀升,其中受疫情重創的美國在4月份達到了歷史高位。
儘管政府做出了種種努力,但還是無法保護每一個工作崗位,除中國外其他多數國家年底的失業率仍高於年初。
失業率被稱為所有經濟指標的「皇冠上的明珠」,失業率上升,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全球國内生產總值在2020年萎縮4.3%。這也是這是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經濟最大幅度的產出萎縮,也是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超過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其中,發達經濟體受衝擊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更大,2020年GDP預計萎縮5.8%,美國和歐元區分别萎縮4.3%和8.3%。中國由於抗疫成果顯著,内需增長亮眼,2020年GDP預計增長1.9%,成為各大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嚴防死守看似成本高昂,但赢得了時間,使得中國走在世界前列提前復產復工,並獲得貿易順差,穩住了經濟根基。
報告還說,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存高度不確定性,可能出現不同增長結果。
全球絕大多數經濟體GDP負增長帶來多重負面影響。其中最明顯的是國際貿易萎縮,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貨物出口額同比增長率分别為-6.4%和-21.3%,比上年同期降幅分别擴大4.0個和18.1個百分點。
此外,全球多個行業亦受波及。特别是旅遊業和航空公司面臨著長期的變化,不少工作崗位可能會永遠失去,從而引發長期經濟傷痕。
金融市場動蕩,全球債務創新高
在經濟寒冬下,全球金融市場在2020年異常動蕩,股市下行風險加大,高波幅成為常態。3月份,美國股市連續出現4次「熔斷」,並有多個國家股市亦同時出現熔斷。
從振幅方面看,如下圖所示,全球主要股市指數振幅在2020年均相當大,大部分振幅超過了40%。這表明,全球遊資在經濟下行背景下相當活躍,轉移頻率加快,市場投機性大增。
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經濟遭受疫情巨大打擊,但美國啓動了無限量、開放式量化寬松政策,將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維持在0.1%的歷史低位。在通脹未有提高的情況下,大量資金湧入資本市場,導致美國股市在一季度短暫下挫後不斷刷出歷史新高。
此外,為支持經濟復甦,韓國和日本也加大了貨幣寬松力度,其中韓國2020年維持基準利率0.5%直至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逐漸消失,目前仍不考慮貨幣政策正常化;日本甚至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的負值水平。同時,該兩國進行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在寬松貨幣政策下股市增長亮眼。
歐盟則在年底的資產購買量增加1200億歐元,並緊急購買計劃規模擴大至1.35萬億歐元。而中國貨幣政策空間相對較大,貨幣政策以穩為主,M2增速在4月份開始逐漸下行。
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並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支持了發債,從而引發了全球債務海嘯,各國債務總量和債務佔GDP比重增加。IIF預計,到2020年底,全球債務將達到277萬億美元,佔GDP的365%。
貿易摩擦面臨「新常態」
中美貿易摩擦始於2018年,在疫情衝擊下,美國加大對中國揮舞大棒力度。除了繼續對中國加徵關稅,還對中國高技術企業繼續進行打壓,當前摩擦已升級至貿易、科技、金融、外交、國際輿論、國際規則等全領域。
2020年,中美貿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科技和軍事領域。
5月,美國宣佈將33家中國企業、機構、院校和個人列入「實體清單」,包括網絡安全公司奇虎360,AI企業雲從科技、東方網力,以及多家研究機構及高校,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7月,美國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的外交領事館;
8月,美國要求TikTok在9月15日之前出售給美國,標志著美國開啓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制裁;
12月,美國將中芯國際(00981-HK)、大疆(DJI)、無錫中德美聯生物技術(AGCU Scientech)、中國科學儀器材料有限公司、光啓集團等60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
2020年美國對中國的各類貿易摩擦措施,對中國多類科技行業、電信行業,甚至是紡織、機械和農產品等多個行業帶來影響。兩國就像一對鬧離婚的夫妻,2020年雙方的摩擦升級無疑加速了離婚的進度條。而2020年中概股加速回歸,中美在金融領域的摩擦是最直接因素。
在過去幾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中國與美國的外貿總值佔總外貿總值比率不斷下滑。2020年一季度起,東盟取代美國首次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而在2020年前11月,東盟佔中國外貿總值14.6%,美國佔中國外貿總值則下降至12.6%,被歐盟13.9%的比重反超。
2021年,中美關係進入了第二階段,兩國迎來新一輪博弈。而這一輪的博弈涉及領域更廣泛、影響也更深遠。
若中美之間遲遲達不成取消加徵關稅的協議,不僅中美貿易投資將繼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全球貿易投資和世界經濟恢復也將需要更長時間。
中國攻堅克難,世界矚目
2020年,中國疫情爆發早於海外經濟體約2個月。開年的這2個月,中國遭受諸多指責,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限制中國的人口和貨物入境,加上嚴格的防疫措施,中國經濟頓時陷入停滞。
但中國最先頂住壓力,並在疫情防治、經濟修復等方面快速獲得成功,並成為全年為數不多全年經濟增速為正的主要經濟體。
三四月份開始,中國大量向歐美等地區和國家出口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同時,其它新興市場的出口訂單也陸續轉移到中國,這進一步加速了中國經濟的復甦。2020年11月,中國出口同比大增21%,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創下單月的歷史新高。
而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實現GDP722786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
2020年,對中國來說,是深度變革的一年。在外圍環境和美國施壓下,中國不斷從内外克服困難,内需+外需共同驅動經濟增長。
對内方面,中國的内需驅動經濟再次登上舞台,並加大力度發展核心科技,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今年5月,中國政府提出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内需潛力,加大投資,恢復市場信心,促進經濟供需内循環。
擴大内需主要從增加公共消費、增強投資(主要是基建投資)這兩個方面進行。儘管2020年年消費受疫情影響,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新型消費潛力正加速釋放,線上消費在社會零售品總額中佔比持續提升。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415億元,同比下降4.8%,網上零售額105374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增長顯著。
同時,中國在2020年加大了高科技的投入,對核心科技的重視前所未有,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國際上高科技領域的話語權。年内,中國啓動了超算四通、網絡安全、處理器芯片等多個項目研究,並加大了在半導體方面的投資,投資規模已經超過了美國。
對外方面,中國積極擁抱第三世界(如RCEP),攜手其他發達經濟體。
2020年年末,中國簽下了過去十年來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達成後將覆蓋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貿易量,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RCEP成員國以東盟國家為主,還包含日韓、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中國近些年對東盟等RCEP成員國的經貿合作成績不錯,RCEP的簽訂將加強中國外貿的穩定性。
與此同時,中歐投資協定也成功簽訂,兩大經濟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將得到強化。中國也在努力去加入CPTPP,中日韓自由貿易協議也在談判過程中。
這一系列的對外攜手合作對中國推進改革和創新都是難得的良好時機,為實現經濟的平穩增長帶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