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發布 2020-12-22 下午11:23
財華洞察|美團殺熟:從用戶殺到商家和外賣小哥!

《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這篇近期的互聯網爆文很多讀者應該已經看過。作者飄移神父講述了他開通美團會員後同一家店、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段,外賣費用反而從2塊錢漲到4元。

開過美團會員的人都知道,美團會員一個月的費用是15塊,贈送5個無門檻的5塊錢紅包。會員在消費中共可獲得優惠5*5-15=10元,似乎是很優惠。可實際上,美團通過其他地方明降暗漲,又把錢給賺回來了。

按照漂移神父的說法,因為會員的外賣費比非會員貴2塊錢,只需5單外賣就可以把差價賺回來。最終會員花了15塊錢買回來的優惠就相當於是5*5-2*5=15元——搞了半天,美團會員是花錢給自己充優惠呐。

開不開會員根本沒有差别。

截至最新,《韭菜》一文已獲得超過1.9萬贊,1.7萬在看。評論區用戶再曝出更多的貓膩。例如開通美團會員之後享受到滿減優惠是比非會員少的,也有商家表示,其實美團給會員的優惠券部分還是從商家身上扣出來的。

最新美團回應,其實並不存在會員非會員配送費的差異。所謂配送費差異,是由於定位緩存造成的。但「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昨天就已經登上了微博熱搜了——證明很多用戶都有相似的經歷。美團將鍋都甩給技術失誤,多少人會信呢。

世上其實根本沒有韭菜,又或者說人人都是韭菜。

1.大數據殺熟,總能殺著你

「大數據殺熟」是指互聯網平台利用自己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施價格歧視。常見的價格歧視包括老用戶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貴,或老用戶能搜索到的結果比新用戶少。

這次在網絡上發酵的美團會員配送費貴於非會員配送費,顯然就是「大數據殺熟」情況之一。

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團落水,用戶才知道互聯網巨頭的一粒水花,落在個人頭上,也可以是一座山。

平台掌握的用戶數據越多,殺熟越容易。

有消費者發現,在某電商平台購物時,用注冊時間5年多的賬號埋單會比用注冊時間有12年的賬號埋單貴25元,原因平台會額外給前者派發一張「滿69減25」的優惠券;

今年十一假期期間,南寧消費者張先生發現自己預定經常入住的酒店會比首次入住的朋友預定費用貴五六十塊錢。

……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因為「殺熟」只有在有對比的情況下才能發現,所以一般情況下消費者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被殺了。

隨著數據推薦算法的不斷進步,「大數據殺熟」手段還變得越來越隱蔽。

有根據地理位置定價的。APP在獲取用戶定位數據之後,如果附近商場較少,會判斷用戶購物不太方便,便會自動給平台商品加價;

有根據消費記錄加價的。平時消費記錄普遍偏高的用戶,看到的商品價格亦會遭加價;

也有根據搜索頻率加價的。如果同一件商品在短期内被多次搜索,該商品可能會被平台加價;

更有平台會將低價商品屏蔽,用戶不明就里,就買了高價商品。

對於平台「殺熟」行為是否合理,其實現在也很難界定。一般來說,給予消費頻次更低的新用戶補貼優惠,讓新用戶形成在平台購物的消費習慣和品牌忠誠度是電商行業非常慣常的做法。但在老用戶看來,這就成了一種「殺熟」。

部分老用戶認為,電商平台可以給新用戶優惠,但平台也有義務讓老用戶知悉新用戶有新人優惠,讓他們知道VIP用戶消費可能比新用戶高,最後再讓老用戶自己決定是否在平台消費購物。

在知情選擇的情況下,老用戶就不算被「殺熟」了。

顯然,並沒有多少平台願意這樣做。既然「殺熟」可以借助大數據做得越來越隱蔽了,平台左右權衡,便很少會站出來給用戶說明自己的「殺熟」策略。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2.被美團殺熟的,不止是用戶

美團(3690-HK)今年可謂是春風得意。今年年初,因為疫情酒旅業務,公司股價在3月19日下調至年内最低點70.1港元。隨後,美團股價不斷反彈,屢創新高,越走越高,看不到天花板。11月9日,美團股價創歷史新高338.2港元。

從70港元到338港元,8個月間美團的股價大漲了近四倍(383%)。

原因是疫情期間酒旅業務不濟了,美團的外賣需求卻突然爆發了。人可以不旅遊、不住酒店,卻不能不吃飯。

今年第三季美團錄得營收354億元,同比增長28.8%。年度活躍商戶為650萬,同比增長10%,增速達近一年新高;年度交易用戶達4.8億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3%。

其中餐飲外賣業務貢獻收入207億元,佔比58%,同比增長32.8%。日均外賣訂單量達到歷史峰值3492萬單,同比增長30.1%,AOV(Average Order Value,每單金額)為47元,單均盈利0.23元,經營利潤為7.7億元,對應經營利率為3.7%,較去年同期的2.1%上升1.6個百分點。

美團解釋其外賣經營利潤率的提升主要是由於訂單結構的變化(奶茶宵夜佔比增加),及差異化運營帶來運營效率的提升等。

還有幾點美團沒有透露,就是平台對商家和外賣小哥的壓榨——以上兩點在今年年内均成為社會熱議話題。

對商家方面,今年年初,餐飲行業幾乎所有餐廳都因為疫情的原因失去大部分到店消費的收入來源,只能依賴線上的外賣業務維持生計。就在這個本該共維時艱的時間點,坊間卻傳美團將對商家的抽佣率從22%提升到25%,部分商家抽佣比例甚至提升至30%。

之後美團在一片反對聲中才撤銷此做法。

而近幾日隨著「殺熟」話題的走熱,不少美團合作商家也跳出來表示其實平台給會員的優惠券有一部分是由商家承擔的。一名商家透露,美團15元會員費包括了5張5塊錢的優惠券,平台會同時向商家收3元/張優惠券,總共能收回15+3*5=30元,減去給出的優惠25元,仍賺5塊錢。

美團看似是回饋會員,其實就算不算殺熟用戶,平台自己仍然是賺了——賺的是商家的錢。

該名商家表示,在扣除了給美團的佣金等費用後,他一單才賺幾塊錢,算上線下的開店人工成本,「幾乎每天都在虧損」。

快遞員方面,9月份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全網刷屏,道儘了快遞小哥的辛酸。文中引子的第一句便是,送外賣就是與死神賽跑,和交警較勁,和紅燈做朋友。

如果覺得有點抽象,還有更具體的數字:2017年,深圳3個月内外賣騎手傷亡12人。

據券商測算,第三季美團騎手成本每單核算單均約7.4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在美團看來,這是銷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外賣小哥看來,這數字背後就是社會的殘酷。

一名美團騎手反映,其每單外賣能從平台處賺得4元,如果里程去到四公里開外的話,可以多賺三四毛錢。

經過幾次熱搜之後,港股市場今年最耀眼的明星美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周圍卻像一個揮舞著巨大鐮刀的巫師,用戶、外賣小哥、商家,一個它都不放過,統統殺熟。

3.當國家在反壟斷時,它在反對什麽?

今日下午,新華網就大數據殺熟事件又「銳評」了一番,告誡企業不要「小看那一兩塊錢,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是民生。」

這話聽上去熟悉。上週,人民日報發表「銳評」,呼籲互聯網巨頭「别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人民日報和新華社都代表上層意志,當上層在反對互聯網巨頭的社區團購和大數據殺熟的時候,它其實在反對什麽呢?

在我看來,它反對的並不是社區團購這種新業態。眾所周知,社區團購可以極大方便百姓買菜,而且因為改革縮短了供應鏈,產品價格還非常便宜。花更少的錢就能買到菜,換誰不樂意呢?

上層反對的是互聯網巨頭習慣躺著收錢的經營模式。從共享出行到本地服務,代表企業滴滴和美團都走過了燒錢搶佔市場——壟斷——壓低給司機/外賣小哥分成的過程。美團現在已經實現了盈利,滴滴如無意外今年還是虧損。

這種模式是一種沒有什麽創新的經營模式。互聯網巨頭是國家創新的關鍵力量,它們不可以太過依賴躺著賺錢。這是國家經濟體制給予民營企業的特殊任務。

而當社區團購這種經營模式終於傷害到大部分百姓時(社區團購對標的是廣大三四五線地區的菜市場,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團購自然會遭到強監管。

這次美團殺熟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去它創造了外賣新業態,在製造業生產力過剩情況下容納下多出來的勞動力,而且它還極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所以即使它是一種很「懶」的經營模式,上層仍鼓勵美團發展。

但當美團開始從產業鏈上遊殺熟殺到下遊時,這時候平台自然就遭到了上週「互聯網巨頭」同樣的待遇了。

再大地講,上層對互聯網反壟斷,同樣是如此道理——本地生活的美團、共享出行的滴滴、 移動支付的支付寶、電商的京東、阿里,它們都壟斷了行業大部分資源,要賺錢很容易,但不能只靠薅消費者羊毛的方式賺錢,而要在行業有所改革創新。

這種很懶的經營模式,只適用於國内少數幾個特定的行業。

一頓亂殺之後,美團今年已經上了好幾次熱搜了。王興該反省反省了。否則,後果可能很嚴重。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