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政策風向標】又一風口將至? 新能源車產業規劃落地,氫燃料電池車蓄勢待發!

發布 2020-11-9 下午04:12
【政策風向標】又一風口將至? 新能源車產業規劃落地,氫燃料電池車蓄勢待發!

引言:

11月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下稱《規劃》)。《規劃》中明確給出未來氫燃料電池車基礎建設及推廣的發展方向。其中,強調要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加氫基礎設施的管理規範。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佈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支持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開展油、氣、氫、電綜合供給服務。

隨著《規劃》的出台,氫能源基礎建設指引將更加明確。那麽,隨著氫能源基礎建設的完善,氫燃料電池車會成為下個風口嗎?與純電動車比較氫燃料電池又有何優勢及痛點呢?

加大對氫能源建設的動因及氫燃料電池過往政策指引

眾所週知,氫元素是宇宙最豐富的元素,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氫取自於水,反應後生成水,實現了可循環零污染,同時氫能熱值142KJ/g,效率高工業應用又廣、並且無工作溫度限制,是最理想的替代能源。

在全球能源結構中,我國能源相對短缺,能源結構仍待改善,發展氫能源不僅有利於緩解能源短缺的問題,也有益於改善化石能源燃燒副產品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除此之外,氫能源和燃料電池技術正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各國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也積極推進氫能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

2016年「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在系統内部印發《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並同時發佈了《能源技術革命重點創新行動路線圖》,提出了15項重點創新任務,包括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創新、先進核能技術創新、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先進儲能技術創新、能源互聯網技術創新等。其中,對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戰略方向規劃了目標。

雖然有了國策的不斷支持,但是氫燃料電池行業產業發展並不順利,困難重重,挑戰也重重。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在氫燃料電池領域起步晚較晚,關鍵技術與美國、日本、韓國及歐洲等國家相比,存在缺失及落後的情況,例如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雙極板、高壓氣瓶等核心部件還是依賴進口,國内生產能力有限,產品質量也很難滿足要求。

除此之外,加氫站及造車成本高,以及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及商業化就起不來,自然缺乏規模效應。截至2020年1月,我國加氫站只有61座,真正實現商業化運行的加氫站卻不超10個。

加氫站作為氫燃料電池產業化、商業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建立完善加氫基礎設施相關工作,方才利於氫燃料車的推廣應用,推進我國氫能燃料電池產業的健康發展。基於此,2019年,氫能燃料電池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於2020年11月2日出台的《規劃》中,就強調要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加氫基礎設施的管理規範。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佈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

因此,隨著《規劃》政策出台,意味著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規模化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加氫站及氫燃料電池勢必會迎來新一輪的增長,發展前景自然較過往要會明朗許多。

氫燃料電池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那麽,是否意味著隨著加氫站及氫燃料電池基礎建設的完善及推廣應用的鋪開,氫燃料電池車行業會成為下一個風口行業呢?

現階段說氫燃料電池車成為下一個風口的話,還為時尚早,也不實際。

將新能源細分領域發展劃分四個階段,即技術研究階段、過渡到市場階段、基礎設施完善階段、實現產業化階段。那麽,目前我國氫燃料電池處於過渡到市場階段,與現階段具備完整成熟產業鏈及商業化的新能源電動車行業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且市場規模暫不具備可比性。

此外,雖氫燃料電池車較新能源電動車具備高續航、補充能源快(加氫跟加油同個原理,幾分鍾搞定)、能量密度高、不受低溫影響等優點,但受困於成本問題,氫燃料電池車短時間内想大規模鋪開還是很難的。

就造車成本而言,基於氫燃料電池技術難度大及關鍵原材料價格高昂等因素影響,導致燃料電池車市場平均零售價超58,000美元(市場上主流車型的平均製造商建議零售價計),與一輛豪華中型SUV-奧迪Q7的價格相差不大,購買價格經濟性不高。這也是導致購買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消費者較少原因之一。以豐田Mirai為例,售價在80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50萬元。正是受價格因素困擾,國内大部分氫燃料電動車銷量基本靠補貼支撐著,而且絕大多數消費者以租賃形式持有。

就加氫站成本而言,建造一座加氫站(外供氫高壓氫氣)主要的成本構成有壓縮機、土地施工費、設備設置費、其他各種配管、自動售貨機、預冷機及儲壓機。據此前天風證券研究報告顯示,一座外供氫高壓氫氣加氫站造價約為1,500萬元。而目前用於新能源車的超級充電樁建造成本約為6-7萬元,停車場充電樁建造成本約4萬多,家庭式充電樁約7千元左右。

基於建造加氫站成本高及氫燃料電池車滲透度不高考慮,氫燃料電池車想短時間内實現規模發展並不實際。

值得注意的是,受氫燃料電池行業未進入全面產業化階段的影響,目前暫時未有任何一家上市企業或擬上市企業實現全產業鏈佈局。以下圖表是現階段業務涉及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分為氫氣產業鏈及燃料電池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及擬上市公司,僅供讀者或投資者參考。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