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財華洞察|冷暖自知:BOSS直聘沒有老板,智聯沒有真簡歷!

發布 2020-10-31 下午10:52
財華洞察|冷暖自知:BOSS直聘沒有老板,智聯沒有真簡歷!

10月29日,風和日麗,平平無奇。

恒生指數這天小幅下挫0.49%,收報24586.6點。港股市場的投資者都在忙著「搶購」螞蟻集團,據說現在香港散戶認購人數已經超過了147萬,人數超過香港總人口五分之一。從美國回歸的新東方開始招股,每股發行價達到1399港元。

「打新」是最近賺錢的捷徑。

大家都在忙著賺快錢,便鮮少有人注意到,同日沽空機構殺人鲸(Blue Orca Capital)悄悄在官網上掛出一份看空澳洲上市公司Seek的沽空報告。

Seek是澳洲的網絡招聘平台,知道的人可能並不多。素來只盯著中概股做空的殺人鲸這次之所以將槍口對準Seek,只因為公司旗下有中國國内知名的招聘網站——智聯招聘。2020年財年,智聯招聘貢獻了Seek 48%的收入,亦是公司旗下唯一營收及利潤均錄得增長的部門。

但殺人鲸認為,智聯的平台數據有假。

姑且不論殺人鲸的指控是否成立,Seek(搜客公司)昨天股價就已急跌5.3%,收報21.51澳元。

從拼多多到中國飛鶴,殺人鲸所沽空的對象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中國公司、經營數據出奇的好,但沽空之後公司股價不久即出現反彈。

這次殺人鲸沽空智聯招聘,能否如願呢?

一.六大指控:智聯職位、簡歷造假,借財技誇大利潤

在沽空報告中,殺人鲸痛陳智聯招聘六點不是:

1.高端招聘平台卓聘招聘信息造假或過期;

2.平台簡歷造假;

3.智聯平台招聘信息造假;

4.通過公關手段將自己「打造」成中國第一招聘平台;

5.借非現金收益及財技擴大利潤;

6.誤導性EBITDA。

其中,第四點因為統計口徑不同,不同市調機構的調查結果會有所出入,所以很難判斷殺人鲸指智聯誤導用戶的指控是否成立,這里就不提了。

第五六點都屬指控公司會計操作不當,本質上並沒違法。

因此,我們將重點從第一、二、三點入手,看智聯平台上的信息是否「兌水」。

在智聯招聘的卓聘欄目上,殺人鲸扒下3000條招聘信息(截至九月中旬),發現878個崗位招聘發佈於2019年,而且已經過期。

而且在機構調研的其他九家公司中,諸如東莞市華邁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已經註銷,哈爾濱工業大學博研高等教育培訓中心更是承認部分招聘信息是假的,並表示未用過卓聘平台。九家公司共提供816個崗位,加上已經過期的1309條招聘信息,3000條招聘信息有2125條有問題,比例高達71%。

小編今天搜了搜報告中提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博研高等教育培訓中心和東莞市華邁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發現搜索結果欄已是空空如也。

機構又在五個星期内四次扒下卓聘上的招聘信息,在去掉過期招聘信息之後,平台平均只有309家高端公司客戶,按每個客戶每年貢獻511澳元(約2466元)計算,卓聘每年只貢獻15.76萬澳元收入,只是公司宣稱1000萬+澳元收入的十分之一不到。

第二點指控邏輯上比較弱,主要是根據一名化名為馬海的在校生披露智聯在僱水軍刷簡歷投遞率的帖子及App在應用平台的用戶差評得出。但這種評論/爆料旁人本身很難分真假,甚至存在競爭對手惡意抹黑的可能。

第三點指控的是智聯平台招聘信息造假。機構同樣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分别調查了大連、西安和青島29%、20%及14%的崗位(即前100大公司提供的崗位)。

結果與卓聘平台相似,這些二線城市的前100大公司很多存在明顯問題。如大連的北京融匯天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今年8月起經營即出現異常。大連恒豐廣益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在去年10月份已申請註銷。

但與卓聘平台不同,小編在智聯搜索時發現以上兩家公司仍在招聘。

以上即是有關智聯招聘經營數據不實的指控。

「財技」指控方面,Seek從2015財年至2018財年均有相當部分來自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以2018財年為例,當年公司因為投資的脈脈估值在半年之間從17年11月的2.5億美元上升四倍至18年4月的10億美元而錄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5900萬澳元。

但在17年11月,在完成C輪融資之後,脈脈CEO林凡已表示當時公司的估值已接近10億美元。因此Seek的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可能真的只存在「賬面」。

另外,在過去的六年中,Seek還多次通過增持投資項目股份而取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即第二次增持時給予投資項目更高估值從而錄得公允價值收益)。其中兩次增持產生的變動收益佔當年利潤的26%至41%。

最後,Seek還被指使用「春秋筆法」誇大了其EBITDA(除息稅前利潤),手段包括將研發費用資本化並攤銷到未來三到五年,並全數計入智聯招聘的EBITDA(實際公司只持股61%,剩餘39%應屬少數股東權益)。

而在剔除資本化研發費用及少數股東權益之後,近五個財年Seek公司的EBITDA將會減少28%。

截止目前為止,Seek公司仍未就殺人鲸的指控做出回應。

二、互聯網招聘「痛點」:招聘信息真實性存疑

殺人鲸對於Seek「財技」指控雖然可能的確存在,但本質上並不違反相關會計準則,資本化研發費用屬於規則範圍内允許的基操,而在EBITDA計入少數股東權益只要公司能給出合理解釋(例如在報表作出註解),亦並無不可。

至於公司通過多次增持獲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亦是規則範圍内的操作。

這種賬面上的收益,雖然好像有點誤導投資者的嫌疑,但並無太大不妥。

真正動搖到Seek的投資邏輯,導致公司估計在昨日大跌的,是殺人鲸質疑智聯平台的招聘造假。

因為智聯是Seek唯一營收、利潤增長的部門,若智聯的增長邏輯不成立,Seek在澳洲股市上的故事也就很難講下去。

雖然殺人鲸此前以類似的理由(增長太快)沽空中國飛鶴、拼多多都不怎麽成功,兩家公司被「開光」之後股價均一路上行。

但我認為,這次殺人鲸怼智聯,是擊中了互聯網招聘行業共同的痛點。無論智聯怎麽解釋(監管不力或報道不實),都很難徹底洗清殺人鲸的指控。

因為招聘信息失真,本來就是互聯網招聘平台固有的問題。

早在2017年8月,大學生畢業生李文星就因為使用了另一個頭部互聯網招聘平台BOSS直聘誤入傳銷騙局,最終導致其不幸身亡。當時該事件就引發了社會關於互聯網招聘信息真實性的討論。

據某人力資源公司行内人士透露,造假在當時已經是招聘網站的公開「財富密碼」。網站對招聘企業的審核只要求提供營業執照。某些網站甚至規定只提供復印件或照片也可以。如果有心人有意通過地下渠道辦理營業執照的話,平台也不會刻意去查。

網站也需要這些「虛假」的信息吸引用戶註冊投簡歷,哪怕職位已經過期。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讓招聘網站的數據好看一點。

李文星事件過去才兩年,去年年初,智聯招聘被曝出沽空報告提到的僱佣大學生刷簡歷問題。事後,智聯解釋這是供應商靈矽科技和大學生之間的糾紛,靈矽科技和公司有簽署推廣合作協議,為其推薦求職者,不料靈矽科技卻僱大學生用假簡歷兌水。

這樣一來,風頭浪尖上的智聯也成了受害者。

但智聯與靈矽科技原本的合作,是不是真的就如此單純呢?這個問題至今仍沒有人跳出來回答。這件事隨後也不了了之。直到昨天殺人鲸出具沽空報告。

報告看似針針見血,其實問題都是那些問題,不過舊事重提罷了。

三、存量市場競爭,招聘網站憑什麽脫穎而出?

回到問題的本質,為什麽互聯網招聘平台老是被曝出招聘信息不真呢?

這還得從行業的格局說起。整體而言,互聯網招聘的賽道已有些擁擠,綜合招聘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及BOSS直聘;垂直招聘模式按照行業、人群、地域、社交還可以細分成不同的模式,分類信息有已經「過氣」的58同城及趕集網等。

另外,還有集合求職培訓和職位培訓兩種功能、新冒起的愛思集等。

招聘渠道在不斷增多,但對應的僱主規模近年受宏觀經濟因素及今年的新冠疫情影響卻出現縮減。

賽道愈加擁擠,僱主卻在減少,行業正進入存量競爭。互聯網招聘平台内部雖說已細分出不同的領域滿足不同僱主需求,但要真正吸引僱主,其核心護城河仍只有一個——平台人才數量。

而對於求職者而言,一般人顯然不會雨露均沾,將所有求職平台都試一遍,能吸引他們的,肯定是那些能提供更多、更好工作崗位的招聘平台。

於是,對於招聘平台,在招聘信息和人才簡歷兩端它們都有了「兌水」的必要。又於是,在有意無意之間,互聯網招聘平台的信息失真,便很難禁止。

智聯在2014年登陸納斯達克,三年之後便退市。背後原因,有人認為是業績增長不力。在退市之後,智聯在國内還面臨新興的BOSS直聘、拉鈎等平台競爭,生存壓力不會更小,只會更大。

互聯網招聘行業規模不算太大(據艾瑞咨詢統計,去年為107億元),能創新的地方卻並不多,要想脫穎而出還是只能靠平台僱主/求職者的數量和質量,行業信息真假摻假,也是激烈之下的無奈選擇。

對於昨天殺人鲸的沽空報告,在智聯沒有做出正式回應之前,我們很難分辨智聯是否真的主動在兌水,或是殺人鲸又將铩羽而歸。

但就整個互聯網招聘而言,「BOSS直聘沒有老板,智聯簡歷都是大學生」的傳言,以及行業水深的論斷,經沽空報告這麽一提,又似乎是煞有其事了。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