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醫藥板塊一直都是市場焦點所在,但板塊藍籌股中生製藥(SEHK:1177)與石藥(SEHK:1093)今年股價走勢卻呈兩極化。兩者市值相差無幾,都是 120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市場卻對中生有更高的估值,石藥為何成為了「石弱」呢?
市值(億元) | 市盈率(倍) | 股價年初至今升幅*(%) | |
石藥 | 1201.87 | 27.5 | +38.6 |
中生 | 1917.46 | 62.1 | +3.1 |
石藥中生規模、增速不相上下 石藥 2019年營收 221億元,經營溢利 45.68億元,股東應佔溢利 37.1億元;中生同期營收 242.3 億元,經營溢利 54.72億元,股東應佔溢利 27.1億元。兩者規模相差不遠,石藥的股東應佔溢利比中生還要高。綜觀過去幾年,兩者的營收增長及經營溢利增長各有高下,但都相差不遠,按道理石藥股價不應比中生弱那麼多。
2017 | 2018 | 2019 | 2020Q1 | ||
石藥 | 營收增長(%) | 25 | 30.5 | 24.8 | 11.5 |
經營溢利增長(%) | 32.49 | 8.5 | 21.85 | 1.64 | |
中生 | 營收增長(%) | 9.4 | 41 | 16 | 0.22 |
經營溢利增長(%) | 30.36 | 26.05 | 14.7 | 3.79 |
2017 | 2018 | 2019 | 2020Q1 | ||
石藥 | 毛利率(%) | 60.4 | 66.3 | 72 | 73.9 |
經營溢利率(%) | 22.3 | 21.2 | 20.7 | 19.0 | |
中生 | 毛利率(%) | 79.1 | 79.9 | 79.7 | 79.6 |
經營溢利率(%) | 25.5 | 22.8 | 22.6 | 20.2 |
研發實力有差距 石藥急起直追還需時 市場看待醫藥股跟科技股的取態其實差不多,過去業績還是其次,集團產品的市場空間才是重點所在。而醫藥企業跟科技企業的性則亦的確有相似之處,就是研發實力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帶量採購」政策推行後,仿製藥盈利空間大減,藥企都轉移聚焦創新藥,對研發能力的要求更高。
由於有仿製藥及中低端藥品業務,石藥早年對研發的重視較低,直至近年才大力推動創新藥業務,研發投入急劇上升,增速比中生製藥還要快,但這都是因為低基數的優勢而已。論研發加度(研發佔營收比重),中生一直處於 10%水平,石藥直至去年都還差一點。而且藥物研發還需時以年計,中生專於研發多年,市場對其研發成果及業績增長的前景自然要看高一線。
2017 | 2018 | 2019 | 2020Q1 | ||
石藥 | 研發投入(億元) | 8.15 | 13.42 | 20.0 | 5.68 |
同比增長(%) | – | 64.62 | 49.05 | 23.24 | |
研發佔營收比(%) | 5.27 | 7.57 | 9.05 | 9.27 | |
中生 | 研發投入(億元) | 15.95 | 20.91 | 23.99 | 9.74 |
同比增長(%) | 16.6 | 31.04 | 14.74 | 12.63 | |
研發佔營收比(%) | 10.76 | 10.01 | 9.90 | 15.65 |
不過,石藥近年通過收購即將獲批上市的大小新分子藥品,快速豐富自身產品線,同時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增補未來數年上市的新藥儲備,完善創新藥中長期布局,業績增長前景具體。現時估值合理,亦是一隻價廉物美的投資標,投資者宜分段吸納。
延伸閱讀
- 可規避國際風險的三個高增長港股
- 2020年四隻領先恒指成份股
- 一文剖析石藥有望重上高位的三大動力
- 三隻未來十年必須持有的香港增長股
- 綠葉製藥三大動力 拉升股價不再潛水?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