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翠華從茶餐廳龍頭轉為沒落的警示

發布 2020-7-15 下午01:25
翠華從茶餐廳龍頭轉為沒落的警示

翠華(SEHK:1314)曾經是港式餐飲的領先品牌,惟上市以來營運表現持續令人失望,社會事件兼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雙重衝擊進一步加劇集團業務的不堪。到底翠華表現有幾差?

虧損達3億元 翠華旗下餐廳過去側重外來需求,即旅客消費,而去年中以來的社會事件,以及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正正為翠華面向旅客的模式帶來致命一擊。

營運模式面臨嚴峻挑戰,截至2020年3月底止年度,翠華所得收益按年跌近23%,全年業績更由盈轉虧,股東應佔虧損達3億元,上年度則為盈利約471萬元。

業務側重旅客 社會事件在2019下半年為本地零售及餐飲業帶來挑戰。政治形勢不穩下,旅遊業持續不振,內地旅客訪港人次大減。2019年8月及9月,內地訪港旅客人次分別按年減少42%及35%,整體旅客人次分別下跌39%及34%。

踏入財年末季,翠華遇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2019下半年面臨的惡劣經營環境在2020年初變得更加惡劣。因為影響已不只限於旅客訪港意欲降,而是航空業近乎停頓下,旅客幾乎不能到香港。今年5月,來自內地的旅客人數同比跌幅近99.9%,由去年5月的470萬人次減少至5,600人次。

過去以旅客消費為重的翠華面臨的打擊相當沉重,因為餐廳定位偏離本地大眾口味,外來需求大幅縮水下,翠華無法受惠於本土內需的防守力。

營運成本昂貴 翠華業務不振的更重要原因是,香港經營餐飲業務的營運成本相當昂貴。在過去5個財政年度,翠華未曾實現過雙位數淨利潤率,這代表著經營所得的絕大部分貢獻都被營運成本蠶食,當中以員工及租賃成本為主,如員工成本在2020年度的收入佔比有約37%。隨著旅遊業陷入絕境,翠華的收入顯著下跌,銷售貢獻完全抵不住昂貴的員工及租賃成本,盈轉虧是無可避免。

結語 除非內地旅客訪港潮在疫後更勝從前,否則翠華要扭轉乾坤,唯有調整業務定位,設計出適合本地消費者的餐牌。然而,翠華品牌要加強在本土市場的商譽並非一朝一夕可實現的事,過程中或會出現連年鉅額虧損,投資風險相當高,實在不宜沾手。

編輯:Yan

延伸閱讀

  • 4大餐飲股有排捱暫只宜觀望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Alvin Yu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