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特斯拉(TSLA.US) VS Nikola(NKLA.US),誰能在電動重卡領域脫穎而出?

發布 2020-7-14 上午12:45
特斯拉(TSLA.US) VS Nikola(NKLA.US),誰能在電動重卡領域脫穎而出?

6月份美國車圈出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特斯拉公司(TSLA.US)超越豐田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企業;另外一件是Nikola(NKLA.US)公司市值一度超過福特。特斯拉與Nikola都是專注於新能源汽車開發生產的美國公司。

兩家公司都將推出商用的純電動重卡。其中,Nikola公司2019年推出了Nikola二號卡車是一款以氫燃料電池爲動力的重卡。性能方面,改款車型最大馬力1000匹,最大扭矩2710N.m。強大的馬力和扭矩讓Nikola二號具有非常好的加速性能,在滿負荷的情況下0到100公里的加速時間只有30秒。因爲採用氫能源可以做到和傳統車型一樣快的燃料加註(10-15分鐘)。同時最大續航里程可以達到800-1200公里。

特斯拉方面則推出了純電動重卡Semi,但原本Semi將於2019年投入量產,但此後又被延後到2020年底小批量生產。而最新的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上,首批特斯拉Semi的交付時間再一次推後到了2021年。

兩家公司在目前均未交付一輛卡車。

由於兩家公司都是瞄準着商用領域,因此分析師凱爾·菲爾德(Kyle Field)對根據兩家公司已披露的信息對兩款車型的運營成本做了比較。

爲了比較特斯拉Semi和Nikola的氫燃料電池電動卡車,菲爾德選擇了從每英里的成本方面對雙方進行比較。

氫燃料成本該如何降低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根據Nikola的數據,Nikola卡車運營商在70萬英里/7年期間的總成本爲66.5萬美元,即0.95美元/英里。這個假設中包含Nikola每公斤氫氣的成本2.47美元。這並非不可能,但與目前公共加油站常見的每公斤16美元的氫零售價相去甚遠。Nikola希望通過建立自己的氫氣生產網絡和沿着預售路線的加油站來降低成本。

菲爾德認爲這是一個絕妙的主意,因爲它把大部分的錢用於維持尼科拉的卡車在路上行駛。不利之處在於,目前還沒有任何基礎設施能生產出如此規模的氫燃料卡車。Nikola銷售的每輛卡車都包含了26365美元的加油站建設費,這筆錢被用來建設這個加油站網絡。Nikola預計,每個加油站可以支持210輛卡車租賃,每個加油站的使用壽命爲21年。

Nikola計劃在7年70萬英里的租賃期內,向客戶收取每英里0.95美元的固定費率。每英里的固定成本給了卡車運營商一致的價格,不會像柴油那樣全年隨燃料成本波動。但缺點是,對車隊運營商而言,不管他們是每週行駛幾千英里,還是把車停在院子裏,他們付出的代價都是一樣的。

太陽能價格已至低點

特斯拉方面,該公司預期其旗下卡車的每英里運營成本爲0.60美元。該公司同樣希望通過新的電力網絡爲其Semi卡車供電。特斯拉相信,利用太陽能爲電站提供電力,將使其提供前所未有的每千瓦時7美分的固定低價電價。這比美國目前的平均運輸電價9.7美分要低。

考慮到近年來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太陽能發電成本的大幅下降,如此低的價格也不應令人驚訝。2018年,亞利桑那州一家太陽能發電廠的太陽能購買協議價格跌至2.50美元/千瓦時以下,創下當時的新低,最近的一些交易進一步壓低了價格。這些部署說明了太陽能發電的可行性,其電價遠低於電網的電價。

通過一個簡單的圖表上,就會得出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正如特斯拉semi的低成本所表現的那樣。特斯拉的續航里程爲500英里的純電動卡車售價爲18萬美元,相比之下,Nikola氫燃料電池卡車售價爲26.8782萬美元。

同時,燃料的成本也是一大差距。結果把Nikola對氫燃料定價的大膽假設被考慮在內,與爲一輛特斯拉semi提供超過70萬英里電力的成本相比,Nikola重卡的氫燃料的溢價也達到了驚人的23萬美元。

由於特斯拉semi沒有給出維護成本,所以我們假設雙方的維護成本相同。

目前來看,氫燃料電池卡車只有在長途路線上比純電動卡車更有優勢,在長途路線上,給一個巨大的卡車電池充電的時間會成爲車隊的阻礙。在短途運輸的基本成本方面,特斯拉semi對比Nikola氫燃料電池卡車有巨大優勢,哪怕在900英里的路線上也有優勢。

特斯拉指出,80%的卡車路線都不到250英里,這使得其500英里的semi可以佔據傳統柴油卡車的大部分市場。對於較長的路線,增加一個30分鐘的充電站,正好符合法律要求的司機每8小時休息30分鐘。在這段時間裏,semi每次充電可以增加400英里的續航里程,如果充電站的位置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那麼只需30分鐘的充電時間,特斯拉的semi就可以累計行駛900英里。

總結

從目前來看,在900英里以內的電動重型卡車運輸領域,特斯拉semi似乎是明顯的贏家。隨着這兩款車接近生產並開始投放市場,投資者將瞭解更多關於這兩款車的優勢或劣勢,並有更好的數據進行比較。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