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為甚麼低估值的銀行股未必真的便宜?

發布 2020-6-16 上午11:35
© Reuters.  為甚麼低估值的銀行股未必真的便宜?

過去二十多年,銀行股曾經是最受歡迎的股票,資產值大,倒閉風險極低,而且在金融經濟發展蓬勃的時代,銀行可能是最賺錢的生意。在銀行股中,內銀股的估值更是低人一等,四大內銀過去 5年的平均市盈率都不足 6倍,平均市賬率不足 1倍;反觀匯豐(SEHK:5)及恒生(SEHK:11)兩間外資銀行的平均市盈率就高至 13至15倍之間,平均市賬率 1至2倍。

今年以來股價收益(%) 5年股價收益(%) 5年平均市盈率(倍) 5年平均市賬率(倍) 股息率(%)
建設銀行(SEHK:939) -8.82 -17.77 5.4 0.7 5.8
農業銀行(SEHK:1288) -11.24 -25.06 5.0 0.6 6.6
工商銀行(SEHK:1398) -15.37 -19.24 5.6 0.7 5.7
中國銀行(SEHK:3988) -13.95 -43.58 5.2 0.6 7.4
一般而言,低估值意味著較大的股價上升空間,但對內銀股而言卻看來不適用。投資者縱使長期持有,很可能都只得賺息蝕價。

為甚麼內銀股的估值這麼低呢? 這與中國的特色主義有關。內銀股往往都是國資企業,而中央早給金融機構劃出清晰界線,如銀行不能碰券商和保險業務,同一個集團亦須分拆上市,就如中信銀行和中信證券。

所以內銀股的利潤主要都是靠賺息差。可是近世紀以來,利率持續下行,銀行賺息差的空間愈來愈窄,利潤要保持增長十分艱難。身處業務單一而且縮量的市場,內銀的估值亦難有上漲空間。

而且很多投資者都指銀行股的淨利潤其實有不少「水分」。所謂賺息差,即是先以較低利率吸收存款,再以較高利率放貸給客戶,賺取中間的息差。這商業模式看來非常簡單,水分究竟在哪呢?

一般企業的淨利潤計算方法,是收入減去成本和費用。但銀行股的淨利潤計算比較複雜,因為在成本這一項還須包括計提的壞賬損失。所以銀行須提升拿出一定的利潤,以覆蓋潛在壞賬,這拿出來的利潤及最終壞賬的比例,就是撥備覆蓋率。

對於合適的撥備覆蓋率,其實空間十分廣,內地監管要求就是 150%至 300%之間。所以一間銀行,若果某年度有很多壞賬也不用怕,只要減少計提減值損失,降低撥備覆蓋率,也能塑造出可觀的淨利潤。換句話說,淨利潤並不能客觀反映銀行的實際經營情況。

銀行貸款分級的壞賬陷阱 國內銀行的貸款分為五級,一級正常貸款、二級關注類貸款、三級次級類貸款、四級可疑類貸款、五級損失類貸款。

而一級正常貸款及二級關注類貸款並不需要計算進不良貸款,銀行亦不必為此計提壞賬撥備。可是在實際情況中,二級關注類貸款往往已經出現違約跡象,忽略此類貸款很容易過分高估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以中國銀行為例,2019年底中行的股東權益 1.9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其總資產卻高近 22.8萬億元,經營槓桿高達十多倍。年度淨利潤 1874億元,客戶貸款規模卻高達 12.7萬億,換句話說,高 1.5個百分點的壞賬,該年度就要面臨虧損了。

所以一家資產幾萬億的銀行,只要通過壞賬口徑調節,增加二級關注類貸款規模,讓業績看起來穩健並非難事。若果單從估值角度選擇內銀股,就很容易誤進板塊的低估值陷阱。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Jack Yip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