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蘋果(AAPL.US) 15 年大輪迴:Mac 選擇 ARM,正如當年喬布斯選擇英特爾(INTC.US),但變數更多了

發布 2020-6-11 上午03:58
© Reuters.  蘋果(AAPL.US) 15 年大輪迴:Mac 選擇 ARM,正如當年喬布斯選擇英特爾(INTC.US),但變數更多了

本文來自雷鋒網,作者李帥飛。

蘋果 (AAPL.US)Mac 將轉向 ARM 架構,已基本上成爲定論。

不僅如此,連官宣的時間都已經基本上確定了:就在 2020 年 6 月 22 日的 WWDC 大會,距今只有 12 天的時間。但是要注意:宣佈歸宣佈,蘋果並不會立刻發佈一款搭載 ARM 架構處理器的 Mac 設備來供消費者購買——這個時間應該是 2021 年。畢竟,對於蘋果來說,Mac 轉向 ARM 架構,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

Mac 轉向 ARM 架構,意味着什麼?

2005 年 6 月 6 日,蘋果公司在官網宣佈了一個重磅消息:其旗下的 Mac 電腦將從 PowerPC 架構轉向 Intel(INTC.US) 的處理器架構。當時,蘋果 CEO Steve Jobs 說:

我們向 PowerPC 過渡已經十年了,我們認爲 Intel 的技術將幫助我們在未來十年創造出最好的個人電腦。

Steve Jobs 對 Intel 技術的預期是 10 年——但到目前爲止,基於 Intel 的技術,蘋果已經在 Mac 上深耕了 15 年。其實,在蘋果電腦設備的發展歷程中,Mac 已經有過三次處理器核心架構調整的過程:

第一次,1984 年,從 MOS 8 位 6502 處理器系列,轉向摩托羅拉 68K 架構.

第二次,1994 年,從摩托羅拉的 68K 系列架構,轉向 PowerPC 架構。

第三次,2005 年,從 PowerPC 架構,轉向 Intel 的處理器架構。

可見,對於蘋果來說,旗下計算機的處理器架構調整還是比較頻繁的。但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是蘋果第一次要在 Mac 中採用自主設計的處理器。當然,這一次 Mac 轉向 ARM 架構,有一個大前提:

推出 iPhone 這個產品線之後,蘋果在基於 ARM 架構的 A 系列芯片上,有了大量的技術積累,併產生一系列實際產品成果。

到目前爲止,最新款 iPhone 內置的 A13 Bionic 芯片堪稱是業界性能最強的 ARM 架構芯片,同時在 iPad 平板電腦產品線上,蘋果也對 A 系列處理器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定製化探索,比如說 A9X、A12Z Bionic 等。

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A 系列在性能上已經呈現出比肩 Mac 之勢。實際上,來自外媒 Bloomberg 的 Mark Gurman 報道稱,在 Mac 擁抱 ARM 方面,蘋果在 2018 年就開發出了基於 A12X Bionic 處理器的 Mac 可用芯片,並進行了內部測試,效果還很不錯。需要說明的是,Mark Gurman 是長期關注蘋果公司的一位資深觀察者和報道者,他在蘋果公司內部有不少人脈,其發佈的消息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準官方的了。目前,關於 Mac 轉投 ARM 架構的最新消息,依舊來自於 Mark Gurman。他在 6 月 9 日的 Bloomberg 報道中稱,在舉辦於 2020 年 6 月 22 日的 WWDC 2020 上,蘋果將正式宣佈 Mac 擁抱 ARM 架構,這一項目的代號爲 Kalamata——雷鋒網觀察到,很快,幾乎所有重要的美國科技媒體都跟進並報道了這個消息。所以,WWDC 2020 非常穩了(除非蘋果要故意打 Mark Gurman 的臉,但實在沒必要)。

更改 Mac 架構,並不是容易之事

這裏要說明一下,蘋果在 WWDC 2020 上會宣佈 Mac 擁抱 ARM 架構,但也僅僅是官方宣佈而已了。注意!蘋果並不會立刻發佈一款搭載 ARM 架構處理器的 Mac 設備。根據 Mark Gurman 的報道,蘋果最早計劃在明年,也就是 2021 年,推出搭載其自研處理器的 Mac 設備,比正式宣佈的時間要晚上一年時間。那麼問題來了:

從宣佈到推出,爲什麼要晚上一年?

這個問題,我們要繼續回到 2005 年去尋求答案。2005 年,也正是在當年度的 WWDC 上,時任蘋果公司 CEO Steve Jobs 宣佈:蘋果將從 PowerPC 架構轉向 Intel。值得一提的是,除了 Steve Jobs,時任 Intel CEO Paul Otellini(歐德寧)也來爲 Mac 的這一轉型站臺。

當時,在 WWDC 2005 上,蘋果並沒有推出基於 Intel 架構的消費者新品,而是發佈了一個面向開發者的 Developer Transiton Kit 系統——它其實就是一臺內置 Intel 處理器和 Power Mac G5 外殼的開發原型機,售價 999 美元。顯然,它就是蘋果專門提供給開發者的,目的是讓開發者也從 PowerPC 轉向 Intel X86,因此它在軟件上也搭載了適配 Intel X86 架構的新系統 Mac OS X Tiger。一開始,蘋果允許開發者所開發的軟件同時兼容 PowerPC Mac 和基於 Intel 的 Mac。

後來到了 2006 年,蘋果發佈了基於 Intel 處理器的 iMac 設備,它可以被開發者用 999 美元的 Developer Transiton Kit 直接換一臺——可見蘋果爲了拉攏開發者,也是非常用心了。實際上,Mac 的架構轉型,是涉及到整個 Mac 軟硬件生態變化的一件艱難之事。除了要拉攏大量開發者從 PowerPC 轉向 X86,Steve Jobs 還專門拉來了 Microsoft 和 Adobe 的支持。當然,蘋果也需要 Intel 的大力軟件支持——當時,Intel 爲蘋果專門定製了大量專屬定製的軟件工具,比如說:

Intel C/C++ Compiler for Apple;

Intel Fortran Compiler for Apple;

Intel Math Kernel Libraries for Apple;

Intel Integrated Performance Primitives for Apple.

當然,更不必說,蘋果自己爲 Mac 的處理器架構調整轉型所做的大量軟硬件工作了。

基於 Intel 處理器的 Mac 用戶,莫慌

蘋果打算把 Mac 的架構從現有的 Intel 轉向 ARM,某種意義上,對於現有基於 Intel 處理器的 Mac 用戶來說,似乎是一種拋棄。但其實不必擔心。因爲,Mac 要實現處理器架構轉型,需要很長時間。讓我們再次回顧蘋果在 2005 年宣佈的那次轉型——實際上,Mac 從 PowerPC 徹底轉向 Intel,前後用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需要說明的是,在硬件層面,在 Steve Jobs 的親自管理和帶領推動之下,蘋果當時的更新進度還挺快。2005 年 6 月 6 日官宣之後的 7 個月,也就是 2016 年 1 月 10 日,Steve Jobs 宣佈了第一批採用 Intel 處理器的 Mac 設備,分別是 15 英寸 MacBook Pro 和 iMac Core Duo。接下來半年多時間,蘋果頻繁更新 Mac 產品線,都是處理器架構從 PowerPC 改爲 Intel。到了 2006 年 8 月 7 月的 WWDC 2006 上,蘋果宣佈基於 Intel Xeon 5100 系列的 Mac Pro 和 Xserve,用來替換當時的 Power Mac G5 和 Xserve G5。

搭載 Intel 處理器的 Mac Pro

由此,當時蘋果官方的 Mac 設備產品線都換成了 Intel 處理器,前後用了一年時間。但是,在軟件層面,蘋果並沒有非常着急——在 2007 年 10 月 26 日發佈的 Mac OS X 10.5 版本上,蘋果依然選擇支撐 PowerPC 架構,但宣稱這是最後一個支持 PowerPC 的版本。2009 年 8 月 28 日,蘋果發佈的 Mac OS X 10.6 開始獨家在 Intel 處理器上運行,基於 PowerPC 的硬件無法更新,但軟件可以兼容(通過 Rosetta 模擬器);2011 年 7 月 20 日,Mac OS X 10.7 正式終止了對基於 PowerPC 軟件的官方支持。前前後後,蘋果用了 6 年的時間才徹底從 PowerPC 遷移到 Intel。

回顧結束可以發現,蘋果即使選擇調整 Mac 的處理器架構,也不會在這種要命的問題上置老用戶而不顧,它會給現有 Mac 用戶足夠多的時間來進行硬件遷移。或者,硬件根本無需遷移——正如 Windows 10 已經呈現出來的結果那樣,通過軟件層面的模擬器,macOS 也可能在 Intel 處理器架構和 ARM 架構之上同時運行。再或者,根據知名蘋果博主 John Gruber 在其博客 Daring Fireball 上發表的觀點,可能到時候大多數用戶都無法分辨出基於 Intel 或者 ARM CPU 有什麼區別。John Gruber 說,其實這次的情況,可能跟 2005 年的有些類似:

這一過渡期,對蘋果來說將是艱難的,而對 Mac 用戶來說,則並不是如此。

(編輯:羅蘭)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