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數據,盡在周一網購日: InvestingPro高達55%折扣 獲取優惠

疑蹭疫情熱點,醫藥板塊頻現減持,該如何從嚴規範?

發布 2020-5-23 上午01:13
© Reuters.  疑蹭疫情熱點,醫藥板塊頻現減持,該如何從嚴規範?

前言:

股東減持套現行為無可厚非,但不可恣意將股市視作「提款機」,減持現象仍需理性引導。

近段時間,A股、港股減持行為頻現,並多集中在某一時間點。如在5月18日晚間,A股便出現了一小波減持高峰,近19家上市公司相繼發佈股東減持計劃公告,且擬變現規模大。

股價高位減持,常是上市公司股東或高管選擇套現的好時機。尤其在股票受到一些概念炒作的時候,資本追捧助推股價上漲,股東選擇此時入手或能收獲頗豐。

疫情期衍生的「抗疫概念」、「口罩概念」便是如此,在這些概念股的炒作下,醫藥板塊迎來了減持時機。

藥明系股東年内現高頻減持

藥明生物(02269-HK)在近日披露了股東配售減持計劃。

按照控股股東WuXi Biologics Holdings Limited(簡稱「Biologics Holdings」)與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訂立的大宗交易協議,擬通過加速累計投標方式以每股127.18港元的價格向獨立於公司且與公司概無關連的各方配售6000萬股現有股份。

計算下來,此次股東減持擬套現76.3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9.83億元。

假設配售按預期完成,Biologics Holdings持股數將由約4.1億股降至約3.62億股,佔藥明生物已發行股本總額將由約31.49%減至約26.89%。

同時,Biologics Holdings將不再為公司控股股東。

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Biologics Holdings開年至今的第三次公開配售股份,且此次配售價和套現金額均超過前兩次。

而同是藥明系的藥明康德也是業界的一名減持「老手」。

藥明康德集團從美股退市後,分拆成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合全藥業三家公司回歸境内資本市場,其中藥明康德在A股上市,藥明生物登陸港股市場,合全藥業則留至新三板市場,現已從新三板摘牌。

去年,藥明康德股東曾通過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連番減持股票,套現近200億元,由此引發了市場的關注和熱議。

即便時間拉長至今年,藥明康德的股東減持計劃也一直在延續。

疫情推動醫藥板塊掀起減持潮

減持股份,是股東減少對公司控制權的一種行為。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22日,滬深兩市在今年共有1723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增減持計劃,其中減持佔近80%,減持行業多集中在信息通訊、材料、醫藥等細分領域。

今年,新冠疫情的來襲更是讓醫藥板塊備受矚目。

隨著一季報的收官,A股醫藥板塊業績分化明顯,因新冠疫情使得人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醫院的門診量驟降,多數藥品耗材及醫療服務企業業績有所下滑。

不過,在疫情熱點的帶動下,一些業務於疫情聯繫緊密的上市公司也迎來了業績與股價齊飛的亮眼表現,多集中在部分細分領域。

如生產疫情防護用品(口罩、酒精、消毒劑)的企業、提供醫療器械(呼吸機、額溫槍)的企業、研發新冠疫情藥物及疫苗的企業、負責核酸檢測的企業等。

疫情概念股炒作,醫藥板塊的減持潮也在市場上不斷上演。

以海王生物為例,其主營醫藥批發業務,但因旗下子公司福州海王,生產疫情資料推薦用藥——利巴韋林注射液,使得公司股票在年初至2月7日累計漲幅高達127%。

資本助推下,海王生物2017年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出售,減持數量3831萬股,套現金額約2.7億元。

同樣,另一家上市公司長江健康也同樣蹭上疫情的熱點,公司多次向投資者透露,生產注射用阿奇黴素、頭孢他啶等抗感染藥品對疫情具有積極作用,正在統籌安排注射用阿奇黴素的生產計劃。

在自己的宣傳下,資金一時間瘋狂砸向長江健康,同期公司股東便宣佈擬在未來6個月内清倉,總共減持2.25億股,套現約10億元。

雖減持原因均為資金需求,但股東借機逢高減持的心切已很明顯。

從嚴規範減持在路上?

股東減持的原因總是花樣百出。

有改善自身生活的、有投資其他需要資金的,也有想通過減持向市場釋放一些消息的......歸結起來,無外乎是「圈錢」兩字。

減持股票本屬於市場上的正常操作,但惡意減持行為泛濫於市場而言並不見得是件好事情。

股東減持股票,會在側面向市場傳遞出股東對公司基本面或未來前景不太看好的信號,從而影響投資者信心,對股價造成衝擊,擾亂資本市場原有的自我調節功能。

還是以海王生物為例,在2月7日股價的飛漲態勢助推下,其員工持股計劃成功得以「解套」後,公司股價便在次週首個交易日來了個大反轉。

截至2月10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6.45元/股,跌10.04%,並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公司股價保持著下跌的萎靡態勢。

我國的減持制度仍存在「缺口」,使得不少公司股東或高管在市場上恣意作為,試圖在其中收割更多「韭菜」,更有甚者不斷在制度邊緣試探,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進行違規減持,逃過法律的追責。

反觀美國資本市場,減持制度就發展的相對成熟,對市場的而已減持行徑約束度更緊。

加上美股高度市場化和以機構為主的市場流動性特徵,導致多數美國上市公司的股東不具備大額減持的條件,而且違規成本高,很少會有大股東割韭菜的現象。

針對「過橋減持」、「斷崖式減持」及「精準減持」等上市公司減持亂象,我國在2017年出台的減持新規,改革股東減持制度、規範減持行為,就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特定股東(即持有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和持有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股東)及企業的董監高三類主體統一納入到規範範疇。

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減持與證券交易密切相關,直接涉及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秩序,直接關係到市場穩健運行。

近期,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表示將繼續從嚴規範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減持行為,資本市場環境或有進一步的改善。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