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打擊了環球經濟,卻利好了互聯網醫療。平安好醫生(SEHK:1833)及阿里健康(SEHK:241)股價自 3月環球市場大瀉後谷底反彈,幾何式增長屢破新高。但近日卻見顯著回吐,截至 5月19日收市,平安好醫生股價由歷史高位 123.3港元跌穿 100港元大關。這會是投資者上尾班車的好時機嗎?
股價大跌的起因 我們首先認清一下股價回調的原因。平安好醫生這趟股價回調並非自然的技術調整,而是一波接一波的不利消息所致。先是雪揚科技指控平安好醫生新推出的「健康衛士」產品抄襲旗下產品,並提出 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賠償。後有 CEO王濤離任,集團宣稱是個人因素,真實原由還未可知。之後再發公告指,由於王濤履行管理職責未達預期,經董事會決定,自15日起免去其職務。
要說這兩起事件對集團的影響有多大還真不好說,平安好醫生單是去年就有 7.34億元虧損,即使再加 5,000萬元都無傷大雅,因為市場一直着眼的都是大健康的前景。不過,平安好醫生的發展前景其實不見得會一帆順。
以下是筆者認為不應買入平安好醫生的四個原因:
1.互聯網健康產業民營機構空間縮窄 疫情催化了互聯網醫療的發展,但亦因為疫情的發生,國家鼓勵「互聯網+醫療」,政策推動下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機構大舉開辦互聯網醫院,留給民營機構的空間很小。
2.過度依賴母公司 平安好醫生背靠中國平安(SEHK:2318),資金及技術支持更有底氣,給予了市場莫大信心。但温室中的花朵長不大,平安好醫生的營收非常依賴平安系企業,2019年前五大客戶是平安壽險、平安銀行、平安健康險、平安普惠,合共佔集團總收入 39.7%。
3.毛利率下降 盈利遙遙無期 如上述,平安好醫生去年就有 7.34億虧損,如果計 2015至2019合共5年,虧損更是已高達 37億元。去年營收 50.65億元,同比升 51.8%,但虧損只較 2018年的 9.12億元減少 1.78億,收窄幅度不足兩成。很明顯,集團在走「砸錢儲備流量,再謀求用戶變現」的模式。
不過,這個變現看來不大順利。集團的四大核心業務:在線醫療、消費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當中只有在線醫療有較明顯的毛利率上升,同比升了 4.1個百分點;健康管理只微升 0.1個百分點;營收貢獻最大的健康商城跌了 2.7個百分點;毛利貢獻最大的消費醫療更是大跌了 10.2個百分點。疫情間被受追捧的在線醫療,去年僅貢獻了 8.58億元營收,佔總營收比重 16.9%,而期內集團整體銷售費用已高達 12.38億。市場對在線醫療寄予厚望,承擔的風險看來也太大。
這裡要重提離任了的王濤,他有「中國軟件運營應用之父」之稱,先後在阿里巴巴及金山軟件擔任要職,共且曾提出 2021年將是平安好醫生「盈虧平衡」的一年。這次王濤離任,不免讓人猜疑他「砸錢儲備流量,再謀求用戶變現」的一套有阻滯,集團要求變求出路。
4.平安好醫生的醫生不夠好 如果王濤在阿里巴巴及金山軟件的成功不能複制到平安好醫生,背後原因很可能就是醫療業務的專業性有更高的要求。
疫情令平安好醫生用戶流量激增,但幸福來得太快,集團卻未準備好,服務質素未能配合。目前集團的 24小時在線醫生服務,回答內容基本以程序化模型為主,難以取替實體醫院及診所,集團自2月初在黑貓投訴平台已收到 150條投訴,平均每日有 1.5條,當中包括藥品質素的欺詐問題,質素強差人意。
在筆者早前《拆解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暴漲背後的互聯網醫療投資價值》一文中把到,疫情可能透支了互聯網醫療的未來發展。但平安好醫生的情況可能更劣,若未能把這趟用戶潮留作忠誠客戶,留下了一個壞印象,未來要重新吸納客戶的成本只會更高。
投資結語 疫情帶出的「社交距離」概念令線上醫生更受歡迎,但國內疫情大有緩和,而且平安好醫生服務專業性不足,日後用戶若要在「社交距離」及「醫療質素」中作取捨,線上醫生應討不了好。而且集團目前未有業績支持,追溯至今年 2月11日集團公布 2019年業績,集團即日及翌日股價都有所下跌,反映市場對業績並不滿意。疫情下集團股價急漲,有虛胖的情況,現時不見得是股價低位,不推薦吸納。
延伸閱讀
- 未來三年最強投資主題選股名單
- 可考慮納入投資組合的2隻中國遠程醫療股
- 平安好醫生及香港港視 後勁可繼嗎?
- 拆解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暴漲背後的互聯網醫療投資價值
- 平安好醫生是否被過度吹捧?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