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3月3日以18.8港元發行價上市到2024年3月28日宣佈以18.8港元註銷價進行私有化,賽生藥業(06600)在港股市場度過了1121天。
對於從其上市首日持股至今的投資者來說,賽生藥業留下了兩年0.74港元分紅。但對長期投資者來說,賽生藥業此時選擇私有化多少有點“背刺”的意味。
一次“背刺”長期股東的私有化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3月28日,投資者等來了賽生藥業的2023年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賽生藥業全年營收爲、31.56億元,同比增長14.8%;公司同期淨利潤同比增長增31.2%至11.2億元。
與此同時,投資者還等來了一份私有化公告。德福資本及賽生藥業聯合公告稱,3月19日,要約人(Silver Pegasus Investment Limited)根據公司法第86條以協議安排方式將賽生藥業私有化。公告顯示,賽生藥業的私有化註銷價格爲現金每股18.8港元,較聯合公告前最後交易日收盤價(16.04港元)溢價17.21%;較4月2日收盤價(17.94港元)溢價4.79%,且註銷價將不會提高。
該私有化協議一出立馬引發了市場廣泛討論,並引來不少對其長期看好投資者的不滿,原因在於賽生藥業在宣告私有化時市盈率僅爲8倍,在其估值較低的同時,2023財報卻預示着公司良好的基本面和發展潛力。也就是說,假設其未來業績保持平穩,投資者年均收益率有望超過10%,只是現在年均收益變成了一次性收益。
根據賽生藥業的此次的私有化協議安排:公司需要獲得至少75%的無利害關係股東(獨立股東)的投票批准,且反對決議的票數不得超過全部無利害關係股份投票權的10%。
數據顯示,目前賽生藥業大股東一致行動人佔36.61%股份,而無利害關係股東佔63.39%股份。也就是說其私有化成功需要更多無利害關係股東支持。
這便成爲此次賽生藥業私有化最大的變數。
參考2014年港股新世界中國的第一次私有化失敗案例,在該公司第一次協議安排私有化中,由於新世界中國註冊於開曼羣島,因此除了需要符合香港《收購守則》的規定外,還需額外符合開曼公司法的“數人頭”測試,即贊成私有化的獨立股東人數須過半數。
根據公告的法院會議投票結果,贊成私有化的獨立股東持股佔比99.84%,以壓倒性的優勢勝過反對派的0.16%;然而戲劇化的是,由於贊成人數爲223人不敵反對人數458人,持股比例低的“攪局”小股東反而獲得了勝利,新世界中國私有化失敗。
回到賽生藥業,雖然從私有化價格來看,賽生藥業的大部分投資者都將從此次私有化中獲益,但正如上文提到,當前賽生藥業的基本面穩健且處於低估狀態,此時私有化對於打算長線持有的股東來說無異於背刺,因此存在部分股東以希望公司繼續維持上市地位爲由投反對票的可能。若此情形存在,那決定賽生藥業私有化成敗的關鍵點或在於長線持有股東的數量佔比。
一旦賽生藥業此次私有化出現問題並最終失敗,賽生藥業股價或重新跌回其不受干擾日期(3月15日)的收盤價14.04港元,對套利投資者而言便是超20%的虧損。
下一步“回A”?
在確定賽生藥業進行私有化之後,市場也傳出不少其準備“回A”的消息。
實際上,賽生藥業解釋從港股退市的原因之一便是公司港股股價低迷,維持上市地位卻無法融資,與其徒增財務成本,不如進行私有化。如果公司有意後續繼續開闢融資渠道,港美股之後的大A顯然是其選擇的重要方向。但以其現在的成長預期,能否獲得大A的芳心呢?
從其基本面來看,2023年賽生藥業收入約爲人民幣31.56億元,同比增長約爲14.8%;淨利潤11.22億元,同比增加約31.2%;公司淨利率35.55%,淨資產收益率34%,資產負債率18.3%,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達到14億元,同比增長18.6%。
從核心財務數據來看,賽生藥業表現優秀,但這都是建立在覈心產品日達仙基礎上的。數據顯示,2023年公司日達仙銷售收入由去年的21.68億同比增長21.3%至2023年的26.31億元,佔公司當期總營收的83.4%。
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賽生藥業雖有日達仙這款大單品,但能否高枕無憂還是個未知數。當前日達仙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或在於仿製藥挑戰。隨着日達仙專利到期,近年國內有17家藥企已開展胸腺法新仿製藥的研究工作。由雙成藥業生產的胸腺法新仿製藥基泰於2020年12月通過一致性評價,另有四種其他胸腺法新仿製藥待一致性評價。
並且從售價來看,作爲原研藥的日達仙並不佔優。實際上,胸腺法新自2017年以來相繼在多省地方醫保目錄中受限,大部分使用胸腺法新的患者都需自費。胸腺法新原研藥日達仙(1.6mg/支)零售價在550-650元,國產胸腺法新仿製藥(1.6mg/支)售價在100-200元。也正因爲仿製藥的價格優勢,2021年日達仙未能中標第五批國家集採。
但也正是因爲由院內使用受監控、醫保報銷受限加之未能集採中標,讓賽生藥業將目光投向了院外市場。由於日達仙在國內市場有較大的先發優勢,加之多數患者自費購買或被私人商業醫療保險保障,對價格差異的敏感度較低。因此主打院外的GTP(Go-to-patient)平臺逐漸成爲近年賽生藥業收入的核心。
GTP平臺從2018年起爲賽生藥業帶來銷售額。2018年、2019年,通過GTP模式產生的銷量分別佔日達仙總銷量的20%以上、30%以上;2023年通過GTP模式的銷售佔比達到約78%。在其私有化公告中也提到公司過於依賴日達仙這一大單品。
在國內政策端向創新醫藥產業傾斜的當下,A股醫藥投資也更加偏好有原創自研能力的藥企。在此背景下,改變單一的收入結構向創新研發轉型對於賽生藥業來說迫在眉睫。但其在研管線中核心品種的艾拉司羣、Vaborem和RRx-001未來能否順利獲批上市並攤薄“日達仙”對其收入的貢獻比例,目前來看仍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