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總是樂觀,比如之前對 「暫時性」高通脹的預期,又比如現在對「暫時性」衰退的認同。
但頂級經濟學家,安聯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卻表示,世界不僅僅是在衰退的邊緣徘徊,而是正處於深刻的經濟和金融轉變之中。
他指出,當一個商業周期到達其自然終點、並在下一個周期真正起飛之前,世界經濟就會進入衰退。
然而關鍵的是,他認為世界正在經歷重大變化,使得周期的長度要比以前要更長,因此經濟重啟的時間也被推延。
而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趨勢有三個:需求不足到供應不足的改變、央行無限流動性時代的終結、金融市場邁向更加脆弱階段。
三大趨勢
經濟衰退,被很多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視為經濟周期的正常階段。因此在不少人的樂觀想法中,這一次的衰退既是短暫的,又是可以迅速被逆轉的。
但El-Erian指出,在過去一系列影響深刻的經濟事件中,許多分析師傾向於給出一些 「定製化」的解釋,但這些事件背後的共性,可能意味着全球商業周期和經濟運行邏輯發生了變化。
2008年金融危機后,大多數經濟學家將經濟增長乏力歸咎於需求不足,因此美國通過刺激支出以及低利率拉力解決這一問題,並在之後被重複使用。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供給正取代需求,成為經濟停滯的原因。
El-Erian稱,新冠停擺重啟后,全球經濟想要恢復並非易事。企業對全球化模式的質疑、勞動力的普遍短缺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商業模式轉變,讓供應鏈成為巨大的問題。
他表示,更糟糕的是,充滿流動性的金融市場已經與實體脫鉤,而央行的政策被市場視為「好友」,因此一直希望遏制央行退出寬鬆,通過市場波動來挾制央行並阻止央行確保經濟健康發展的努力。
市場與央行的角力本身又是對經濟發展的一個威脅。央行如果維持高利率的時間過長,其結果就是金融市場波動並威脅金融系統的運作,進一步損害經濟。但如果高利率時間過短,通脹得不到解決,就會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並讓資產泡沫變得更加可怕。
這就又催生出第三大趨勢,即金融體系變得更加脆弱。
他解釋道,市場已經習慣了央行的寬鬆政策,並因此將很大一部分資金湧入資管、私募、對沖基金以及其他不太受監管的領域之中。而今年一直出現的市場波動,可以理解為大量投資者正在尋找新的投資港灣,這也代表着他們現在的脆弱現狀。
El-Erian警告美聯儲不再面臨往常的兩重困境:通脹和經濟增長及就業的權衡,而是三重困境,在兩重困境之上還要額外考慮如何保障金融穩定。
多邊危機
除了El-Erian之外,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素有末日博士之稱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Adam Tooze也發出類似的感嘆。
魯比尼列數了10個世界面臨的巨大經濟問題,Tooze則用「多邊危機」一次來形容現在的情況。
魯比尼稱多種因素正在其作用,並且由於其相互關聯,產生了類似於的多米諾骨牌的效應,從而導致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
他指出,如果提高利率,股票、債券、信貸和其他資產價格可能出現全面崩盤,造成進一步的金融和經濟損失。但另一方面,加息確實有助於對抗通貨膨脹,儘管有可能導致硬着陸。而這些都是因為供應鏈的負面衝擊。
El-Erian 總結道,展望未來,這些變化意味着經濟結果將更難預測。它可能不會只帶來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一種「級聯效應」,即一個壞消息跟着另一個壞消息。
本文由財聯社授權「匯通財經」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