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10月30日 - 中國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清算所")周四稱,將於下周一(11月3日)正式推出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央對手清算業務,首批涵蓋外匯即期、遠期和掉期三個產品,25家清算會員參加,但目前暫不強制實施。
上清所副總經理李瑞勇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年底前還會擴大清算參與主體,和IRS(利率互換)中央對手清算業務類似,引入綜合清算會員和普通清算會員的分層設置,發展外匯代理清算業務,實現更廣闊的覆蓋。
"國際上,信用和利率的衍生業務實行強制中央對手清算的實踐較多,但對外匯業務而言,是否強制實施中央對手清算還有爭議,因此我們目前也是非強制的推廣。"他說。
但他表示,會員外匯業務實行中央對手清算,相比目前的凈額清算,在保證金比例和費用方面都更能節省成本,在風險資產權重方面,也能減輕資本占用。
據其介紹,外匯交易由於需要交換兩個幣種,存在較大的結算風險,國際上目前是通過CLS銀行(持續聯繫結算銀行)機制來解決,可以實現17種結算貨幣的錢錢兌付,消除外匯結算風險,但因諸多原因,人民幣尚不在CLS銀行可結算貨幣範圍內。
而外匯中央對手清算業務推出後,外匯結算環節的風險,以及存續期間的風險,都可以得到解決,能有效降低外匯領域的系統性風險。
據介紹,本次外匯中央對手清算業務涵蓋外匯即期,遠期和掉期三個產品,集中即期的交易包括美元/人民幣,歐元/人民幣,日圓/人民幣,英鎊/人民幣,港幣/人民幣和澳元/人民幣六個貨幣對。
美元/人民幣遠期和掉期交易可清算期限範圍,則由一個月大幅拓展至一年,清算參與者由八家擴大至20家。
上清所還計劃擴大外匯中央對手清算業務的幣種、產品和參與者範圍,除了前述年底前擬引入分層的外匯代理清算業務外,還計劃在2015年推出外匯期權等衍生產品的中央對手清算業務。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規模已達7.5萬億美元,其中外匯衍生品,包括外匯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外匯期權,總交易量為3.4萬億美元。(完)
(發稿 徐永;審校 張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