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港交所(SEHK:388)上市20周年,亦是中國曆法庚子年,是全球金融市場多事之秋一年。以8月11日港所收市價374元計算,已較2000年上市價3.88元,至今升幅達95倍(未計股息),若計及股息更超110倍。
過去證明了港交所是不節不扣倍升股,但之後十年、廿年呢?港交所增長故事要寫下去,即使眼前世界已不一樣,只要中國金融持續改革開放,港所的強勢神話可延續。
有三大因素支持港交所盈利及股價可以更上一層樓:1.港股成交量再升2.新股集資功能3.中港兩地互聯互通效應。
1.日均成交額由百億變千億元 以市值計港交所已貴為全球五大交易所之一,港交所為海外資金流入,及內地北水南下資本,提供了一個金融產品交易集散地。今時今日,港交所提供投資產品多元化,涉獵現貨、股本證券及金融衍生產品、商品、債券及交易後業務。港交所是中國境內唯一獨家經營,並擁有全功能的國際化交易所,是其最大存在價值。而港股成交額多少與其盈利高低直接掛勾。
現貨市場日均成交額由2000年127億元,激增今年5月底至1159億元,升8倍,年複合增長率為12%。
由於中概股回歸及新經濟股投資熱潮,港交所日均成交額增長勢頭持續,今年7月的證券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651億元按年上升140%。今年首七個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1,248億元,按年升34%。反映熱錢持續流入本港,疫情造就了新一輪全球性量寬,資金狂潮下港交所成為吸水門,長線港股成交量持續增加較委縮機會大。
近期科技股熱勢不可擋,本地推出恒生科技指數,成為重要助燃劑,推動更多以此作為指標的被動基金及衍生產品。中金指,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佔港股成交由去年18%,升至7月30%,熱潮利好港股成交及刺激該所收入。
高盛估計入內地上證科創板指數,兩個指數未來5年可吸引250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入,有利港交所繼續吸金。
2.新經濟股集資功能再能被強化 港交所的集資功能創下多項金融史紀錄,過去11年七次成為全球新股集資額第一位。時至今日,這神話由一眾新經濟股及生物科技股延續下去,阿里(SEHK:9988)領軍掀起了中概股回歸熱,京東(SEHK:9618)及網易(SEHK:9999)跟隨其後等。在中美角力白熱化,回歸潮只愈演愈烈,港交所有得天獨厚優勢。再加上部分內地高質素公司仍視港為首選集資中心。
清華大學於年初向內地1275商界領袖調查,有66%選擇內地上市,仍有26%希望來港上市。何況,現時美國對中資公司會計及監管要求大大提升令內企卻步,所以香港IPO市場仍有地位,為港所帶來穩定收入。其實,港交所已升格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公司集資中心。另外,螞蟻集團亦部署A+H上市計劃,集資300億美元,顯明港交所集資功能未有退色。
3.受惠於中港互聯互通 港交所一直受惠於滬深港通業務,去年「滬股通」及「深股通」成交額大升逾1倍,有關收入大升49%至10億元,已成為該所主要收入來源。另外,自小米(SEHK:1810)這類同股不同權公司獲加入「港股通」後,未來阿里可望最終加入,刺激北水流入。新經濟股能納入「滬深港通」,可令「互聯互通」進一步活躍,增加港股成交量。最後,MSCI A股期貨推行,長遠有望增加港交所盈利。
投資結語 上述三大趨勢就是港交所投資價值所在,只要中國經濟保持增長,而內地金融市場繼續開放,港交所將來價值不可同日而語。可是,最近香港夾在中美兩國較勁夾縫中,已失去特殊地位,金融中心角色漸失色,相信是該所在良好基本因素以外,最難以評估風險。
延伸閱讀
- 海爾電器私有化 繼續持貨還是沽出套現?
- 三大動力推升港交所破400元不是夢
- 2020年四隻領先恒指成份股
- 精明投資者應該買入的4隻中國股票
- 港版納指出台 哪3隻舊經濟藍籌股仍值得投資?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