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強調,中國需要從出口驅動型經濟轉向消費驅動型經濟,以避免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在一次採訪中,格奧爾基耶娃指出,按照中國目前的發展軌跡,其中期增長率可能降至4%以下,這將帶來社會挑戰。
在IMF和世界銀行年度會議在華盛頓召開前夕,格奧爾基耶娃指出中國正處於必須轉變經濟戰略的關鍵時刻。她指出,中國在全球市場的規模已達到一個出口主導的增長模式不再可持續的程度。IMF的研究表明,如果中國實施提振消費者信心的政策,可能會實現更高的增長率。
格奧爾基耶娃認可中國最近的財政刺激計劃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旨在恢復因長期房地產危機而受影響的消費者信心。然而,她強調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養老金制度的全面改革,建立社會安全網以減少對大量預防性儲蓄的依賴,以及投資於醫療保健和教育等欠發達板塊。
IMF總裁還回應了關於IMF對中國產業和匯率政策立場的擔憂。與美國財政部官員稱IMF"太客氣"的言論相反,格奧爾基耶娃為該組織的立場辯護,稱IMF一直主張中國進行補貼改革,並平等對待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
即將舉行的IMF和世界銀行會議預計將聚焦於中國出口激增帶來的挑戰及由此產生的貿易緊張局勢。這些緊張局勢導致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提高關稅壁壘,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等板塊。格奧爾基耶娃的評論正值全球經濟格局面臨重大轉變之際,中國的經濟政策正受到密切關注。
Reuters為本文做出貢獻。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