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環境行業的粵豐環保(01381)已步入穩健期,但這個向來穩步前進的大象在新賽道上的狂奔,爲市場帶來了一份驚喜。
巴菲特曾用“我喜歡通過尋找好的獵物來捕獲稀有的快速移動的大象”來闡明其投資策略,即兼顧穩定的市場表現以及行業快速增長的預期。
作爲具有穩健屬性的環保行業,不管是業務模式、市場規模及客戶群體都較爲穩定,此時,如果一個新的成長跑道被市場打開,“快速移動的大象”或將成爲優質且稀有的標的。在碳中和背景下的粵豐環保,無疑會成爲這一頭狂奔的“大象”。
清晰可見的成長軌迹
3月23日,粵豐環保發布業績公告,2020年該集團營收收入爲49.88億港元,同比增加26.2%;淨利潤爲10.54億港元,同比增加18.1%;每股基本盈利43.4港仙。公司收入增長的來源爲新投産的發電廠所帶來的售電、垃圾處理費收入,及新增項目的建設收入。
粵豐環保的業績數據無疑是亮眼的,而環保行業特有的穩健屬性也將讓前者亮眼的業績在未來延續。
作爲垃圾焚燒發電廠管理及運營商,在廣東起家的粵豐環保已成功將其優質垃圾焚燒項目拓展至全國,市場規模可被納入國內一線焚燒發電龍頭企業陣營,未來叁年2萬噸焚燒項目的投運將成爲粵豐環保的業績保障。
粵豐環保業績的強延續性還體現在另外叁個方面。首先,在行業方面,目前焚燒發電市場格局已基本成型,行業的競爭強度也開始趨于平緩,據十叁五規劃,2020年焚燒發電的規模占國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比重將增至50%,部分地區可以達到70%,該目標目前已超額完成。對于已經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的粵豐環保來說,成熟的行業格局有助其處理費的回升。
其次,行業的成熟將推動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效率的提升,疊加競爭力度放緩這一因素,行業的ROE將會持續回升。據數據顯示,垃圾發電行業的ROE已從2014年的8.4%擴至2019 年的11.3%。而粵豐環保的總體ROE在2020年更是高達16.3%,遠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未來還將有大量項目從建設轉向運營,能夠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産周轉率,並繼續打開ROE的增長空間。
最後,粵豐環保的垃圾處理業務中,廣東省的垃圾處理費較其他地區高,而東莞的項目收費標准更是統一在110元/噸的水平。如今,粵豐環保已在全國各地開始部署戰略據點,未來幾年的基礎業績的成長性已基本被鎖定,且由于其存在絕對優勢的廣東市場占項目組合的一半,在未來大灣區發展的帶動下,粵豐環保未來業績延續目前的增長態勢基本是毫無懸念,甚至遠超市場均值。
難以撼動的競爭壁壘
對于環保企業來說,其壁壘的建立來自于市場准入門檻,該門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自然的排他性能夠保證每個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服務範圍不重疊,相關參與者均有一定的專屬服務區域及市場;第二,由于垃圾焚燒項目合同的周期普遍長達25-30年,所以在半路上出現競爭者來競爭市場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作爲廣東省最大的非國有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粵豐環保所擁有的壁壘非常高。對于環保項目企業來說,除了較高的行業標准外,股東背景也是衡量其競爭力的另一考量因素,據悉,粵豐環保的第二大股東爲上海國資旗下的上海實業,後者持有公司19.5%的股權。
國資的背景爲粵豐環保增強了拓展市場及項目議價的實力,另一方面,由于粵豐環保的客戶集中在電網及地方政府等範圍,其業務基本不受外圍經濟波動或疫情的影響,抗跌能力極強。除了市政的焚燒業務,粵豐環保的業務已延申至上遊的智慧環衛,還有下遊的工業廢物處理(爐渣)和危廢處理(飛灰),未來更會透過利用高科技,探索及開拓多元化的智慧城市綜合管理服務。
目前,粵豐環保的成長圖景已向市場展開:通過垃圾焚燒項目奠定市場的領導地位、業務及服務開始由重資産延申至輕資産,並通過兩者産生協同效應、有序地通過將每個項目進行外延,最終擴大盈利空間。
對于環保企業來說,國家的相關評級是衡量其業內地位的重要參考依據。2020年11月,科偉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及二期、科維垃圾焚燒發電廠、湛江垃圾焚燒發電廠和中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獲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授予評級制度內最高級別的“AAA級生活垃圾焚燒廠”,連同東莞粵豐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粵豐環保目前共有六個項目獲國家AAA級評定,充分凸顯了集團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市場對粵豐環保的認可度遠不止于此,除了上述的業務發展成就及評定等級外,資本市場也通過讓其成爲深港通合資格港股通股份的方式,再度印證了粵豐環保的行業地位。目前,強大的自身實力、雄厚的股東背景及資本市場的高認可度,更加突出了粵豐環保的“優質”及“稀缺”屬性。
“碳中和”下的想象空間
“大象”新的奔跑賽道來自于“碳中和”的國家級戰略。
此前,政府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政策文件,並強調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遠期目標,使得碳中和成爲了資本市場的香饽饽。
從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扶持新能源汽車、到鼓勵擁有更長的續航、燃料電池初露鋒芒,在走了幾十年的新能源之路上,中國從曾經的碳排放“謊言”的順應者,到如今掌握新能源領域的話語權,其新能源棋局已逐漸成型,而“碳中和”將會成爲下一步落子的地方。
所謂的碳中和是指溫室氣體排放的總量,通過各種形式來抵消二氧化碳的産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要達到碳中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
粵豐環保的垃圾焚燒發電屬于第二種解決方案,通過焚燒垃圾發電,可有效降低城市用電對于火力發電的需求以及煤炭的使用量,是一種非常可靠的降低碳排放的方案。據粵豐環保數據,2020年公司共無害化處理垃圾717.4萬噸,節約標准煤73.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373.3萬噸。
伴隨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盈利能力的提高,政府對該行業的補貼也在逐步退坡,有不少投資者會擔憂公司未來的發展將受到影響。對此,業內人士認爲,補貼退坡其實是從側面反應了垃圾焚燒發電自身的造血能力正在提高,反而是行業更加成熟的一大標志,也是考驗當潮水褪去後,誰才是行業真正的強者。
據了解,國補退坡對行業總體的項目NPV下降約18%。未來,企業可以透過技術和運營的手段降低成本、借垃圾分類等市場力量提升噸發電量,調高垃圾處理費,供蒸汽及暖氣,以及受惠綠色金融或碳排放交易等增加收入、降低融資成本。對粵豐環保來說,用這些手段填補國補退坡帶來的影響綽綽有余。
值得注意的是,更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已經在逐漸醞釀。2020年10月20日,政府印發了關于《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規定了生物質發電項目自並網之日起滿15年後,可核發綠證准許參與綠證交易。
綜上所述,粵豐環保在給市場展現了穩健且清晰可見的業績的基礎上,也證明了其可通過已有的各種手段對抗補貼退坡的影響,在未來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加持下,一副大象狂奔的宏圖展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