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在中國,數百萬汽車工人和供應商正因電動汽車價格戰而感到壓力,這迫使汽車製造商削減成本。特斯拉引發的價格戰已經波及了40多個品牌,導致衆多汽車製造商將生產重點從老款車型轉向電動汽車,並迫使一些汽車製造商削減了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生產,甚至關閉了一些工廠。
路透社的採訪顯示,整個中國汽車行業正在面臨困境,不僅在零部件採購、電費開支上嚴格控制成本,還在工人工資上削減開支,這進一步影響了經濟其他領域的支出。
例如,上汽大衆的工廠生產傳統燃油車,該公司表示,合資企業的薪酬因工作時間和獎金不同而異。他們強調,夜間生產汽車可以減輕電力網絡的負擔,並表示提供健康的工作條件是他們的高度關注點。
經濟學家警告稱,由於價格戰的影響,中國汽車行業甚至可能成爲經濟增長的拖累,這對於全球最大的汽車產業來說將是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問題在於,儘管得到了大規模的國家補貼,但產能遠遠超過了國內汽車市場的需求,同時家庭收入也繼續面臨壓力,這也是經濟學家的擔憂之一。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前7個月,中國國內銷售了1140萬輛汽車,出口了200萬輛,但增長几乎完全來自海外市場。出口增長了81%,但國內銷售僅增長了1.7%,儘管市場上普遍出現了價格下調。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研究助理喬治·馬格努斯表示:「過度關注生產和供應一方面導致了庫存積壓和價格下跌,進而引發了財務壓力。」
特斯拉去年10月首次降價,隨後在今年1月再次降價,但中國的工廠產能遠未充分利用。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隨後宣佈了更多的降價措施,加劇了競爭局勢。
包括傳統燃油車在內,截至2022年底,中國汽車產能已達到年產4300萬輛的水平,但工廠的利用率卻下降到54.5%,低於2017年的66.6%。與此同時,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的減薪和裁員行動正在影響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中國政府則迫切希望提振消費者的信心。
在中國,降低員工的基本工資是違法的,但一些複雜的薪酬結構爲僱主提供了繞過法規的方法。例如,上汽大衆通過縮短工作時間和削減獎金等方式成功降低了員工的實際工資,而不動基本工資,而基本工資通常覆蓋了員工入職時期望的薪酬的一半。
比亞迪(BYD),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在今年8月的一則招聘廣告中,估算了在深圳工廠工作的月收入爲5000~7000元,但其中基本工資只有2360元。與此同時,根據政府數據,中國的平均月工資爲11300元。
根據路透社對30家汽車公司最近發佈的招聘廣告中包含的估算收入的分析,小時工資在14元到31元之間不等,而特斯拉、上汽通用、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等公司的工資水平較高。
一些汽車製造商,如三菱汽車和豐田等,已經因銷售大幅下滑而裁員數千人。而一些公司,如特斯拉和電池製造商CATL,則因推遲擴張計劃而放緩了招聘速度。與此同時,現代汽車及其中國合作伙伴正在嘗試出售重慶的工廠。
汽車供應商在中國也面臨類似的殘酷局面,因爲汽車價格持續下降,導致2023年6月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加權平均交易價格較一月份下降了15%,至185100元。
據國有汽車新聞估計,中國有超過100,000家汽車供應商。根據汽車零部件交易平臺Gasgoo的一項3月份對近2,000家供應商的調查,74%的供應商表示,汽車製造商要求它們降低成本。其中,超過一半的供應商被要求降低5%到10%的價格,高於以往幾年的3%到5%的目標。而有9家公司中有10家預計今年將會有更多這類的要求。
通常情況下,供應商一年只進行一次價格談判,但在2023年,許多供應商被迫每季度降價。在特斯拉掀起價格戰之前,該公司曾致信其直接供應商,鼓勵他們在今年降低成本10%。另外,今年6月,一羣小型供應商致信國有企業長安汽車,反對10%的價格降低要求。
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也發生了變化,供應商開始爲汽車製造商提供更便宜的電池。特斯拉的主要電池供應商之一,寧德時代,曾在今年2月爲國內較小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提供了折扣電池。與此同時,鋰鐵磷酸(LFP)電池(特斯拉在中國使用的電池類型)的價格在8月份較五個月前下降了21%,而鎳鈷電池的價格下降了9%至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