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稱,港股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可以相對偏積極一些,關注對消費和增長更爲敏感的板塊。不過此前的整體策略思路依然奏效,即:1)做波段,即市場超賣時(如在目前水平)逢低配置,預期較爲充分時獲利回吐;2)做結構,不確定性中堅持“啞鈴型”策略,能夠兼具平衡和對沖效果(高分紅比例加優質成長板塊)。與此同時,業績期到來,企業盈利也有望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
中金公司稱,海外中資股上周創2023年1月以來最大單周漲幅,驗證了其近期觀點,即美債和港股在關鍵政策窗口期前先行大幅回調也非完全壞事。美國通脹回落、國內金融數據好于預期、國內平台經濟積極信號等是主要驅動力。站在當前時點,市場普遍關注的問題是,本輪反彈的持續性如何?還是像此前一樣又是昙花一現?
中金公司認爲,可以略微更積極一些,對應其判斷的18,000-22,000區間偏中樞向上。這倒不是因爲美國通脹回落(相反,該機構提示美債和美元都超調且計入預期太多),更重要因素是國內政策的邊際變化。中金此前一直提示,要看到對寬信用真正切實有效的政策才能徹底扭轉當前增長和市場的震蕩格局,而抓手在中央財政和地産放松。例如,央行上周五提出鼓勵下調存量按揭貸款約定加點,如能得到廣泛貫徹,相當于LPR下調15bp,節省人均月供約400元。雖然經濟增長動能和市場盤整走勢的徹底改觀恐怕還需要更多中央財政和地産相關政策的支持,但此舉有助于提振部分消費,尤其是大衆和中等消費,建議關注實際執行效果及7月底前後政治局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