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集體崩盤暴跌,加上降准信號來臨,兩大重磅事件,讓這個週末的朋友圈炸開了鍋。
昨日,美國證監會再次對中概股發難,引發一眾中概股慘遭崩盤式血洗,讓市場聞到了一絲令人不安的火藥味。
而國內的這次被很多人預期了的降准消息,雖然對金融市場來說不失為一個重磅大利好,但種種複雜宏觀環境下,還是讓人難以敞開懷笑得起來。
臨近年末,面對這麼複雜的市場環境,作為股民,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1. 中丐股遭血洗,還有救嗎?
隔夜,中概股血流成河,一夜蒸發市值超過2587億美元,近百家中概股跌幅超10%,其中國內的互聯網和科技各大巨頭,大部分均跌超6%,幾乎無一倖免。
中概變中丐,形容很貼切,但卻很無奈。
美國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又通過了“要求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披露其所有權結構和審計細節,即使資訊是來自相關外國司法轄區”的新規。這是自從美國去年12月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在美上市企業提供審計底稿給PCAOB之後,專門針對中國出臺的新規。
根據國內相關規定,該法案中要求的審計工作底稿等檔案應當存放在國內,同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活動有關的檔和資料。所以,美國這個新規,明顯與我國的相關規定相左,幾乎是把中概股的門給堵上了。
這新規最終可能導致200多家中國公司被美國交易所剔除。
原本2019年10月中美雙方對香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存放在中國內地的在美上市公司審計工作底稿調取事宜達成過共識。
但到了2020年,特朗普政府單方面中止雙方此前簽署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包括單方面中止雙方關於審計底稿等資訊交換的合作。並且對中概股的監管要求越來越過分。
除了美國政府的監管,還有眾多惡意的華爾街大鱷借機大肆做空中概股賺取暴利。最大的證據是SEC剛剛批准的新規—是在去年5月便在參議院通過,12月在眾議院通過。這些巨鱷正是利用這個幾乎被確認的利空,成為血洗中概股的幫兇。
如果統計年初至今,16家跌超90%,36家跌超80%,65家跌超70%,90家跌超60%,123家跌超50%,153家跌超40%,200家跌超20%,極少數比例的中小市值的中概股錄得正收益。初略統計,今年200多家中概股累計至少蒸發市值1萬億美元。
顯然,這是中概股在美國交易所的上市環境越來惡化的最血淋淋的證據。
當然,對於其中的大型中概股來說,尤其是互聯網、教育、甚至醫藥醫療等行業企業,還面臨著屋漏偏逢連夜雨的無奈與尷尬。
尤其互聯網行業,加速其變局的重大外力,主要來源於反壟斷,這個已經被大家說太多了。相信在未來,反壟斷強監管大概率一直會是常態,這也給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帶上了緊箍咒。
在今年,地產、教育、醫療、還有電子煙、交通出行方面監管層面的強行介入,都在改變著行業的增長邏輯。
同時被改變的,還有它們的估值。
現在,地產已經成為唯恐避之不及的“爛”行業(除了綜合實力超強的大央企國企,它們還會很穩,甚至能吃到供給側改革紅利);被資本化的教育板塊已經潰不成軍,醫藥醫療在集采之下同樣壓力山大。
而被重點嚴監管的互聯網,受到的壓力更大,連估值邏輯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
中概股經歷過今年的血洗,部分互聯網巨頭的估值已經低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接下來,中概股會不會更低不知道,一些優質的互聯網企業能否迎來估值修復機會,還難以確認,畢竟在中美博弈疊加自身遭受反壟斷的大背景下,未來的不確性太高了。
2. 美國要收水,中國要降准
昨日國家總理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到中國經濟時,言簡意賅地釋放出非常多重磅消息。
“為了應對疫情和經濟發展,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定的宏觀政策,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制定政策,適時降准,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確保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這其中,最重磅的點無疑在於“適時降准”,這成為引爆市場關注的焦點。
畢竟這是貨幣政策寬鬆的兆頭,市場對降准的預期因官方的最新表態又打開想像空間。據歷史經驗,總理多次提及降准,接下來降准一般會很快出來。
對於上證綜合指數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難怪週五主力也幹活兒了,拉銀行券商,大盤反彈站上3600點。隨著消息公佈後,富時中國A50指數指數直線拉起,隨有一波震盪,但隨後繼續沖高,收盤上漲0.93%。
但如果綜合這句話的意思和背景,這個降准的利好還是需要多一份清醒的研判。
首先,這句講話背景也是一直以來國家提到的宏觀經濟壓力下,為提振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支援力度,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為出發點。這背後是有點“定向”的意思,當然也不排除全面。
其次,對於這次降准,實際上很多人很早就有預期。
在前面人民銀行發佈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相比二季度的執行報告,有兩個明顯的措辭變化:
1)刪去了“堅持不搞’大水漫灌’”
2)刪去了“管好貨幣總閘門”,變為了“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
國家政策歷來講究用詞,這樣的修改多少是意味著接下來要繼續寬鬆,甚至加大寬鬆範圍和力度的意思。
現在,預期降准的消息如意料所致,很多人甚至預期降准在年末,不無道理。
更關鍵的是,這個降准的背景是處於現在的宏觀經濟環境還存在很大壓力,還需要宏觀政策的發力。
我國的經濟增速從過去10%左右的臺階,下滑到目前的6%以上,再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和中美貿易關係轉冷,未來的發展壓力依然不能樂觀。
所以歷次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要把穩經濟,穩就業,穩預期等作為工作的關鍵。其中尤其是緩解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這也是昨日總理的話中重點提及的。
也就是說,降准的目的是為了托經濟,不是為了錦上添花刺激經濟,它好比一味藥,身體有問題了才吃藥。所以對於降准,我們也不要太樂觀。
其實,我們更要搞清楚的是,為什麼現在海外的趨勢是美聯儲真正準備加快收水,而我們卻在準備“放水”?有沒有必要擔心“美國收水,中國放水”格局下,這種放水會不會打折扣?
其實大概每隔兩三年,中美兩國就會進入經濟貨幣雙背離狀態,上次是2018年,現在又來了。
這背後的原理大概就是國際分工和貨幣地位不同所致,一直以來,美歐依靠國際貨幣優勢印鈔輸出需求,中國作為世界製造工廠為他們生產商品,由此形成了較固定的外迴圈經濟。
為了刺激經濟而貨幣寬鬆總是從美歐發達國家開啟動,但當美歐國內經濟恢復過來,開始收緊流動性的時候,中國經濟反而因為需求減少和美元回流而繼續面臨衝擊,尤其是中小微企業。
之前美聯儲無底線地放水,雖然刺激了經濟,更把美股指數推行讓巴菲特都活久見的歷史新高,但如今也開始遭受了畸高持續通脹和經濟滯漲的惡果,很多國家甚至開始面臨外債危機,比如土耳其如今已經瀕臨倒下了。
而我們國內的放水節奏相對克制,並且很多時候都是“有的放矢”定向安排,流向金融市場的資金並不大,所以現狀看來整體通脹問題不大,股市也沒有像美股那樣大的泡沫。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小微企業的壓力卻是非常大的。
值得慶倖的是,房地產作為吸引全國資金流最大的超級產業,我國這兩年通過嚴控房地產和反壟斷,把這個可能引發災難性經濟風險的超級大雷給提前拆解了,於國內來說並沒有太大系統性風險。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更從容地制定“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
也就是說,美國收水,我國放水,雖然有影響,但還不至於太大。
3. 我們的投資怎麼辦?
依據上述分析,這次降准可能會是定向而不會全面,整體上貨幣政策總基調不會變,不可能大幅寬鬆,這點要認清楚。
所以,接下來中國貨幣全面寬鬆的情況不會出現,全面牛市也不大可能會有。
近幾年的降准降息宣佈後第一天股市漲跌互相,沒有明顯的規律,中長期看,也只有2019年、2020年是利好,2015年的降准促成了最後的瘋狂,也加速了隨後的大崩盤,2008年和2018年都是崩盤。
所以,降准是否利於股市,還需要辯證去看,沒有基本面的支撐,撐得了一時,撐不了多久。
很多人覺得降准了,對銀行、保險、券商這些大金融板塊是超級大利好,但其實也不必要太樂觀。
在7月初的降准事件中,銀行股其實是大跌的,這是因為在經濟復蘇不及預期背景下的降准,反而暗含了要求銀行加大向中小微企業放貸(如此前的視窗指導),導致市場對銀行不良率可能再上升的擔憂。
地產板塊確實是利好,但前兩周已經有明顯放開信貸限制的利好,並且這個降准主要目的不是救地產,所以利好也不會太大。
大宗商品、消費股、科技股,大概也不會有太大反應,走的依然會是自身的邏輯。
至於中概股,10個消息中大半都是利空的趨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短期的估值邏輯是被打亂了的,所以那還是算了。
別看現在互聯網巨頭們的估值已經便宜到地板價,但誰也說不準下一個反壟斷的大刀會抗到那一處,對於有重大不確定性的資產,最好的策略只有是觀望。
但還是有一些強預期的板塊我們可以期待一下的,如“碳中和”、“十四五規劃”這些契合政策主導的方向,比如光伏、新能源、創新科技、生物醫藥、晶片半導體、人工智慧等。
現在確定性作為最珍貴的標準,這些賽道會持續作為希望的火種,吸引抱薪者去取暖的,也就是我們說的避風港。
4. 尾聲
近幾個月以來,我們看得到市場的形勢是越來越複雜了。
在內,控地產、打教育資本化、醫藥集采、互聯網反壟斷,中美摩擦等接連不斷;在外,疫情反復、國際分工受阻、通脹危機、地緣政治等因素也持續對全球市場帶來重大影響。
原本美國打算即將開啟收水週期,試圖挽救自身已經陷入危機的物價通脹和經濟滯漲,同時順手狠狠收割一波全球資產。但突如其來的毒性更強的南非新冠變種疫情試圖再一次把全世界拖入泥潭。
如今全球經濟重新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全球金融市場也動盪加劇,市場本就應該開始轉向謹慎。
現在中概股已經大面積倒下了,如果你還一味沉浸在降准利好中自以為A股能繼續接著奏樂接著舞的話,那說明你可能還是個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