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瘋漲急跌的鍋,該軟銀背嗎?

發布 2020-9-9 上午09:14
NDX
-
MSFT
-
ADBE
-
META
-
9984
-

(作者:莫寧)

Investing.com – 周末的兩則報道,令市場將科技股近期的飆升以及上周四、五暴跌的矛頭指向了軟銀集團 (T:9984) 。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稱,軟銀在過去幾個月壹直在積累科技股期權,這推動了股票的上漲,同時使市場更容易受到大舉回調的影響。報道還稱,壹名投資銀行將軟銀的期權購買行為稱作是“危險的押註”。

《華爾街日報》也報道,軟銀買入了近40億美元科技股期權,產生了大約500億美元的敞口。

被稱為“納斯達克巨鯨”的軟銀,真的是納指大幅上漲的幕後推手?

軟銀40億美元科技股看漲期權的威力,被高估了?

市場上有不同的聲音。

根據對沖基金QVR Advisors首席投資官本恩·埃弗特(Benn Eifert)的說法,像是軟銀這樣的大機構,采取的策略對股市波動的影響很小。機構傾向於使用買入看漲期權價差同時賣出標的股票等策略,這種策略既能幫助機構從價格上漲中獲利,又能限制風險。埃弗特稱,這些交易本身不會構成重大的買壓,因為它們不壹定需要做市商通過買賣標的股票來進行對沖。

Investing此前在《蘋果、特斯拉股價暴漲的真正原因是這個?》壹文中指出,做市商在出售期權的時候,並不希望承擔標的股票價格變動所帶來的風險,因此需要買賣標的股票來進行對沖風險管理。在大量的看漲期權需求下,隨著Delta上升,做市商需要買入更多的股票對沖,從而擡高了價格。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做市商需要對沖的通常是短期的合約,而散戶投資者買入的通常都是兩周內到期的看漲期權。所以,從看漲期權的交易類型來看,散戶投資者恐怕仍然是推動科技股大幅上漲的動力。

即便是在規模上,軟銀買入的看漲期權影響力也不及散戶。Sundial Capital依據期權結算公司(Options Clearing Corp.)的數據指出,散戶在壹個月內就買入了400億美元的看漲期權。相比之下,軟銀的40億美元也只是“小巫見大巫”。

RBC Capital稱,大型機構在科技股上的交易始於8月份,包括微軟公司 (NASDAQ:MSFT) 、Facebook Inc (NASDAQ:FB) 、Adobe (NASDAQ:ADBE)、賽富時、谷歌等不少科技股都出現了看漲期權價差交易,典型的大型機構交易特征。而在8月初,納斯達克100指數已較3月份的低點上漲了約60%,表明軟銀等大型機構充其量也只是散戶的跟隨者而已。

納斯達克100指數走勢

買入看漲期權的散戶,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看漲期權數量的激增出現在3月、4月和5月,當時正有大量的散戶投資者開設Robinhood帳戶。而且,這種激增更多體現在小規模交易合約的數量上,具有典型的散戶交易特征:5月份,高盛的數據顯示,股票期權市場上13%的交易都是由1張期權合約構成的(與股票市場相比,只有2.3%的成交量是由2000美元或更小的交易組成的。)

到7月底,高盛發現,美股市場史上首次出現了期權日均交易量超過股票的情況,當月單只股票的期權交易達到股票成交量的114%。

期權受散戶歡迎也不難理解。買入看漲期權後,持有人有權、但沒有義務在到期日之前以執行價格買入壹定數量的標的股票。交易者通常在看好股票後市走勢的時候買入看漲期權。

看漲期權的風險有限,虧損僅限於為看漲期權支付的價格,即期權金,且相比於直接買入股票,交易者可以獲得杠桿收益。當然,看漲期權的有效期是有限的,如果股票價格未在到期日之前超過期權行使價,到期時這張看漲期權就變得壹文不值了。

截至8月21日,納斯達克最受歡迎的股票——FAANG、微軟、特斯拉的看漲期權交易量觸及1300萬張合約的峰值,較壹個月前增長了近300%。在如此擁擠的交易活動以及市場不顧壹切的上漲之下,也不難理解諸如軟銀等資金管理者面臨的兩難困境:要麽仍然堅守原來多元化、但註定要跑輸大盤的投資組合,要麽冒著像上周四市場暴跌那樣的風險,跟隨散戶的大潮。

【本文來自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hk.Investing.com或下載App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