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薛定諤的風險不足懼?科技股已經坐上美股“鐵王座”

發布 2020-7-14 上午11:14
US500
-
IXIC
-

Investing.com - 眼下的美股,是科技股的天下。

如果妳是美股投資者,妳就不可能逃避科技股這個話題,也不想逃避這個話題,因為它無疑是今年以來美股市場中最成功的的賭註。FANNG今年的表現遠優於標普500指數的走勢。從3月底的低點以來,FANNG已經上漲逾71%,而同期標普500僅上漲約24%,過去12個月時間裏,這些科技股實現了超過80%的回報率。

隨著美國疫情持續惡化,包括上周末在內,該國已經連續三天新增病毒感染患者超過6萬,疫情無疑在美國全國範圍內繼續惡化和失控,然而,美股的繁榮也在持續。華爾街的投資者似乎絲毫不擔心迎面而來的任何風險,尤其是已經坐上“鐵王座”的科技股。

這壹點在納指中表現尤為明顯,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今年以來上漲了18%,而且上周,該指數連續三次創下新高,邏輯很簡單,對於科技公司來說,疫情不僅不會影響這些公司的業務,反而促使他們的銷售激增。

毋庸置疑的是,在目前的美國股票市場中,理性和不理性的情緒正在共存著。展望後市,華爾街的投資者最大的疑問是,科技股的強勢能否在接下來的財報季中受到支撐,並且持續下去。

(NYSE科技股FANG+指數周線圖,來自Investing.com)

壹些投資者繼續堅定看多科技股的後市走勢。

後疫情時代,人們即希望於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復蘇,而各國央行和政府所出臺的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也提振了投資者對於經濟快速全面復蘇的希望。

壹方面,全球疫情危機以來,科技巨頭們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好了。從雲計算到網絡購物,廣告被轉移到網上、食品雜貨線上銷售增加、員工遠程辦公比例增加、商旅減少等等,FANNG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和產品都在以創紀錄的水平增長,而這種優勢還在持續培養新的消費者習慣,其新增的需求不大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消失。

另壹方面,人工智能、5G和大數據等技術的趨勢日益明顯,即使是在疫情受到控制後,這些技術仍然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也是華爾街看好科技股的主要原因。

Wedbush證券的分析師將微軟公司 (NASDAQ:MSFT)的目標價從220美元上調至了260美元,該機構認為,在家辦公的潮流興起,將會繼續推動微軟雲計算業務的增長。

“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看到企業和微軟加速合作,將公司自身的數字轉型和雲戰略的實施時間縮短至了6-12個月,因為在疫情背景下,可預見的未來,遠程辦公將是主流需求。”

與此同時,德意誌銀行的分析師Jeriel Ong也保持蘋果 (NASDAQ:AAPL)的“買入”評級,並且將目標價從380美元上調至了400美元。

基金經理們也仍然偏愛這些超級科技股們,蘋果目前占到巴菲特股票投資組合的43%之多,約有2.5億股股票。伯克希爾哈撒韋今年3月以來,所持有的蘋果股份價值增加了370億美元。

然而,壹些投資者也開始表現得較為謹慎了。

需要註意的是,本輪美股上漲受到了壹眾散戶投資者的助推,根據高盛的分析,許多普通投資者近期在接受調查中,最看好的的股票包括亞馬遜 (NASDAQ:AMZN)、微軟和Facebook (NASDAQ:FB)。

風險因素有很多,眼前充滿“神秘”的二季度財報數據將會如何表現?新冠疫苗和特效藥能不能較快推出?11月的美國選舉季又會跳出哪個“程咬金”?更別說,科技股本身就已經存在漲得太快太高的超買風險。

壹些技術分析師也指出,科技板塊將會很快迎來技術調整。技術面上,納指100目前比150天移動平均線已經高出了19%,這是壹個通常會出現回調的極端技術面水平。

(藍色線為150日均線,NYFANG+技術圖表來自Investing.com)

事實上,科技股的風險就是美股的風險。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即使科技股目前風險很大,作為美股投資者,也是無處可逃的。除了科技股占比最高的納指以外,富國銀行的美股策略師Chris Harvey也指出,6月26日羅素1000增長指數重新調整,蘋果、微軟、亞馬遜目前在該指數中占比從25.3%提升至28.6%;與此同時,上周收盤以後,科技股占標普500的比重為28%,高於2016年11月8日房地產板塊的21.5%的占比,包括FB、谷歌、奈飛等在內的通信板塊目前占比從2.5%提升至了11.1%。

而且,與此同時,在標普500裏,對經濟敏感的行業,比如材料、公共事業、房地產等板塊的權重基本沒有變化,仍然是2.5%、3%和2.8%,而經歷了連續下跌後,能源股的比重則從7.2%跌至了2.5%,金融股比重從13.4%下跌至了9.7%。

很明顯的是,市場對於乃至和壹種科技股的依賴程度持續提升,這可能會是未來的壹個潛在風險。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科技股也有可能成為美股的“阿喀琉斯之踵”。

總 結

面對疫情危機,各行各業都在慘淡經營,科技股確實為投資者提供了很好的保護屏障。憑借持續增長的業務和強勁的負債表,大型科技股們仍然炙手可熱。

但是,潛藏的風險也正在顯露,不容忽視,壹系列宏觀風險以及技術面出現超買等信號,都不會是“空穴來風”。

【本文來自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hk.Investing.com或下載App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