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無人駕駛的未來:Uber滴滴新高,特斯拉大跌

發布 2024-10-21 上午09:03
TSLA
-

一場被稱為改變世界的werobot發佈會最終在特斯拉暴跌接近9%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再仔細一看,UBER的股價卻已新高,另外,滴滴在otc市場的股票,也在歷史高位徘徊。

特斯拉 (NASDAQ:TSLA)的發佈會,給了其他的從業者作了嫁衣。 背後則是對自動駕駛、特斯拉的發展和前景,大家的態度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特斯拉的未來走向何方,而UBER滴滴等計程車行業巨頭們目前處於怎麼樣的一個狀態中,這兩個問題都值得當下深入思考。

一、戰略重心的疑惑

本次發佈會,特斯拉推出了多款新產品,有實車,至少不是用一個Ai生成視頻演示過去,算得是特斯拉比較有誠意的新品更新了。 但從細節上看,又能發現很多漏洞。

如最新的cybercab,是未來組建robotaxi網路的主力車型,從外觀上看,是cybertruck和modelY的結合體。 是本次發佈會的重點。


設計方面很激進,沒有方向盤、後視鏡和踏板,可謂是對FSD的絕對信心,100%不需要接管干預。 但馬斯克的表述是,有望實現控製成本3萬美元以下。

Cybercab只有兩個座位,作為Taxi載客量不足,理應是一款低價產品,而且節省成本已經到了節省踏板和方向盤的地步,理論上螢幕,控制台等也也可略去,這樣一款產品,2萬美元以內的製造成本綽綽有餘。 而若讓中國善於控制成本的汽車生產商如BYD生產2座,無方向盤及踏板的車型,應該可以實現為1萬美元以下的成本。 因此,3萬的數位一出,所有人對特斯拉這家公司的成本控制力產生懷疑了,這也是市場最不認可的地方。

不過,也有可能馬斯克的意思是,這輛車是售價而不是成本不超過3萬美元,實際的成本可能如我們估算的,1萬美元,每輛車將產生至少2萬美元的車均利潤,如此的話,特斯拉的未來一片廣闊。

但這又提出了新的疑問,如果特斯拉有能力將1萬美元成本的車賣到3萬,為什麼現在在主力車型3和Y的車均利潤只有幾千美元呢? 今年在北美反而要通過降價和配合補貼來促銷呢?


無論哪種解釋,都露出了馬腳,說明這輪發佈會的產品並不是認真的,極有可能推到重來,落地時大變樣的可能性極大。

至於Robovan,看起來更加科幻的產品,在現場卻沒有發現裝車燈,而且其設計明顯忽略了離地間隙問題,在小坡都可能無法通過,而且也沒說是否需要軌道,基本上可以視為PPT概念產品。

FSD的開發和使用數據,暫時也沒有驚喜,自5月被曝光使用新版本的fsd使用者付費訂閱率只有2%后,特斯拉一直未予反擊,財報也不公開這一數據,讓人對FSD的真實水平產生懷疑。

市場最關注的提升業績的廉價新車型,沒有。

且robotcab的落地在兩年後,這意味著對於任何在自動駕駛和無人計程車領域的同行和對手來說,都有了巨大的追趕或者擴大領先的機會。

UBER的估值此前被壓制,很大程度上是怕特斯拉FSD的顛覆創新完全破壞現有的計程車模式,因此,這一壓制因素消除,也便獲得了超預期的大漲。

對於特斯拉,目前明顯已經看到了戰略轉型,那就是從汽車公司轉變為一家提供自動駕駛模型和載具,並未來也能賺運營無人計程車網路的Ai公司。

但其構想中有一個明顯的問題,特斯拉描述的自動駕駛未來非常美好,極大促進效率,減少浪費,每輛車都能24小時跑起來,無需人力成本控制,維持人類社會交通需求的車數量將優化。

但在商言商,對於UBER這樣的計程車公司,當然是效率越高,車隊越無人化,自動化越好。 但作為汽車公司呢?

一個家庭一起出行往往只需一輛車,但因為不同成員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不同出行需求,可能需要兩輛車或者更多。 FSD實現L5級別自動駕駛後,在家庭內部,一輛車可以更好利用,比如送完男主人再送女主人上班,這將極大節約資源。

但賣車的,是希望每個家庭擁有一輛車還是兩輛? 當然是巴不得每個家庭都擁有10輛車,人人都是汽車收藏家,浪費,贅餘,才是企業的利潤來源。 特斯拉願景很美好,但當下的身份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公司,而不是計程車平臺。

關於目前的特斯拉保有車主轉化為robotaxi車隊的問題,首先,中高端品牌定位的特斯拉的車主願不願意在無人看管情況下,一天內讓幾十個人反覆爬上自己的車,車內物品安全如何保障。

保險問題是最實際的,營運出租用途汽車,天天外頭跑,故障率、事故率飆升,因此年保費是正常使用車輛的一倍以上,在共用賺錢之前,先要算算保險多交的錢能不能回本。

而最需要打車的時候往往也是最需要用車的時候,如,早晚高峰,暴雨暴雪。 大部分車主到達工作地點,不用車的時候,正是所有人都不需要用車的時候,這個時候共用出去,不見得能接多少訂單。

綜合下來,期待現有特斯拉轉變為一個規模網約車車隊的願景,不切實際,最關鍵傷害了特斯拉的品牌地位,得不償失。

特斯拉顯然知道,新車型,新車隊才是關鍵,不能指望老車主們,這也是Robotcab提出的關鍵。 但明顯能看出,特斯拉把目標看向共享汽車而不是製造汽車市場。 但目前是,汽車巨頭們的利潤更豐富,豐田一年能賺300億美元,uber網約車業務一年也就50億美元左右。 不搞前面的去搞後面的?

而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北美汽車市場被日系混動壓制,豐田搶走了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和利潤。 這樣的現實加上這樣的轉變,如果是被打怕了,特斯拉問題就很麻煩了。


接下來的特斯拉戰略重心到底去哪,決定了特斯拉的未來,若還是汽車公司,那特斯拉所講的用fsd大幅優化效率,減少所需的汽車數量,而不是希望消費者重複購買浪費,不是好的商業路徑。

賣車和自動化方案給車隊或者UBER等平臺? 可行但特斯拉和Uber並不對付,Uber似乎並不認可特斯拉的設計和成本控制能力,也不認可其路線。

最後,自產自營自動駕駛車隊,利潤最大化的路徑,但資金壓力巨大,所有風險前置自己扛,靠每日的汽車出租極其緩慢地回收資金,傳統汽車公司只要賣出汽車,資金流壓力就轉移給車主負擔,這可能導致特斯拉成為史上最重資產的公司。

所以,特斯拉目前的狀態,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也難怪市場反應如此劇烈了。

二、Uber的持續增長

再看到這次新高的UBER,此外滴滴OTC股價也在歷史高位,可以說是對傳統網約車公司的一次估值提升。

實際的狀態是,這一年來,網約車公司的業績都處於加速增長軌道中,看到Uber的業績,收入增長16%,而ebitda增長近70%。



並且對未來3年都保持這樣的樂觀估計,顯然目前是處於規模效應兌現的紅利期。


网约车和外卖都是运力越多,规模越强,越好用,越高效的生意,所以收入提升,利润率也会大幅提升。Uber目前的增速如此不错,一方面来自于对传统出租车的替代,在欧美地区,还是有大量的地区性出租车车队占据较大的市场,Uber规模效应导致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可逆转,持续吞噬它们份额。而另一方面,美国近几年来车价上涨不少,也让很多人选择了以网约车作日常通勤用途。

但应该注意的是,Uber另一个业务是外卖,也占了其利润的25%左右,Uber当前的利润和市值,给到网约车的部分大概占总额的75%左右。而有意思的是,uber的网约车和外卖已经形成了协同效应,相互促进规模效应,跟美团所属的状态相似。



此前,Uber就已经提出过未来的增速预期,财报也一直超预期,但是估值一直被压制。

但市场对财报不敏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Uber跟特斯拉不对付,Uber研发自动驾驶基本找的特斯拉各个对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比如谷歌waymo和BYD。而特斯拉在美股的话语权太大,一旦特斯拉成功,Uber的双边模式就要推到重来。

显然这次财报,举棋不定的特斯拉让大家对Uber确定性不再那么担心。至少26年后,特斯拉有Robotcab之后才进入运营网约车,靠FSD目前版本,现有的卖出去的特斯拉车和车主进入市场是不靠谱的。

当前Uber的看上去PE很高,但实际上也是报表假象(跟美团也是类似的),实际的季度自由现金流已经达到17亿美元,实际市值/自由现金流并不高,大约只有25倍,若上面的ebitda年化增速可以达成30%+,Uber还可以说是估值相对很合理的公司了。那么借此机会大涨合情合理。

从中也能看到,即时交通物流行业模式已经跑通,头部玩家出利润轻轻松松,中国这边有美团滴滴,海外有uber、doordash, 目前uber打车业务年化的利润达到50亿美元左右,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排名前10的汽车公司的业绩水平了。按照uber的增速预期,未来基本可以有100亿左右利润的能力。这个模式确实充满吸引力,也更有未来,不像汽车行业那样重资产,重研发、利润薄,并且随共享交通发达降低人们的拥车需求。

馬斯克的眼光是挺長遠的,不過執行力差了點,提出了robotaxi的概念,最後落地和利潤全部被Uber等吃下,為他人作嫁衣,這個情況也是有可能出現的。

結語

目前看來,特斯拉是打開了Uber的投資空間,而Uber的護城河和商業模式前景,也應該隨著這次新高后慢慢揭開。

自動駕駛當然是革命性的模型,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也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但在模型背後,誰吃到紅利,才是關鍵,語言大模型領域就已經說明瞭,單一模型實現性能一家獨大是不可能的,領先也是暫時的,軟體很難差異化,Gemini、gpt、Llama誰也不讓誰。 基本上大部分紅利,都落到硬體公司那裡去了。

FSD看起來領先很多,但成功后,其實也很容易被逆向工程模仿。 市場一直認為自動駕駛唯一的受益者和代表股票是特斯拉,實際上就跟認為openai/微軟是大模型創新的唯一受益者一樣,過於片面思考了。

大減息來臨,增長型科技股大有可為!AI精選科技股策略,十年回測回報高達1900%即刻按此了解AI選股策略「科技巨擘」>>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