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多年近乎為零的利率環境驟然大幅緊縮,註定會破壞一些東西,問題在於:什麼會崩潰,什麼時候,什麼地方?
當利率較低時,信貸成本低廉,因此金融行為者傾向於更積極地杠杆化。債務水準上升,政府債務的覆蓋範圍也隨之擴大。
然而,現實情況是,政府是法定貨幣的發行者,因此它們總是可以通過發行更多債務來於名義上償還債務。
這種做法顯然也有局限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的實際價值會縮水,而無休止的財政赤字可能會導致過度通脹。
不過,筆者認為,政府可以苟延很長時間,問題是其他人就不好說了,包括你和我,還有一般的私營部門。
如果我們的房貸月供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上升,我們是不可能透過印錢來償還房貸。如果企業借貸成本飆升,而盈利增長沒有顯著改善,企業將很快被迫去杠杆化或削減成本。
因此,總的來說,密切關注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債務水準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如下圖所示,經濟債務總額越高,維持體系運轉所需的利率就越低)。
(美國私人和公共債務VS三十年期利率)
私人債務高的國家更容易受到經濟衝擊的影響
遇到宏觀衝擊的時候,私人債務水平高且不斷上升的國家比公共債務水平高的國家更容易受到衝擊。
歷史證明情況確實如此:Dario Perkins繪製了一張很棒的圖
(私營部門債務佔GDP百分比)
一九九零年代的日本房地產危機
一九九零年代末期的亞洲虎危機
二零一零年代早期的西班牙樓市危機
現在中國?
所有這些事件都有一個共同點:私營部門債務過高且增長過快。
有意思的是,過度關注政府債務水平,會導致在進行脆弱性評估時,往往把注意力指向了「錯誤」的國家。
將財政赤字控制在一個極低的水平反而會導致私營部門缺乏資金,因此家庭和企業會不得不尋求舉債。
(政府債務水平影響較低)
以中國為例:政府債務水準非常有限,惟於背後,私營部門的杠杆率一直在增加。
如果槓桿率快速上升是非生產式的,就會爆發問題。
(資產負債表)
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大量利用房地產債務刺激國內的財富。
現在,加拿大的私營部門債務/GDP的比率比日本於90年代房地產市場崩潰之前更高。
相反,如果你看看美國,會發現他們的非金融私營部門債務占GDP的比例比2007年降低了20個百分點。
儘管美國享有發行世界儲備貨幣的特權,但是主流媒體的評論員仍然過分關注美國政府債務。然而,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私營部門杠杆狀況呈現出相對健康的發展趨勢。
就這個問題而言,哪個國家最嚴重?
下表可助你快速瞭解哪些國家的私營部門債務過高,並在過去10年裡增長迅速。
不過,私人部門債務水準和變化率並非評估何時、何地、什麼將崩潰時的唯一參數。
我們還需考慮其他基本面要素,以及私人部門債務市場的特性,比如是浮動利率還是固定利率,是短期還是長期;此外,再融資斷崖等眾多變數也必須納入考量。
因此,上述內容只是筆者針對「什麼將崩潰」的這一問題的初步探討。
***
富途牛牛與Investing.com「獨家大禮包!」新客戶最高拎HK$1400,僅限Investing.com用戶。進入專屬頁面,立即領取獨享優惠,暢遊全球資本市場!
***
翻譯: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