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市場今日表現最穩健公司立即開始

量化寬鬆是一種貨幣政策,通過增加中央銀行購買國債等資產的量來增加流通貨幣,以刺激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率。它通常在經濟衰退或通貨膨脹風險較低時實行。2008年金融危機

發布 2023-5-17 下午02:08

量化寬鬆是一種貨幣政策,通過增加中央銀行購買國債等資產的量來增加流通貨幣,以刺激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率。它通常在經濟衰退或通貨膨脹風險較低時實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聯邦準備委員會(Fed)實行了三期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以刺激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率。在此期間,Fed購買了大量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增加流通貨幣。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再次實行了量化寬鬆政策,以支持經濟。在此期間,Fed實施了無限量化寬鬆(Unlimited QE)政策,即不設上限地購買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種政策旨在穩定金融市場並維持流動性,以幫助企業和家庭度過經濟衰退。
2008年美國次案危機及金融海嘯的原因及過程
危機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7年,當時由於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房屋價格大幅下滑,有很多人無法負擔貸款還款,這使得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持有了大量無價值的房貸,進而導致次級房屋貸款危機。
次級房屋貸款是指那些信用風險較高的貸款,通常由貧困人群或信用記錄不良的人申請。這些貸款的風險較高,利率也較高,因此吸引了一些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進行投資。但事實上,這些貸款的風險非常高,且不斷增加,最終導致了次級房屋貸款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這些貸款已經被打包成複雜的金融產品,並被出售給其他機構和投資者,危機逐漸擴大,整個金融體系受到威脅,最終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
金融海嘯是指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影響了全球金融市場。在2008年,許多金融機構和投資者由於持有大量無價值的資產而破產,無法向其他機構借款,導致整個金融體系陷入危機。為了避免金融體系崩潰,許多政府和央行實行了量寬政策,即大量購買債券和其他資產,以增加流動性和支持金融體系。這個政策成功地緩解了金融危機,但也引發了通貨膨脹和其他經濟問題。
總的來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的原因是由於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以及次級房屋貸款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這場危機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並導致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
2008年美國量寬的背景
2008年美國量寬政策的實施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所導致的。該危機始於2007年,由於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許多銀行和金融機構持有大量無價值的房貸。這些機構之間的信任受到嚴重破壞,它們無法再向其他機構借款,導致整個金融體系陷入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聯邦政府實行了量寬政策,以防止金融體系崩潰。具體來說,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開始大量購買政府債券和其他資產,以增加流動性,並支持銀行和金融機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這些機構有足夠的資本和流動性,以繼續向客戶提供貸款和其他金融服務,從而恢復信心和穩定金融市場。

以下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及金融海嘯的重要事件:

  1. 2007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次級房屋貸款危機開始浮現。
  2. 2008年3月: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在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被JP摩根(JP Morgan)以價值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的價格收購,開始引起市場恐慌。
  3. 2008年7月:美國房屋和城市發展部門(HUD)和財政部(Treasury)宣布對抵押貸款市場進行干預。
  4. 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破產,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
  5. 2008年9月:美國聯邦政府宣布對美國國內金融機構實行救市計劃,並通過7000億美元的資產收購計劃,以穩定金融市場。
  6. 2008年10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宣布實施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即 QE1。
  7. 2008年12月: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調至接近零的水平。


當中最令人注目是在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企業破產事件之一。該公司的破產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恐慌和震盪,許多銀行和金融機構因為持有雷曼兄弟的債務而陷入困境,導致整個金融體系陷入不穩定狀態。
美國政府和聯邦儲備委員會(Fed)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撐起雷曼兄弟,但最終無法阻止該公司的破產。雷曼兄弟破產事件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
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
2008年的美國量寬QE1(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實施的一系列寬鬆貨幣政策。具體來說,2008年的QE方案包括以下幾點:
1. 購買資產:Fed開始購買政府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以增加流動性和穩定金融市場。這些購買將持續到2014年,總額超過了3萬億美元。
2. 降息:Fed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以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借貸,並促進經濟增長。
3. 信貸擴張計劃:Fed推出了多個信貸擴張計劃,以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向企業和個人提供貸款,並支持經濟增長。
這些措施的目的是增加流動性和支持金融體系,以緩解金融危機和促進經濟增長。雖然這些措施緩解了金融危機,但也引發了通貨膨脹和其他經濟問題,並在未來幾年受到了大量爭議和討論。
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
QE2是指2010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實施的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這是一個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通貨膨脹率。
具體來說,QE2包括以下幾點:

  1. 購買資產:Fed開始購買長期國債,總額高達6000億美元。
  2. 增加流動性:通過向銀行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和資金,以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增加貸款和投資。
  3. 降低利率:Fed通過降低長期利率,鼓勵投資和消費,以促進經濟增長。

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
QE3是指2012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實施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這是一個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經濟增長和增加通貨膨脹率。
具體來說,QE3包括以下幾點:
1. 購買資產:Fed開始購買長期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總額高達每月850億美元。
2. 增加流動性:通過向銀行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和資金,以鼓勵銀行和金融機構增加貸款和投資。
3. 降低利率:Fed通過降低長期利率,鼓勵投資和消費,以促進經濟增長。
QE3的目的是刺激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率,同時增加通貨膨脹率,以達到更穩定的經濟增長。然而,這項政策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包括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等問題。
2020年量化寬鬆政策(無限QE)
無限QE是指2020年3月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宣佈的無上限量化寬鬆計劃。此政策是因應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影響而採取的,旨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緩解市場壓力。
具體來說,無限QE計劃包括以下幾點:

  1. 無上限購債:Fed將無限制地購買美國公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等資產,以鼓勵貸款和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2. 增加流動性:通過向銀行和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流動性和資金,以緩解市場壓力,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
  3. 降低利率:Fed通過降低短期利率,鼓勵投資和消費,以刺激經濟增長。


以下是美國實施量化寬鬆QE的概況:QE政策時間點說明QE12008年11月~2010年3月規模約1.725兆美元,平均每月1,000億美元。QE22010年11月~2011年6月規模約6千億美元,主要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平均每月750億美元。QE32012年9月~2014年10月規模約1.61兆美元,並於2014年10月QE退場。無限QE2020年3月~規模預計7千億美元,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Fed宣佈無上限量化寬鬆計劃,將無上限購入美國公債與抵押貸款證券。美國聯準會預計2021年11月中旬啟動縮債,2022年6月前結束購債。
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 的效果和影響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通貨膨脹:量化寬鬆政策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然而,在QE實施的過程中,由於經濟疲軟和貨幣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通貨膨脹率一直維持在低位。
  2. 利率:QE政策降低了長期利率,刺激了投資和消費,推動了經濟增長。但也可能導致資產泡沫的形成。
  3. 股市:QE政策提高了股市的水位,推動了股市上漲。但也可能導致股市泡沫的形成。
  4. 匯率:美元貶值是QE政策的一個結果,因為貨幣供應增加會使貨幣貶值。這可能對美國出口有所助益,但對進口產品的價格造成了上漲的壓力。
  5. 全球經濟: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QE政策對全球經濟也產生了影響。一方面,QE政策帶動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另一方面,QE政策可能導致資金湧入其他國家,對其他國家的經濟造成影響,產生經濟泡沫等問題。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