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瑞士央行眼下正在竭盡全力阻止一場正在蔓延的重大金融系統「感染」。
儘管在過去的五年裏,瑞信(NYSE:CS)出現了一系列的錯誤判斷和醜聞,但它仍是被視為對全球系統具有重要性銀行的前30家銀行之一。在此前的8天時間裏,該行的股價下跌了75%,最終在瑞士政府的撮合下,擬由其競爭對手瑞銀集團(UBS)(SIX:UBSG)收購。
而從瑞信被瑞銀接盤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一窺銀行業當前的狀況。
上周日,瑞信發佈了與瑞銀合併的新聞稿。根據2008年金融危機後成立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說法,瑞銀也被指定為對全球系統具有重要性的銀行。而這兩家總部都位於瑞士的跨國投資銀行合併後,將會以瑞銀的實體存續,在這樣的條件下,交易計劃於2023年完成,具體的事項包括:
- 瑞信股東將以22.48股瑞信股票換取1股瑞銀股票;
- 瑞士央行將會在重組期間,為瑞信提供額外的流動性;
- 瑞銀將會任命新的領導層,來自瑞信的人員會繼續受僱。
此前,在瑞信董事會拒絕了瑞銀10億美元的收購方案以後,該行將收購報價提高至了32.5億美元。上周五,瑞信的收盤價為1.86瑞士法郎(約合1.0732美元)。因此,即使瑞銀將出價從每股0.25美元提高到了0.50美元,但是瑞信仍然被大幅折價了。也就是說,瑞信的股東不可避免地將會面臨大幅損失,相當於是其原本價值1.86瑞士法郎的瑞信股票,被換算成了0.76瑞士法郎的瑞銀股票。
然而,瑞信董事會主席Axel P. Lehmann直言,鑒於最近出現的前所未有的狀況,和瑞銀的合併,是該行目前「最好的結果」。
事實上,瑞信和瑞銀的合併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由此前的多個事件共同作用而成的,最重要的是,這家擁有167年歷史的銀行在周末倉促宣佈倒閉,對於儲戶信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而為了保護和提振用戶的信心,瑞士央行甚至提出了聯邦違約擔保,其在周日的新聞稿中表示,除了1000億瑞士法郎的救助以外,「兩家瑞士銀行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瑞士央行現有的設施」,同時,聯邦違約擔保支持另外1000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援助貸款。如果借方未能償還債務,瑞士央行承諾出售政府債券和其他債務證券。這是自2008年金融大危機以來,這家全球性央行的首次干預。
問題是,瑞士央行此前報告顯示,其2022年年度虧損為1325億瑞士法郎(1430億美元)。這是瑞士央行116年曆史上最大的虧損,幾乎全部來自外匯頭寸,為1315億瑞士法郎。而和2022年相比,2021年瑞士央行從外匯頭寸中獲利了257億瑞士法郎。
2022年始,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元指數(DXY)持續上漲,而瑞信的股價則持續暴跌。
國際清算銀行(BIS)曾經明確表示,雖然銀行的很多活動都具有風險性,但是銀行一般不會像外匯交易商那樣,遭受巨大的損失。因此,瑞信的這一損失多少是令人驚訝的。
另一方面,瑞士央行想要讓瑞銀併購瑞信,還需要作出必要的法律調整,正常情況下,瑞銀的股東需要在合併前進行投票,但是這一次卻被繞開了。代表瑞士養老基金的投資機構Ethos Foundation的CEO Vincent Kaufmann直言,「我從未見過這樣的舉措,這也說明現在的情況有多糟糕。」
而在糟糕的情況發生之前,事實上就已經多有征兆。
去年11月,瑞信就估計,在持續883億美元的擠兌之後,四季度將損失16億美元。而在2022年,瑞信流失了1600億瑞士法郎(1730億美元)的存款外流,僅四季度就有1100億瑞士法郎。而這也意味著,從2022年年底開始,從左到右,瑞信的總資產規模比2020年縮小了35%。
而這樣的提款規模,從2020年就開始了,並且逐年累積,並非巧合。該行的CEO Tidjane Thiam在一樁間諜醜聞曝光後,被迫辭職。
此後於2020年2月任職的高管Thomas Gottstein,一直做到2022年7月才卸任,他卸任的第二個月,瑞信就被判參與了保加利亞黑手黨的洗錢行為,雖然此次罰款金額只有210萬美元,但是這也意味著瑞信成為了第一家捲入此類形勢訴訟的瑞士大銀行。
2021年4月,由於Bill Hwang的案子,一直以來缺乏盡職調查的瑞信銀行又陷入了47億美元的困境。
總之,這家銀行給人的印象就是——充斥著腐敗文化!
【歡迎關注Facebook/@Investing.com中文網以及Twitter/@HkInvesting,分享更多新鮮觀點!】
(翻譯:李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