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優化後,外資投行開始集體唱多中國資產,尤其是消費板塊。多家投行將消費板塊從此前的“低配”評級調高至“頂配”。
首先是高盛在2023中國宏觀經濟展望交流會上表示,2023年給予A股市場“頂配”的建議,預計估值會有明顯回升,北向資金將淨流入約300億美元。
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閃輝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將呈現前低後高的增長態勢。
預計明年中國GDP將從今年的3%增長至4.5%,並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5.3%,在2025年回落至4%左右。
而高盛調高明年GDP預測的依據是,在疫情防控優化下,明年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高盛強調明年主要看多消費板塊的判斷。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認為,明年滬深300指數將在消費板塊的帶動下,從目前的3900點上漲至4500點。
另一家投行摩根士丹利在12月4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將中國股票的評級從“持有”上調至“增持”。
在大摩跟高盛的同步唱多後,引發了市場對中國資產的關注,這也是大摩時隔兩年,首次調高對中國股票的評級,此前是“與大市同步”,而現在調高評級為“增持”。
大摩與高盛的看法一致,認為在多向積極的進展以及重新開放的明確路徑,證明了評級的上調,而在盈利修正和估值方面,中國正處於復蘇週期的開始。
大摩表示,對中國市場的看法更趨於正面,將MSCI中國指數從59點上調至70點,將滬深300指數目標由4140點上調至4350點,這與高盛預測的4500點接近。
大摩與高盛同樣建議增配消費板塊,並增加離岸中國股票的配置,鑒於對亞洲新興市場股票的盈利增長和市盈率擴大的一致預期,大摩認為,中國新的牛市週期正在開始。
不得不說,疫情轉向的速度超乎所有市場預期,一切都來的如此之快,而投資者該如何抓住這輪等待已久的消費復蘇行情?這輪行情是否有機會進化為新牛市週期?
首先從估值的角度上看,消費板塊的估值可以確定是被低估的。
在過去的三年間,消費龍頭指數在去年2月創下26708點的歷史最高,但在去年3月開始,消費龍頭指數開始一路下跌,這與新冠病毒進化的過程有緊密的關係,在進化的過程中,削弱了消費板塊的預期,消費龍頭指數開始一路下跌。
從26708點下跌至目前的14877點,已從高位下跌了43%。該指數在今年10月底,跌幅一度跌超53%。
但在11月的20條防疫政策優化出臺後,該指數已反彈超20%。疊加上近期全國各地的防疫政策優化,不再看核酸碼,這進一步推動消費板塊復蘇的預期。
若從消費龍頭指數的估值來看,目前的市盈率為26.26,而去年該指數創下高點時,市盈率則為43,目前市盈率遠遠低於歷史高位。
除了高盛和大摩,還有超10家投行看好中國股市在明年有15%-20%的反彈空間。
並認為,中國股票尤其是消費品的估值遠被低估,投資者應該回到中國。
我們在上周的“中國資產拐點已見”提到,消費板塊必然是復蘇的大主題,而在復蘇的過程中,借鑒海外的經驗,消費股仍要承受一段陣痛期。
但好在的是,目前防疫政策不會出現調頭,這就打消了消費板塊最大的不確定性。之前消費板塊始終在“政策放鬆,有復蘇預期”及“政策調控趨嚴,預期被打消”之中反復橫跳。
在投資當中,最忌諱的就是行業存在不確定性,一日好一日不好,政策隨時可以讓股價大漲大跌,這都不利於股價的走勢。而目前防疫政策定調,最大的不確定性被打消後,接下來就考驗企業在市場中的適應力了。
在接下來的半年中,我們很可能看到與香港和海外放開後的狀況。病例逐步增多,大家因擔心感染,可能會減少外出吃飯,以及政策減少人多聚集的導向,這會讓線下消費變得更加冷清,這對線下消費是最後的考驗。
但根據香港和海外的經驗來看,這會是線下餐飲的最後一擊,只要熬過這一陣,那就有機會迎來真正的大反轉。
結語
在疫情防控優化下,行情是否有可能演變為外資所說的新牛市週期?
這需疊加上週邊因素來看,雖然消費是內驅,但週邊因素減少後,更有利整個市場的做多情緒。
仍保持上周的觀點,基於目前最理想的推斷,明年中旬左右,消費股熬過最煎熬的陣痛期,消費股盈利上升。美聯儲加息結束,美元指數走弱利好港股,俄烏衝突不再惡化。
在外因的兩種條件下,明年中旬可能才是新牛市週期的啟動,好的宏觀條件能創造出更大的行情。
需要注意的是,而病例走勢與恒生指數及離岸人民幣密切相關,若病例人數增多,A股同樣承壓,由於人口基數龐大,會不會適應疫情的時間需要拉長,這都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