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英倫金業:西方經濟危機與金價《戰爭篇‧下》!美聯儲政策失誤造成1929大蕭條?經濟衰退觸發二次世界大戰?

發布 2022-9-7 下午02:55

黃金自從18世紀被牛頓爵士推上金本位的舞台,就肩負著對沖貨幣及經濟風險的使命,所以金價對於通脹、經濟衰退及地緣政治異常敏感,隨著金本位成為各國共識,各國的黃金存量同時反映著國家的實力。而因為一戰及二戰的博弈及變局,英國最終失去了霸權地位,更拱手讓出金本位予美國,美元從此借黃金的背書扶搖直上,成為國際通用的貿易及存底貨幣。而在70年代布雷森林條約結束後,美元解除了黃金存量的兌換限制而過度發行,金價的避險與抗通脹功能就更為特出,自始,金價進入對沖美元購買力下降的升軌。

若深入研究西方經濟史,就可以發現西方的地緣政治危機有著週期性的特徵,與歷史、經濟發展及政治博弈息息相關。往往當霸權面對挑戰下,就引發局勢緊張,為金價帶來刺激,而每次的戰果就改寫了經濟及政治的面貌,可見,投資黃金就不可以忽視地緣政治危機。就像一戰造成英國暫時脫離金本位,使金價期間大幅上揚,而一戰的成因卻是因為普魯士的經濟及國力冒起威脅到英法的地位,但因為法普的舊怨,引發嚴苛刻的戰敗條款,而為二戰埋下種子。而究竟是一戰及二戰的如何改變經濟?跟黃金又有何密切關係?英倫金業延續歐洲百年戰事的分享,幫助讀者們了解西方政治博弈的脈絡,借古鑑今。

英倫金業進階提示: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伊,曾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亦曾任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在其新書討論美國外交政策中有一段論述,指出「國際關係是一片無政府之地,沒有一個世界政府提供秩序。各個國家必須自力捍衛,面臨生死存亡關頭時,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毫無有意義的選擇之下,就不會有倫理道德可言。」這段話反映到西方外交國策中,潛意識就是以爭權奪利為本質。以這為本質的情況下,怎不會跌入戰亂的週期。

一戰後的美聯儲低息政策

英國及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除對戰敗國德國作出嚴苛的懲罰,並瓜分德國殖民地及奧匈帝國,全力發展殖民經濟;而美國則是最大的經濟受惠國,一方面為英法提供戰事貨款,同時供應物需,大量黃金因此流入美國,1921年美國持有的黃金是英國的三倍,而在1932年更達至六倍,美國亦從過去的最大債務國,變為最大債權國。

與此同時,戰後為了讓英法有能力還款,美國金融機構更貸款給戰敗國德國,使德國有能力還款予英法兩國,而英法兩國則有美元向美國還款及繼續購買美國物資。美元的海外生態圈,則借此逐步建立,並維持戰後的美國海外貿易。

因為一次世界大戰的損耗,英法德及美國亦在戰後大力推動經濟,而英國為了穩定英鎊,1920年美英兩國央簽訂協議,限制美聯儲在制定利率時需要低於英國,以使黃金不會因為美聯儲高息差而流入美國,讓英國金本位得以修復運作。由於各國重新投入金本位的懷抱,金價在1920至大蕭條期間又進入穩定週期。

英倫金業進階提示:美聯的獨立性從成立之初,就己經存疑,而1920年美聯儲與英法等盟國央行協商息口的情況,並不是單一事件,在解除布雷森林協議後的日子裡,亦有很多史料證明,美聯儲與非美盟友央行有聯手干預匯率及息口的舉動,而疫後的扭曲操作就是最明顯的近期例子。

柯立芝繁榮與泡沬

因為美英戰後的央行協議,美聯儲持續了近十年的低息環境,早期的低息刺激,無疑加速了一系列科技革命,從美汽車革命進一步推展公路、城鎮房產、商圈、銀行及通訊經濟發展,低息環境加上科技創新,為美國帶來繁榮的戰後景象,同時無視戰後需求下降的負面壓力,從1923年至1929年在經濟史稱為柯立芝繁榮週期。美股價從1924年至1929年漲了五倍,而1929年單一年內,就新增了265家投資信託公司。工業產更值佔全球的42%,但同時可見透近飽和的狀態。

但當創新紅利消退後必然出現產能過剩,但低息環境持續,自然推升負債,加上市場氣氛推動財務槓桿,必然誘發泡沬。然而,因為法德英黃金持續流出,迫使1927美聯儲進一步下調利率從4%至3.5%,誘發泡沬推至高峰,直至1928年準備換屆,美聯儲才開始進入加息週期。


1919年至1930年美國借貸利率

英倫金業進階提示:柯立芝繁榮與今天的科網泡沬同出一撤,同樣認為新科技可以取代舊經濟,同樣認為股價只有衝高而回有回調。但事實上,實體經濟永供受供求主導,市場只是透支未來換取短暫的興奮。

美聯儲加息週期觸發大蕭條危機

由於借貸市場己經亮了紅燈,1928年,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由2月到7月,利率從1.5%提高到了5%,美聯儲的原意是打擊信貸的增速,壓止市場的槓桿炒賣,而不是打擊經濟。而在1929年8月,美聯儲再次推升利率至6%,因為持有現金比持有股票有更高回報,資金從股市流出,而美國股市就在10月24日星期四開始出現崩潰,又稱黑色星期四,但由於當時大量投資者以槓桿入市,股市回軟做成資金鏈斷列及信心危機,10月29日更引發賣盤螺旋,11月美股從高位回落逾50%,引發銀行連續倒閉。

在大蕭條的早期,因為政府為市場注資,1930年初有一段炒底的憧憬,但1930年中後,產能過剩及高負債的問題加深,進一步打擊經濟,加上股市大跌造成投資人虧損,引發信貨危機及大量銀行破產。而當時美聯儲主席剛換任,與新任總統胡佛同時信任自由經濟主義,未有為銀行注資,美聯儲再次施政失誤下,經濟衰退加速,並引發通縮螺旋,股市隨後兩年持續大跌,跌幅超出80%。最終有4305家銀行倒閉,超過全美銀行的一半。由於銀行業崩潰,幸存者收緊借貸,市場流動資金不足,引發企業接連倒閉。

英倫金業進階提示:因為股價大跌而去撈底是投資者常犯的錯誤,過去的價格不可以作為將來的價格參考,投資市場永遠是看將來的環境對投資標的需要,從供求的變異找出機會,而不是因為過去的價格現象。大量資產在過去亦曾經一度輝煌萬丈,但一朝跌入寒流當中,就不見翻身。

錯誤的關稅及貿易戰

道指從1929年高峰接近400水平開始下挫,1932年跌至50低位,美國有逾1300萬人失業,失業率高達25%,影響至羅斯福執政期間亦高逾15%。為了支持美國經濟,美國議會在1930年制定《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案》,對進口貨品徵收重稅,意圖限制進口品,維護國內市場。但高進口稅卻造成物價上揚,美國通脹壓力加大,出口亦受壓。明顯地,現在的美國情況跟當年重覆,川普並沒有學好歷史!

關稅政策施政失敗,引來第三波的金融崩潰,銀行面對擠兌壓力下,企業及投資者從海外調回資金,變相做成海外資金緊張,打擊全球經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英國及法國亦不能幸免於難,而為了刺激經濟復甦,英國再次解除金本位,各國亦貶值貨幣,以試圖推動出口貿易,反而造成國際貿易停滯。

英倫金業進階提示:全球各國亦受到美聯儲政策的拖累,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低息資金在當時己經流出美國,而美聯儲加息做成全球資金緊縮。情況在今天亦是一樣,在美聯儲進行加息週期下,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壓力增加,90年代亞洲金融風暴的爆發就是與美國加息週期有關。

大蕭條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由美聯儲加息造成的硬著陸,造成全球經濟危機,全球工業生產下滑逾44%,貿易下滑65%。而英國為了維護自身殖民帝國經濟,與英屬殖民國簽訂《渥太華協議》為聯盟國提供低關稅貿易渠道,但對非同盟國採取高達200%的關稅政策。其後,法國亦採取同樣手段。英法美等大國均亮起「以本國優先」旗號,使當時資源及實力較為薄弱國家,面對進一步的經濟壓力,當中,國力剛冒起的工業國家德國、日本及意大利壓力最為明顯。

德國、日本及意大利在當時被排諸於貿易圈門外,但同樣亦是主要商品的入口國,,國內商品資源不足,需要依賴進口商品資源發展經濟,美英法關稅協定無疑向這國家啟動經濟戰。加上歐洲百年戰亂的新仇舊怨及文化差異,與德國在一戰後面對沉苛的罸款,及被英國及法國的欺凌,積怨逐步推動德國發動新一輪戰事。

由於經濟困景,讓工人黨希特拉提供成功奪得德國政權,並以擴張版圖以復甦經濟的前題下,推行納粹主意。並從聯俄瓜分波蘭開始,逐步借二戰,搶奪重要的經濟資源。無論德國、日本及意大利,在二戰早期的戰略目的亦是以爭奪資源為先,以發展自身的經濟體系。

英倫金業進階提示:1930年美聯儲施政失敗,成為今天美聯儲積極進行量化寬鬆的借口,而經濟危機下為市場注入資金,採用大而不能倒及維護金融機構的措施,己經成為慣例。但留意,量寬只是消耗拖延問題,而操作慣例亦造成道德風險,美聯儲如飲鴆止渴最終只會引發新一輪市場危機。

一戰及二戰是一個充滿故事性的話題,亦己經有很多人談及。所以,本文執筆時,盡量選用較多人忽略的選材,以經濟及重大政治博弈為中心,而二戰後的全球經濟變局,美國怎透過二戰成為霸主,就留在新一篇的文章中,跟各位分享。

金銀的保值能力得到悠久的歷史支持,所以,每當金融市場出現危機或地緣局勢不穩,本土貨幣或資本市場的認受性就有機會下降,而貨幣購買力下降會更有機會觸發通脹及經濟衰退危機,為了對抗通脹,投資者會賣出本幣或資產,轉而持有金銀,在避險、對抗通脹及投資與投機的支持下,金銀價就進一步獲支持。而央行在當中的影響是不可忽視,這亦是為甚麼投資金銀,需要關注央行政策變化。

英倫金業培訓師Wayne Lai分享:大部分的市場危機亦不是一蹴而就,情況與金價即使大週期趨勢造好,但在當行情未爆發前,可能大部分的時間裡表現極像岌岌可危。所以,投資者需要認清環境,把握週期性的投資機會,避免跌入經濟危機的陷阱當中。

【作者簡介】黎永達

香港資深金業從業員,曾服務知名金融公關、財經媒體及投資銀行。過去服務機構包括Societe Generale、CMC Market、KVB昆侖等。同時為大專客席講師、財經媒體定期嘉賓及財經讀物著者,多次代表香港出席世界金融行業論壇,現為英倫金業集團及英倫金業研究及市場主管,多年為服務機構贏取眾多行業大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文件。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