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40%折扣優惠
最新!💥 獲取ProPicks查看哪些策略擊敗標普500指數1,183% 領取40%折扣優惠

英倫金融:西方經濟危機與金價(特別篇)!一戰前的《西方經濟體系》!從貨幣革命至金融革命的歷史故事?

發布 2022-8-31 下午02:31
更新 2023-9-20 下午12:26

投資黃金除了是買賣供求平衡的變化,背後是買賣經濟、政治及央行決策的穩定性,有關經濟的變化受週期因素、基數法則、科技及政治決策影響主導,而政治及央行決策更涉及國力與選舉週期的合緃連橫等因素主導。言則,經濟、政治及央行決策亦涉及大量人為因素,要了解這些人為因素,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它們的歷史。所以,有歷史觀的投資者,往往亦會有較好的操作表現。這亦是英倫金融推出《西方經濟危機與金價》的原因,透過歷史解釋西方金融及經濟的發展,以史為鑑,供古鑑今,把握市場先機。

研究歷史不是純以參考書借鏡與記取過去事故即可,而是需要多方面思考,分析史料的真實性,運用數字作出對照,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由於史於大部份是由勝者撰寫,難免美化及隱惡揚善,所以在閱讀史料時,需要辨識物料的真實性,這點與投資市場十分類似,除了求真追求史實,尋找史料編撰的背後目的、與對後世的影響亦是十分重要,而當中怎樣套用在目前的環境,更是作為研究的重點。

英倫金融進階提示:以史為鑑,可知興衰,因為人性永不改變,而不同民族及政治體系,亦受傳統氛圍及利益習慣影響;所以,在面對類近的環境,過去的決策方式,就有機會重覆發生。

在過去多篇的文章中,筆者分享了一戰前的西方經濟演變,央行、交易所、金銀本位的發展過程,與及泡沬經濟的發生,以助讀者了解西方經濟體系的優劣,以及經濟循環的必然性,為了進一步讓讀者體會這些轉變,今次特別補充背後歷史的重要進程,解釋有關演變的因果關係,加強讀者對西方經濟發展的了解。

一戰前的《西方經濟體系》

西方早期的經濟發展,受惠於黃金及白銀推動貨幣革命,羅馬政府以獲得金銀發行貨幣維持政權,貨幣伴隨政治、科技及文化推動經濟,而政權則在稅收及戰利收支平衡中發行新貨幣。當政權發行貨幣金銀成色不足,反映政權財政困難,在憂慮貨幣持續貶值下,民眾炒賣商品增持金銀減持貨幣,濫發貨幣則造成進一步的惡性通脹循環,政權的穩定性隨之出現危機。從羅馬至15世紀地理大發現前,西方經濟主要受制在這循環當中。

進入15世紀地理大發現後,西班牙及葡萄酒從北美洲帶來大量黃金及白銀,大量貨幣,帶來了歐洲經濟及文化復興,但隨著中國、印度及日本對黃金及白銀的龐大需求增加,與歐亞貿易的逆差,加上歐洲新舊教對峙,引發西班牙、法國、荷蘭及英國逾二百年內戰,金銀供應量並不足以滿足當時歐洲需求,歐洲各國政權更跌入債務危機,貨幣緊縮再度引發經濟衰退憂慮。

金銀不足在當時的新興歐洲國家荷蘭及英國最為明顯,而荷蘭及英國同屬新教國家,因為新教對科學及金融的包容性,以及接納猶太金融資金與思想,從而觸發金融革命及公司革命,國家成立中央銀行為政府籌集資金,同時以金銀背書發行貨幣,解決金銀不足造成的經濟緊縮,而金融革命及公司革命下,成立交易所及公司為新產業集資,帶動科技創新及經濟發展,並回收過度充裕的游資。

金融革命的核心不是單一的央行、銀行及交易所,而是眾籌集資、現金流概念、利率回報及轉移買賣時間權益。金融革命透過中心化吸納市場資本,以現價反映未來時間的投資價值,從供求平衡、現金流及利率回報維持價格水平。無論央行及交易所以是以類近的手法運作。

央行發債利率,影響貨幣在公開市場持有的吸引力。在一般的情況下,在國力接近的國家中,提供更高利率回報的貨幣,因而獲更高投資價值,從而推升的匯價。若發幣國出現政治或經濟危機,貨幣則有機會面對購買力貶值的危機,匯價則有機會出現大幅貶值,而央行為免因為貨幣波動造成資金流失的危機,則有機會調升利率,以提升利率回報吸引資金持有貨幣。

但始終17世紀的英荷亦未進入工業革命,在央行構建當時還只是歐洲裡的二流國家,國力遠低於西班牙及法國,甚至俄羅斯,當然更低於鄂圖曼及土耳其。英國在當時的主要產業是農產品及公海海盜,為了增加發行貨幣的穩定性及認受性,就以固定比率的金銀兌換率背書,事實上,在英國金本位的歷史中,英倫銀行長時間的金銀存量不足以應付兌換的需要。但基於在一戰前,各國的匯兌是沒有統一的體制,加上訊息不流通,助長了英國借工業革命的優勢濫發貨幣。

由央行發行貨幣及國債,雖然解除了金銀不足造成的經濟緊縮危機,但貨幣過度供應下,同樣重覆羅馬時期金銀成色不足的通脹問題;因此,央行透過利率手段及股票集資,回收過度充裕的貨幣,引導寬鬆的資金推動經濟活動。而在央行寬鬆及收緊政策下,加強了經濟週期的顯性特徵。

股票市場吸納寬鬆的游資,引導資金流入待發展產業,而產業則受政治、科技、文化及經濟發展影響,當創造價值的條件配合下,股票資產價值獲買家市場看好,從而推升股票面價,而價格現像及市場情緒則進一步吸引更多資金進入市場,而金融革命下,投資者可以透過借貸獲得資金,進一步推動市場泡沬。

當市場興奮引發產能過盛,股票回報就會追不上股價升幅,買家市場信心就會面對打擊,若創造價值的條件出現落空,或者出現人為失誤,泡沬爆破的危機就有機會觸發恐慌性拋售,因而帶來投資虧損、壞帳及資金緊縮,資金則流入避險工具作避險。

而央行為了減輕泡沬對經濟的損害與推動經濟,央行會透過利率手段干預借貸市場,以加息增加借貸成本,吸引資金從股市回歸存款市場,從而為經濟減速;同時,亦以降息減少借貸成本,引導資金從存款市場流入投資市場,刺激投資活動。所以,央行利率政策才會成為經濟循環的推力。

英倫金融進階提示:發展至《現代央行理論》,當經濟出現危機,央行進一步透過貨幣工具干項市場,即以發鈔解決經濟危機。理論上,主權貨幣國家可以無限發鈔,以發鈔支持本土經濟。雖然,政府及央行資產負債增加,但經濟體系得以維持,當中只要與保持相對競爭國家的國力,就可以維持匯價。

由於相對國力的競爭國家亦同時印鈔,匯價上的落差收窄,但整體的購買力會下降,因此,資金會流入資本市場及避險工具造成資產泡沬。這是解釋量寬下,為甚麼股市及金價獲得支持的原因。

金融革命背後的簡史

在地理大發現前,歐洲各國只是二流及三流國家,羅馬國倒台後,歐洲逐步演變成以法國為首的城邦經濟,拉丁人、日耳曼人及斯拉夫人各構建自己城邦,為了穩固城邦力量,除了不斷合緃連橫的戰事,當時歐洲各國亦有通婚的習慣,但亦因為通婚引發大量繼承權戰事,情況與春秋戰國時晉文公失意寄居秦國,但稱霸時大舉侵占秦國,而結下秦晉世仇沒有太多分別。

除了因為通婚爭產而內亂,同時因為宗教戰爭面對穆斯林及阿拉伯國家入侵,當中十字軍東征更加強了歐洲與週邊國家的矛盾;加上,新教的建立造成與舊教對峙,則進一步加深歐洲的分裂。當時的歐洲各國亦沒有常備軍隊,真正的軍事力量比不上持有強大軍力的鄂圖曼及波斯帝國。中古時期的歐洲可以說戰亂不斷,但亦因為戰爭頻繁,推動借貸業務發展,亦誘使科技及金融改革。

由於中亞的板塊被蒙古及鄂圖曼帝國佔領,歐洲跟中國通商的渠道被截斷,但歐洲對於中亞香料、茶葉及絲綢有強大需求,推動了歐洲南部的靠海國家進行冒險,試圖繞過鄂圖曼的勢力,直接與中亞各國通商。而隨著盲闖,則意外發現了北美洲,才有了15,16世紀的西班牙及葡萄牙的黃金時代。而隨著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成功,吸引到荷蘭及英國的參與。與其說參與,早期的英國主要是靠搶劫西班牙及葡萄牙商船為主,海盜及販賣奴隸是主要的海上發展產業。

英國及荷蘭的金融革命影響到現今的金融市場,而最早的金融革命來自於荷蘭,而非英國,因為1689年在光榮革命前,英國只是一個農業國家,反之荷蘭是歐洲的文民化、貿易及商業中心,藉著地理優勢成為反舊教的中心,吸納所有新思潮的思想。而光榮革命背後是因為荷法大戰,荷蘭領主威廉三世為了箝制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擴張,連同瑪麗二世推翻當時的英國政權,才會把荷蘭的金融革命思維引入英國,然而,英國的金融革命思想能在英國進一步發酵,是由於另一件歴史大事。

光榮革命後100年間,爆發了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當中法國君主路易十六於1775年以大量資金支持美國獨立,做成法國政府面對嚴重財政危機,誘發1789年法國大革命,法國大革命的成因與法國經濟因為歐洲戰事衰退、高政府負債、高通脹及高稅率造成民怨有莫大關係,當然,背後一直有英國從中鼓動的影子,情況與法國背後鼓動美國獨立一致,而真實的法國大革命沒有電影般浪漫,除了跌入長期的內亂時期,同時,更面對法國週遭的列強入侵的危機,各國虎視眈眈下,在英法交戰中獲得奇蹟勝利的拿破崙被推舉為法國領導,並最終1804年稱帝,成立國家常備軍,並大舉入侵歐洲各國,而荷蘭的金融、科技、資本及人材,就是因為拿破崙的的軍事壓力,轉移至英國,推動了英國的工業革命升級。

英倫金融進階提示:法國大革命下荷蘭金融、科技、資本及人材流入英國的歷史,對後世經濟世界發展十分重要,除了推動了工業革命,更促使大國博弈下,以破壞敵對國家地方穩定,從而吸納資本的戰略。

英國及歐洲各國在法國大革命後的殖民地管理,就以借用有關手段製造地方矛盾,推翻當地政權及管理殖民地,即使殖民地獨立,地方矛盾及內鬥持續。而一戰及二戰,美國怎樣從英國手上搶下領導市場的地位,手法亦極其相似。

若深入研究英國從金雀花皇朝至二戰的歷史,就會發現西方經濟發展當中充滿權謀手段,從干預、操控或利誘,策劃一段又一段的變局,並從中謀利。回看今天動盪的局勢,新危機一觸即發的可能性,絕對不可以被低估。

金銀的保值能力得到悠久的歷史支持,所以,每當金融市場出現危機或地緣局勢不穩,本土貨幣或資本市場的認受性就有機會下降,而貨幣購買力下降會更有機會觸發通脹及經濟衰退危機,為了對抗通脹,投資者會賣出本幣或資產,轉而持有金銀,在避險、對抗通脹及投資與投機的支持下,金銀價就進一步獲支持。

英倫金融培訓師Wayne Lai分享:大部分的市場危機亦不是一蹴而就,情況與金價即使大週期趨勢造好,但在當行情未爆發前,可能大部分的時間裡表現極像岌岌可危。所以,投資者需要認清環境,把握週期性的投資機會,避免跌入經濟危機的陷阱當中。

【作者簡介】黎永達

香港資深金融從業員,曾服務知名金融公關、財經媒體及投資銀行。過去服務機構包括Societe Generale、CMC Market、KVB昆侖等。同時為大專客席講師、財經媒體定期嘉賓及財經讀物著者,多次代表香港出席世界金融行業論壇,現為英倫金融集團及英倫金業研究及市場主管,多年為服務機構贏取眾多行業大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要約、建議或促使任何人士提呈買賣或認購任何證券。結構性產品價格可急升或急跌,投資者或會蒙受全盤損失。過往表現並不反映將來表現。投資前,投資者應瞭解風險,並諮詢專業顧問及查閱有關上市文件。本文任何內容概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意見、並無聲明任何投資或策略適合或符合閣下的個別情況。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