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屬於香港人的銀行,所以滙控(HK:0005)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全城熱話。
自過去五年以來,市場不同的持份者均不止一次要求滙控(0005.HK)應分拆亞洲業務。這個月較早前,滙控公佈中期業績後在香港舉行非正式股東會,亦有小股東以行動親自向管理層表達訴求,他們在九展場外租用貨車展示「分拆滙控 刻不容緩」的大字報。此外,連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也關注,她表示滙控(0005.HK)若將總部設在香港,政府將很歡迎。
面對市場及社會不同人士期望滙控(0005.HK)分拆亞洲業務,滙控(0005.HK)主席杜嘉祺和行政總裁祁耀年在非正式股東會上稱,分拆將涉及很多成本,並帶來重大風險。
在此,我們不妨從杜嘉祺及祈耀年等管理層擔心的問題上逐一來看,包括誇大「 跨境收入受負面影響」、「造成現有客戶流失」等問題,是否真的不能也?
首先,筆者認為,分拆後,滙控(0005.HK)仍然是滙豐亞洲主要股東,雙方可簽訂代理合作協議,在商而言及全球市場競爭原則之下,合作協議只會精益求精,全球協同效應何以減少?
另外,滙控(0005.HK)暗示其45億美元的跨境批發銀行業務收入可能因分拆而受到負面影響,從報表上看,這包含大量亞洲內部的業務,應該不會受到分拆的影響。
至於,滙控(0005.HK) 擔心分拆造成現有客戶流失,這觀點亦不敢認同。首先,現有客戶( 中小企業、中等規模上市公司)不一定因爲分拆而更換銀行,一是成本上, 工商金融服務的中小企業更換銀行可能面臨更大的行政交易成本。另外,商業銀行客戶更看重服務水平,銀行提供合作夥伴關係、代理銀行網絡,才是留住客戶的基礎。
在系統架構上,杜嘉祺及祈耀年表示分拆需要斥巨資爲滙豐亞洲重建IT系統,可能需要3-5年時間投入巨大開支。筆者相信,按香港監管規定,滙豐亞洲可根據服務協議繼續與滙控(0005.HK)共享IT系統,逐步過渡至恒生銀行模式(恒生銀行通過一系列協議,使用滙豐控股的部分核心系統),這是成本效益。即使滙豐重新建設IT系統,其成本可按年折舊攤銷,不影響滙豐當期經營業績。
發債方面,在分拆後,滙豐亞洲須對外發行自身MREL債務,這可通過直接發行新債,或從滙豐控股轉移現有債務來實現。如果滙豐亞洲直接發行400億美元MREL債務,甚至乎可避免與現有MREL債權人重新談判,節省高額成本。
最後,筆者想提出,在整個分拆討論中,管理層發表想法是可以了解,但作為股東的一分子,更希望滙控董事局及管理層能從善如流 ,長遠亦能讓集團避免國際地緣政治風險。
(撰文 : 高寶集團證券執行董事 李慧芬)(本人持有以上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