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全球高溫炙烤,乾旱、火災等伴生災害也隨之而來,能源需求增加,而水電、核電等能源產出減少,農業、漁業和畜牧業則受到乾旱和火災的極大影響,預計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產。
截至8月14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20多天發佈高溫預警,其中從12日起,已連續3天發佈了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
據國家氣候中心介紹,預計今年高溫天氣綜合強度有可能達到1961年有完整記錄以來最強,但目前區域性高溫過程還沒有超過2013年。
另外,據江蘇省氣象臺發佈路面溫度預報,2022年8月14日10:30-17:00高溫天地表溫度過高時,輪胎的橡膠強度和簾線強力會降低很多,面臨爆胎危險!預計8月14日圖上藍色路段地表溫度將達到55-62℃,黃色路段地表溫度將達到62-68℃,橙色路段地表溫度將達到68-72℃。
歐洲方面,世界氣象組織近日指出,今年7月入列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7月的前三,全球多地打破高溫紀錄,歐洲的多個地區受到持久且強烈的熱浪影響。
// 乾旱與火災頻發 //
水利部消息,長江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7~5.7米,均為有實測記錄以來同期最低;部分地區小型水庫蓄水嚴重不足。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多次會商研判旱情形勢,要求摸清旱區缺水狀況,科學調度水利工程,落實抗旱預案和兜底措施,確保群眾飲水安全,保障大牲畜飲水和農作物時令灌溉用水需求。
歐洲乾旱觀測站(EDO)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中下旬,歐盟47%的地區處於“警告”狀態,17%的土地因乾旱進入最高等級的“警戒”狀態。
美國乾旱監測機構(USDM)的數據顯示,美國西部大約6%的地區處於極其乾旱狀態,這是警告級別最高的旱災狀態。按美國乾旱監測機構的定義,在這種狀態下,當地農作物、牧場都面臨非常巨大的損失,以及全面的水資源短缺。
歐洲森林火災資訊系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法國累計有5萬多公頃森林被大火燒毀,這一數字是近十年來平均水準的3倍多。此外,根據葡萄牙緊急情況和民防部當地時間12日的報告,截至當天,葡萄牙中部的山林火災仍處在活躍狀態。這場自8月6日起發生的火災已經燒毀超過14000公頃土地。
7月初,義大利的波河遭遇嚴重乾旱,該國政府在五個不同地區發佈了緊急狀態。
高溫與山火導致德國萊茵河水位大幅下降,河道運力大大不及往年。英國泰晤士河的源頭比往年更乾涸,並向下遊移動了數公里。早些時候,約克郡水務公司宣佈將從8月26日開始禁止客戶使用軟管給花園澆水、洗車或給游泳池注水。
歐洲多地河流乾涸,沿岸農作物灌溉受到影響。由於河流乾涸,或者水位嚴重下降,魚產豐茂也無從談起。流經德國和波蘭兩國邊境的奧得河出現了數以噸計的死魚。
// 高溫對能源的影響最大 //
國元證券認為,高溫天氣對能源的影響大於對糧食的影響。該機構稱,相較於可控的糧價風險,熱浪推升的額外電力消費需求則是進一步挑戰歐洲脆弱的能源結構,短時能源通脹局勢仍顯困頓。
去年,歐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到2030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5%。
但是,在全球能源危機之後,許多歐洲國家暫停了綠色轉型計畫,對傳統能源的需求更高了。許多歐洲河流上的“低流量”也影響了水力發電,甚至核能發電,因為用於冷卻的水太少。從好的方面看,至少德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該國太陽能電池板發電量達到創紀錄水準,但無法抵消核能發電和水力發電方面的下降。
國際能源署(IEA)在其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表示,炎熱的夏季氣溫和飆升的天然氣價格推動了石油的需求量飆升,預計8月份全球煉油廠產量將升至2020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國際能源署表示,將2022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速預期上調38萬桶,增幅約為2%,將推動需求在2022年增加210萬桶/日,至9970萬桶;並在2023年進一步增加210萬桶/日,至1.018億桶。
國元證券認為,整體看來,高溫對於通脹和工業生產的擾動是短期的和結構性的,對大宗的影響權重分別是:能源>農產品>生豬>工業品。海外尤其是歐洲的能源通脹較國內的矛盾更為突出;而在庫存下行週期,國內工業生產受限電的影響較去年而言大概率應是邊際緩解的。
此外,氣象災害的短期性和氣候問題的長期性並不衝突:一方面,高溫天氣畢竟是季節性因素,產生的宏觀經濟影響更為短期化,在長期趨勢的判斷上不應過分考慮短期擾動因素。而另一方面,需要正視氣候變化逐漸演變成常態宏觀經濟背景的事實,從這個維度上考慮,未來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各國能源轉型將長期具備戰略發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