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著名的離岸市場,港股受週邊波動的影響,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以前經常說,美國一個噴嚏,港股就得重感冒,後來說中國一個噴嚏,港股還是會重感冒,不同的國家,相同的療效。
這幾天,國際局勢確實不太平,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亞洲之行充滿爭議,加劇了該地區的緊張,還有資本市場本身也是波動不斷。
今天一開市,恒生指數就破了2萬點大關,高科技股票集中的恒生科技指數開盤即下跌近2個點,雖然其後指數跌幅有所收窄並翻紅,但不得不承認,籠罩在港股上空的悲觀預期,還遠遠沒有散去。
01、中概股陰影
今天港股的壓力,主要體現在中概股相關的領域,像互聯網,原因很簡單,除了中美局勢緊張之外,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退市陰影又再顯現。
大廠的股價,已經逼近3月份的低位,抹去過去一個多月的漲幅。繞了一圈,最後發現,還是回到原地。
其實,今天市況還是消息面太悲觀所致,企業的基本面上,並沒有太大變化。退市這個事不是新鮮事,市場也早有預期,但問題在於,當中的起起伏伏,時不時給投資者一個悶棍,之後又給一顆糖,很讓人摸不著頭腦,也確實很能消磨投資者的意志,3月份發生過一次,但被“相向而行”的說法撫平了,現在又來,之後再如何發展,越來越難看清楚。
但不管如何,在這個灰犀牛沒有最終結果之前,還是需要多一份警惕和風控意識。
現在這個大局勢下,用上頭的話說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種說法有時會讓人覺得過於龐大,而摸不著頭腦,用接地氣的話來說,就是中美之間的博弈會越來越多,圍繞著TG的爭議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港股這麼多年來,都是外資占主導,定價權也還在外資手裏,雖然過去幾年一直在喊南下爭奪定價權,但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看得到。如果以更長遠的未來看,我認為國內資金最終一定會在港股定價權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問題只是這個長遠究竟有多遠。
很多股市的樂觀人士都以為,中概股從美股退市,不是可以回港股嗎?西方不亮東方亮,回來接著奏樂接著舞,還在家門口,讓自家人還能夠享受到企業發展的紅利,何樂而不為?
如果都這樣想,格局明顯就小了。退市所涉及到的問題,絕非到哪個市場的問題,而是資金來源的問題。沒錯,眼下市場,只是簡單地交易中概股從美國退市的悲觀預期,但如果從更大的格局去看,中概股退市只是表像,外資何去何從,才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回歸到現實,港股上空最大的陰影,依然是圍繞著外資來去,坦白說,如果外資真的離開,內地的資金有沒有能力承接?
恐怕沒有人有這個信心,但如果仍然沿用過去的規則,外資完全話事,確實也已經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只能說,港股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仍然會反復圍繞著外資來去一事,還有更大的中美博弈。
形勢確實很複雜,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港股的未來,依然迷霧重重。
02、港股未來,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不容易說清楚,但如果一定要說,我認為只能從最為基本的邏輯去看。
那就是,一個市場,到底以什麼去吸引資金?
資本逐利,這是所有參與市場交易的人都清楚明白的一個道理,只要你的市場能夠讓資本賺錢,人家沒理由不來,別看美國國會這會兒通過什麼法案,那會兒通過什麼法案,但只要有錢賺,一切都會讓位。
所以,港股市場盈利能力如何,其實就是決定這個市場還有沒有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應該說,港股這三十年,讓投資者長時間享受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即使中間會面臨很多的波動,總體上還是向上的。
但是,港股同時也是重度依賴週邊的市場,從一些關鍵的指標也可以看出,比如上市公司大部分來自國內,資金主要是西方國家和國內,這種兩頭在外的情況和當年珠三角地區的“三來一補”製造業模式非常相似。
這種模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能夠觸發的發展動能十分強大,但在近年進入瓶頸,一如國內經濟模式的轉型升級,遇到非常大的困難和挑戰。
所以,港股能否繼續吸引全球資金,最根本的還是要看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以及能否產生更多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公司。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應該樂觀一些,這幾年上市的,加上回歸的公司,明顯可以感覺到變化,IT、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製造的公司越來越多,也只有這些公司,才能在未來賺大錢。
現在有資金撤離港股,當中的邏輯和李超人撤離中國市場差不多,說白了就是對中國缺乏信心,但是李超人最近又開始活躍於國內市場,反觀西方國家,民粹化越來越嚴重,經濟滯脹問題也越來越大。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判斷,至少也應該多思考一下這位90多歲老人的智慧。
當然,港股絕非只有機會,事實上挑戰也是很大的。
大的挑戰有兩個,第一是中國經濟能夠順利實現轉型升級,雖然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但最終都需要中國經濟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卷後才能坐實,另外一個就是更大維度的地緣政治競爭。
實際上,港股的何去何從,已經不單單是一個市場的事情,而是事關兩個大國的博弈,也事關兩個大國的經濟和資本發展情況。
博弈會以哪種形式發展,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沒有人說的清楚,只能且行且看。
03、結語
自貿易戰以來,圍繞港股的爭議就從來沒有間斷過,多空雙方也是你來我往,爭得好不熱鬧。確實,身處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兩個大國之間,日子確實不會很好過。
這背後,映射出東西方在很多觀點上的分裂,甚至針鋒相對,也令市場開始重新思考香港這個原本連接東西方的橋頭堡,究竟還有什麼樣的價值。
實際上,要搞清楚港股乃至香港的價值,只需要明白兩個大邏輯。
第一,是領導人經常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說白了就是世界格局和規則的重建。想想看,現在的格局和規則,基本都是二戰後以及冷戰結束後定下來的,中國人喜歡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單單看時間維度,現在無疑到了重新調整和制定的時刻。
現在全世界為何這麼多的分歧和爭執,就是因為問題積累太多,兜不住了,確實到了推動重來的時刻。所有的國家,無不希望在這個時刻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因為一旦重新穩定,未來30年也就定下來了。
第二,中國的戰略,始終專注地圍繞著如何建設好這個國家,實現偉大復興,而非和誰爭奪世界老大的位置。如果未來沒有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和發展路線,那香港市場仍舊可以按照過去的套路發揮作用,而如果產生了,那香港的價值只會加強,不會削弱,因為這個時候,比過去更加需要香港的連接作用。
所以,一句話形容目前仍然顯得悲觀的港股,就是近憂不足懼,遠慮不足有。
陰雲仍在,投資者能夠做的,也只有耐心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