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資者再次有幸見證歷史,昨天是全球外匯市場的歷史性時刻。
在美元的加息週期下,美元不斷走強,昨天美元指數正式衝破108大關,創2002年10月以來的新高。過去一年以來,美元對一籃子貨幣漲幅高達18%。
同時,歐元兌美元一度短線跌破1.0000重要心理關口,刷新2002年12月以來新低。
歐元在2021年疫情爆發後開始了不斷下跌,近一年半以來,歐元兌美元已貶值了18%,拉長到10年來看,歐元已貶值接近40%。
一個貨幣的快速貶值,意味著這個經濟體不被人看好,有衰退的預期,資本也會外流。
加上德國擬取消碳中和目標等操作,一個重要的目標說取消就取消,就已經讓市場對歐洲失去信任。
在正常美元加息週期下,歐元貶值的速度不會如此之快。但俄烏衝突的爆發,引爆了歐元的貶值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匯率平價後,很有可能在能源危機和美元加息週期結束之前,歐元的匯率都難以翻身。
在俄烏衝突發生前,歐洲想得到能源,對比現在來說容易的多,只要比現在便宜一倍的價格就能得到能源。
廉價的能源,讓歐洲能有錢補貼自己的工業和製造業。但在衝突開始後,歐洲跟美國制裁俄羅斯,能源價格就此打破,能給予企業的補貼空間也越來越小。
俄羅斯為了回應歐洲的制裁,選擇掐斷部分通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以此作為對歐盟制裁的反擊。這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引爆了一場能源危機。
歐洲基準荷蘭即月天然氣價格上漲至每兆瓦時164.52歐元。過去一個月,該合約的價格翻了近一倍。
不僅天然氣飆升,油價和電價都已經飆升到歷史最高位。
一開始歐洲各國認為不買俄羅斯能源,對俄羅斯是經濟上的懲罰,但天然氣、電價、油價暴漲的事實,已告訴歐洲人,受懲罰的人是他們自己。
在失去廉價能源這個優勢後,歐洲的經濟已沒有值得羡慕的地方。
拿歐洲經濟標杆德國舉例,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最新的貿易數據顯示,德國5月出口額同比增長11.7%至1258億歐元,進口額同比增長27.8%至1267億歐元,錄得近10億歐元的貿易逆差。
出現貿易逆差的最大原因,主要歸因於德國進口額的快速增長。
能源類產品為主的進口額在近半年內連續保持在出口增幅的兩倍以上,最終導致德國進口額在今年Q2趕上出口額。
能源成本暴漲帶來的影響重大,雖然歐元已跌破1:1,但歐元的貶值,恐怕還未結束。
野村國際外匯策略師Jordan Rochester在週二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如果北溪一號管道不重啟,未來幾個月歐元/美元可能跌至0.9,這將是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在天然氣進口國推動價格行動、天然氣庫存尚未達到目標水準(冬季前達到80%)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到8月底歐元兌美元可能進一步跌向0.95。如果情況持續,則可能最終跌向0.9。
除了能源危機之外,美聯儲加息正轉嫁風險給歐元區,歐元區也不得不加息。
在這時,所謂的盟友誰還顧得上,美國現在的態度很明顯,雖然大家情況都不好,但我自己最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歐元區經歷了十多年的負利率,今年通貨膨脹創下了歷史最高水準,歐洲行業正在考慮7月加息以遏制通脹,不少歐洲官員表示要激進加息,但歐洲央行加息的預期助漲了市場的衰退擔憂。
如果不加息的話,一是難以控制通脹,二是就像現在大家看到的一樣,歐元區的資金在加速外流,歐元在不斷貶值。
但加息的話,那本來低迷的經濟增長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而且還會增加歐元區一些成員國的債務風險,帶來更多的安全隱患,甚至經濟薄弱的小國有可能引發危機。
一邊是美元加息,一邊是歐元區加息,不用想都知道市場會選擇哪一個。如今歐盟的處境就像被夾在中間,想給人助攻,反倒被美餓兩方左右夾擊。
結語
俄烏衝突的外溢讓歐洲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安全之間難以取捨,從而讓歐洲經濟增長的前景更為迷茫,預期更加之差,最終導致了歐洲在俄烏衝突中替美國買單。
這輪危機的最後,歐洲才是那個替人出風頭還替人買單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