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頂尖投資家如何打造投資組合瀏覽觀點

糧食寡頭化帶來的危機

發布 2022-6-2 上午08:25
ADM
-
ZW
-
BG
-

從俄烏衝突開始,不僅石油變得越來越貴,連糧食都在大瘋漲,甚至已迎來二戰後的糧食大危機。

5月9日,巴基斯坦全面禁止食糖出口,5月7日,烏克蘭限制蕎麥、大米和燕麥出口,5月13日印度禁止小麥出口。

4月初,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消息,2020年到2022年3月,全球穀物價格指數漲幅超過65%,已升至歷史最高水準,人類或將面臨“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 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資料顯示,截至上週末,包括阿根廷、哈薩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內,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實施了糧食的出口限制令,品類包括小麥、玉米、麵粉、番茄、植物油、豆類等。

多個國家的糧食出口限制令,隨之而來的食物價格暴漲也波及全球,英國、伊朗、索馬里、斯里蘭卡等地都因食品的供給和通脹問題而面臨危機。

一、種子危機帶來的投資機遇

被西方社會輪番制裁的俄羅斯,目前和西方陷入了種子大戰

以德國拜耳為首的西方種子企業威脅,明年或停止對俄羅斯種子等供應。

雖然俄羅斯儘管是全球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但種子依然面臨被西方卡脖子問題。

這也給給多國敲響警鐘,尤其是被西方卡過脖子的我們。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世界種業被六大種業集團高度集中化壟斷。世界種業前十強跨國公司中,美國佔據四席,且沒有一家中國的本土企業。它們掌握著全球65%主要作物的商品種子,並佔據全球種子銷售額的 90%以上。

中國農科院專家稱,我國的青花菜種子95%都是進口,胡蘿蔔、洋蔥等種子90%來自國外進口。其他很多蔬菜種子絕大部分都來自國外。

除了植物種子,在動物種子方面,養殖業中的種豬、種鴨、種雞等而也幾乎全靠進口。

世界三大豬種壟斷了中國98%的市場;北京烤鴨99%都是英國櫻桃穀鴨的鴨種;中國的祖代雞,幾乎全靠進口。

蔬菜育種技術極為複雜,涉及單倍體培育、基因編輯、育種等多種技術。我國自主培育種子技術相對來說也算先進,但依舊不能滿足國家的使用需求。

如今我國每年進口國外的種子金額達5億美元,蔬菜種子佔據總金額的60%

這次拜耳停止給俄羅斯提供種子,作為隔壁鄰居的我們,要加快國產種子的步伐。

在糧食危機及種子大戰的背景下,國產種子成為關鍵,A股農業種植板塊迎來投資機遇。


二、糧食是如何成為武器的?

根據機構預測,由於俄烏衝突將改變世界交易、生產和消費的方式,2022年全球食品和糧食在去年上漲了31%的基礎上,還將繼續上漲22.9%。

戰爭、油價似乎總是扮演著點燃“糧食危機”的角色。為啥都2022年了,為何即使在和平年代,不打仗也依舊無法擺脫“糧食危機”的陰影?

我們先看全球四大糧商,是如何悟到控制了糧食,就控制了人類這句話的。

4家公司控制了全球80%的糧食貿易,其中ABC是美國企業,D雖然是法國企業,但是也有美國背景。



結束二戰後,本應該發展經濟修補農業的蘇聯,卻被軍備競賽沖昏了頭腦。
當時人口總數大幅提升的蘇聯,一路隻重視工業發展。並沒有意識到糧食產量的不足,導致農業止步不前。

從資料上看,1950年蘇聯工業生產早就大部分修補到戰時的一半以上,相反農業連戰時的一半都沒有達到。

一方面糧食產量遠追不上,另一方面軍備競賽下。蘇聯的財力和人力都用在工業上了,腦子裡就算想著軍備競賽,但也要解決溫飽問題才能開工。

進退兩難的困境下,蘇聯不得已選擇從國外進口糧食。

但在1963年經歷的大饑荒逼得蘇聯再一次提升對糧食進口。直到1970年,蘇聯糧食進口量佔據全球的15%以上,蘇聯成為糧食進口第一國。

蘇聯每年進口這麼多糧食都是拿什麼買的呢?

一是用黃金購買糧食,但再有錢也不夠蘇聯這樣花。僅僅1963年一年就用掉國家黃金儲備的1/3。

遇到大饑荒,再多黃金都不夠用。蘇聯只能用石油跟美國換取糧食,美國要求蘇聯降低石油出口價格。但石油降低出口價格會讓經濟受到重創,此時蘇聯已別無選擇,只能同意降低出口價格換取糧食。

在這時,美國第一次意識到糧食可以當武器使。這時蘇聯持續的對美國產生了依賴,以為一直可以用原油換糧食維持生計。

到了80年代,美國聯合沙特打壓石油價格,原油從30美元跌至12美元。讓蘇聯外匯虧損超百億,最終貸款沒人借,買不到糧食,加快了解體。

這一招像極了管仲的糧食商戰。


不僅於此,還有著名的馬歇爾計畫,美國通過援助糧食的名義,完成對西歐國家經濟的控制。


美國拿糧食當武器有重要兩點,

● 一是美國糧食產量夠多,價格夠低。糧食價格越低,讓別的糧食商毫無競爭力。

● 二是讓別國依賴美國的進口,從而控制糧食。

面對不依賴進口的國家呢?那就從專利及並購等手段介入,以種子介入控制糧食。
此前,中國的大豆就被美國攻擊過一回。

三、大豆危機

2000年,孟山都公司在中國東北發現了比普通大豆種子出油量高16%的野生大豆;

在2001年,孟山都通過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一批低成本、高產能、高轉化的大豆種子,同時申請了專利。

在申請完專利後,即免費向中國主要大豆產區的農民提供種子。

當中國農民免費使用孟山都的大豆種子一年後,孟山都卻向世貿組織WTO上訴,稱我們盜用孟山都科技產品,已構成侵權。

在“被侵權”的無奈之下,農民只好停止之前種植的孟山都提供的種子,換上新的大豆種子。

隨著中國榨油企業產能不斷擴張,我們對大豆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長,但換上新種子的農民無法及時供應原材料。

為了保證產能,國內企業只能向當時唯一能滿足產能需要的美國求購。

2003年8月,美國大豆大批量上市之前,美國農業部發了則消息,說由於天氣原因,往後一年美國的大豆產量可能不足與其,所以決定調低大豆產量。
消息一經發佈,緊接著上市的美國大豆價格就翻了一倍,國內大豆價格也從2003年8月的2300噸,一路暴漲到了2004年3月的4400噸。同時,美國農業部宣佈不會採取增產措施的消息。


國際糧商們心領神會,開始極力渲染糧食恐慌氛圍,宣稱大豆很有可能突破5000元,甚至是6000元每噸的價格。

在渲染下,國內大豆企業在4300元的歷史高點,出海搶購了接近八百萬噸大豆。
結果還沒到一個月,美國農業部又改了主意,突然宣佈調高了大豆庫存,增產了。隨後,華爾街機構開始大肆拋售大豆。

國際大豆期貨應聲跌回了3000元水準,中國企業搶購的大豆還在海上運輸,價格就已經一路跌破了消息公佈前的2300元/噸,摸到了2200/噸的低位。

國內大豆企業搶購的800萬噸大豆,不算上儲存成本外,若接受每噸要賠2000塊。

大量企業連套期保值都沒做,平均每噸也要賠人家將近2000塊,算下來就是數以億計的賠償款。

加大了大豆市場帶來的虧損,導致中國大豆壓榨企業不堪重負,企業全線崩潰,多家公司破產出局。

這些跨國糧食集團在常規違約賠償之外,又提起了約60億美元的額外索賠,並以此為藉口,聯合其他國際糧商對中國企業實行大豆出口封鎖。還掐斷了國內大豆加工企業的供應鏈,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大豆產業的破產潮。

在這時,嘗到糧食當武器的美國糧商,露出醜惡的嘴臉。

以孟山都、ADM、邦吉、嘉吉為首的美國企業,趁機介入中國大豆產業市場,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控股收購或者參股了中國八成以上的糧油集團。

很快就控制了中國80%的大豆進口貨源,和國內85%的油脂壓榨產能。而在此之前,國際糧商在中國大豆產業中的占比還不到10%。

由於價格暴漲,眾多農民出現都巨額虧損,這時四大糧商在種植環節大規模擴張。到2006年,中國排名前十的大豆企業中,除了中糧集團以外,幾乎都有外資背景。

為何如今還有地方糧食短缺,還會出現數十億人的糧食危機?

一直盛傳著一段話,缺糧10%的結果不是糧食漲價10%,而是一直漲價到餓死 10%的人為止。

正是這樣,糧食始終保持在缺那麼一部分人的“份”。始終保持在一個緊缺的狀態下,始終得有些地方提價才能買到糧食,那四大糧商才能有錢可賺。

如今,全球糧價屢創新高,大型糧食貿易商成為了糧食市場供應短缺以及價格波動的“受益者”。隨著(NYSE:ADM)、邦吉 (NYSE:BG)、嘉吉、路易達孚四大國際糧食貿易商公佈的自己2021年的財報來看,四大糧食貿易商營業額與利潤額均有大幅提升。

資料顯示,ADM、邦吉、嘉吉、路易達孚四大國際糧食貿易商,2021財年收入總計3300多億美元。

其中,邦吉和路易達孚全年利潤分別增長了81.5%和82.5%。嘉吉全年營收高達1344億美元,利潤同比增長64%,創公司156年來最高紀錄,股價在5月也創出歷史新高。


四、結語

英國的《衛報》曾表示:“只要你活著,就無法逃脫全球(農產品)四大巨頭。”

中國種子產業的嚴峻程度,可以說是比晶片還嚴重。沒晶片還能活,但萬一農業最壞情況被卡脖子,是最壞的情況。

如今種子國產替代成關鍵,也給國內相關公司迎來估值提升的機遇。

如何防止被卡脖子的事出現,任重而道遠。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