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海通證券發佈研報回顧 90 年代日本銀行業危機,分爲“中小金融機構破產”—“住專危機”—“大型金融機構破產”三個階段,均與房地產及股票市場泡沫破滅息息相關。該團隊認爲,儘管日本銀行業危機可以給予有益的參考,但我國和日本彼時的情況多有不同之處:我國的工業、商業地產價格漲幅有限;商業銀行與非金融企業不存在交叉持股現象,不會發生股價的螺旋式下跌;日本泡沫形成時期銀行監管處於起步階段,我國銀行則在更爲嚴格和成熟的監管框架下保持了較高的資本充足水平等。
90 年代至今,日本民營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和合作型金融機構)一直是金融系統的主幹。日本銀行業的特點體現在嚴格分業經營、以產業金融爲本,在泡沫前企業對銀行的依賴度減弱。銀行主要分爲五類:都市銀行(亦譯爲“城市銀行”)、地方銀行、第二地方銀行、信託銀行、長期信用銀行。日本銀行業的分業經營不僅體現在銀行業與信託業的分離、銀行業和證券業的分離上,還在長期金融和短期金融的分離,都市銀行和地方銀行的分離。高增長背景下的資金短缺使得主銀行制度得以普及,但到了增長後半程,企業對銀行的依存度逐漸下降。
90 年代日本銀行業危機可分爲“中小金融機構破產”—“住專危機”—“大型金融機構破產”三個階段,均與房地產及股票市場泡沫破滅息息相關。住專危機後大藏省決定讓納稅人承擔一部分損失,引發公衆強烈抗議,使大藏省在後續銀行危機中對動用國庫資金救助銀行態度審慎一定程度上使得銀行危機愈演愈烈。
而房地產與股市的泡沫,則有宏觀經濟政策疊加微觀主體行爲的原因。首先,日元升值的壓力使日本當局在經濟繁榮時期選擇了寬鬆而非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日本當局在內外交困之下選擇“擴大內需”思路,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乃至於催生泡沫。微觀層面,銀行非理性擴表致使信貸大量流入金融保險、房地產以及建築行業,而企業部門將低利率融資用於投資活動和儲蓄套利。泡沫崩潰直接造成了資產價格的嚴重縮水和後續的銀行業危機,引發了連鎖負面反應,日本經濟“失去二十年”。
我國在 2022 年後房地產銷售價格呈現負增長態勢,2023 年末居民按揭貸餘額減少,房地產市場較爲疲軟,因此常有人將我國的 2022 年與日本泡沫經濟破裂之初的 1991 年相比較。海通證券發現,儘管日本銀行業危機可以給予海通證券有益的參考和警示,我國和日本彼時的情況多有不同之處。我國的工業、商業地產價格漲幅有限,抵押型企業貸款 LTV 也不會有大幅上行,海通證券認爲抵押型企業貸款違約比率預計維持較低;我國商業銀行與非金融企業不存在交叉持股現象,不會發生股價的螺旋式下跌;日本住專問題爲銀行業危機埋下種子,而我國在資管新規後遏制了貸款出表流向房地產等“脫實向虛”領域的趨勢;泡沫形成時期銀行監管處於起步階段,日本銀行業尚不受巴塞爾協議的約束,我國銀行則在更爲嚴格和成熟的監管框架下保持了較高的資本充足水平。
風險提示。企業償債能力下降,資產質量大幅惡化;金融監管政策出現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