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從CES 2025看汽車 智能化加速 推薦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進展領先的域控供應商等

發布 2025-1-11 下午03:34
© Reuters.  中信證券:從CES 2025看汽車 智能化加速 推薦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進展領先的域控供應商等
NVDA
-
BYDDY
-
1211
-
1810
-
LI
-
XPEV
-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汽車智能化爲CES的主要看點之一,細分賽道的頭部公司持續推進產品研發與落地。中信證券推薦:1)智能化進展領先的主機廠;2)頭部智駕芯片供應商;3)與頭部芯片供應商緊密合作,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進展領先的域控供應商;4)激光雷達商業化進展順利、市場份額領先的激光雷達供應商;5)車載顯示頭部供應商;6)機器人細分領域領先企業。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智駕芯片:英偉達、黑芝麻智能等公司公佈大算力智駕芯片的最新進展,助力高階智駕性能提升。

2024年,端到端被確立爲行業趨勢,AI推動智駕體驗從“可用”向“好用”的突破,疊加頭部車企的入局,預計2025年L2+級別自動駕駛的國內滲透率有望提升至30%。2025年,智駕芯片料將迎來全面升級,爲城市NOA等高階智駕功能構建更高性能的計算底座。

2025年CES期間,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宣佈下一代智能駕駛芯片平臺Thor已經全面生產,處理性能將達到Orin的20倍;極氪也宣佈推出全球首家OEM 量產自研的基於Thor-U智駕域控制器平臺,後續全新車型將搭載Thor芯片;英偉達Thor還獲得了比亞迪、理想、極氪、昊鉑、小米等車企定點。黑芝麻智能的華山A2000系列芯片也在2025年CES期間首次亮相,該產品採用7nm工藝,最高算力是當前主流旗艦芯片的4倍,並原生支持Transformer模型。黑芝麻智能也與Nullmax共同發佈了基於華山A2000的多模態大模型智駕方案,能夠支持圖像、語音等信息輸入,並通過純視覺結合基礎導航信息的方式,提供城市/高速NOA等高階智駕功能。

激光雷達:頭部公司發佈高性能激光雷達,爲L3/L4級別自動駕駛構建感知能力。

小鵬、理想、華爲等主機廠持續推進城市NOA的功能落地與性能升級,並致力於實現車位到車位的領航輔助功能。當前來看,激光雷達是助推國內主機廠投放城市NOA功能的關鍵傳感器。一方面,端到端智能駕駛算法的訓練,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完善的超算中心佈局等能力,國內廠商尚需時間儲備。另一方面,與視覺方案相比,激光雷達在夜間的識別能力更強,識別精度更高,識別物體的數量更多,能夠提升智能駕駛系統的魯棒性。

2025年CES期間,禾賽科技發佈了全球最高線數1440線激光雷達AT1440。該產品搭載公司第四代自研芯片,角分辨率提升至0.02°,以滿足L3/L4級別自動駕駛對傳感器的需求;公司也發佈了第二代純固態超廣角激光雷達FTX,最大視場角達180°*140°。該產品可以作爲補盲激光雷達,與遠距主激光雷達共同爲L3/L4級別自動駕駛構建全方位的感知能力。速騰聚創的1080線激光雷達EM4具備300m@10%反射率和最遠600m的測距能力,最高能夠將智駕系統的響應時間增加70%,以進一步提升智駕系統的安全上限。此外,禾賽科技、速騰聚創均推出了專門面向機器人領域的激光雷達,拓展應用領域。

車載顯示:產業鏈公司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持續推陳出新。

座艙產品是與駕乘人員直接進行交互的元器件。智能化趨勢下,相關軟硬件產品持續升級迭代,以提升用戶體驗。3D AR-HUD和全息顯示爲2025年CES的代表性創新產品。3D AR-HUD方面,華陽集團的相關產品採用可變焦光學方案,將不同距離的信息進行層次分明的顯示,以保證信息易讀性。同時,華陽集團特別設計了寬幅景深投影模式,提供更大畫幅的空間視場,並結合4m到10m的真實景深,創造出寬廣且靈活的視野範圍,同時能夠減少視覺干擾。

天馬微、TCL華星等公司也發佈了3D HUD產品。全息顯示產品則能夠將地圖、娛樂等多類信息,顯示於前擋風玻璃下方的狹長區域,顯示面積可達40英寸以上。與傳統儀表盤相比,全息顯示產品能夠讓駕駛員在不低頭的情況下,獲取車輛行駛過程中的重要信息,同時不影響駕駛員視線,從而提高駕駛安全性和效率。2025年CES期間,寶馬、法雷奧、現代摩比斯、TCL華星等公司,均展示了其最新的全息顯示產品。從產業鏈進展來看,根據華陽集團公告,公司的全息顯示產品預計於2025年量產。

機器人:企業相互跨界,產品形態多樣。

從過去的幾屆大會中可以看到,CES的重心逐漸從電腦、手機向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機器人發展,更加貼近人類生活,AI與機器人技術是本屆CES的展覽焦點之一。本屆大會上國內外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悉數登場亮相。觀察到兩個趨勢:1)機器人本體與零部件企業相互跨界佈局;2)不止人形形態,具身智能賦能多形態的機器人發展。整機和零部件企業的相互跨界佈局爲行業帶來更多商業機會和可能性,多形態的機器人拓展具身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

風險因素:

技術與產品迭代風險;產品推廣速度低於預期;汽車行業銷量下滑風險;智能汽車扶持政策的力度低於預期;出現智能駕駛的惡性事故。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