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聯證券發佈研報稱,展望2025年醫藥生物行業,從增量上看,需關注醫保、自費和出海三大空間長期發展;存量上看,則需要關注醫藥與醫療迴歸本質。建議關注兩條核心主線:其一,高質量創新藥出海。全球TOP20藥企的銷售額前100的品種專利期還有5年的只佔31%,需求確定,國內IND品種數量和質量都具備出海的基礎,有望延續授權引出的趨勢;其二,左側資產的估值修復。過去幾年醫藥板塊回撤較多,積累了大量左側低估值資產,如CXO、消費醫療、藥房等,關注左側資產的需求韌性和估值修復。
國聯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醫藥投資困境成因:結構性老齡化背景下的醫改新常態
近年來醫藥投資相對困難,申萬醫藥指數最高回撤超過50%,產業端也面臨後集採時代的轉型期,過去9輪仿製藥集採平均價格降幅在50%左右,醫藥企業存量業務受到一定影響。人口結構性老齡化背景下醫保收支不平衡壓力是醫改需要考慮的因素,未來的醫藥投資需要適應人口結構性老齡化的新常態,後集採時代醫藥選股思路可以概括爲“增量看空間,存量看結構”。
增量看空間:醫保、自費和出海三大空間支持醫藥長期發展
醫藥支持端並不侷限在醫保,自費和出海市場可期;醫保是目前核心支付端,2023年醫保收入佔GDP的比重爲2.66%,預計未來會逐年提升,醫改後新產品進醫保速度加快,尋找能夠快速抓住醫保增量的細分領域;自費醫療市場同樣會隨着經濟實力提升而增強,隨着觀念轉變和三方支付力量的崛起,有望成爲醫保外支付力量的有力補充;醫藥出海業務產業逐漸升級深化,實現從原料藥、製劑和基礎耗材到創新藥和創新器械的出海模式升級。
存量看結構:醫藥與醫療迴歸本質
醫藥存量市場主要體現在後醫改時代醫藥產業鏈利益再分配帶來的結構性投資機會,政策和產業共振引導產業鏈實現由藥到醫、由產品到服務、由仿製到創新、由輔助到剛需、從進口到國產、由渠道到產品的轉變,在舊格局的打破和新格局的建立中,孕育了很多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投資機會,未來的醫藥投資要尋找符合醫藥板塊時代特徵和醫改政策變革趨勢的投資機會。
底部區間中長期維度思考細分領域的產業趨勢傳統藥企通過快速新產品矩陣迭代來應對單品銷售峯值天花板;需求和供給推動創新藥出海持續享受海外產品放量及估值定價權;醫療器械平臺化和國際化打開成長空間;CXO國內外需求迎來溫和復甦;中藥板塊從系統性投資時代進入精選個股期,經營質量和公司治理更爲關鍵;醫療服務長期關注經營質量、近期關注消費復甦及政策預期;藥品零售短期政策陣痛、長期享受處方外流和集中度提升的龍頭效應;藥品批發板塊關注左側絕對收益的投資機會;原料藥淡化對價格的關注、迴歸需求端的成長性。
投資建議:高質量創新藥出海及左側資產修復
2025年關注兩條核心投資主線:高質量創新藥出海。全球TOP20藥企的銷售額前100的品種專利期還有5年的只佔31%,需求確定,國內IND品種數量和質量都具備出海的基礎,有望延續授權引出的趨勢;左側資產的估值修復。過去幾年醫藥板塊回撤較多,積累了大量左側低估值資產,如CXO、消費醫療、藥房等,關注左側資產的需求韌性和估值修復。
建議標的:艾德生物(300685.SZ)、貝達藥業(300558.SZ)、東阿阿膠(000423.SZ)、恆瑞醫藥(600276.SH)、華東醫藥(000963.SZ)、康方生物(09926)、科倫博泰(06990)、科倫藥業(002422.SZ)、聯影醫療(688271.SH)、羚銳製藥(600285.SH)、邁瑞醫療(300760.SZ)、信達生物(01801)、藥明康德(603259.SH)、藥明合聯(02268)、益豐藥房(603939.SH)、怡和嘉業(301367.SZ)、魚躍醫療(002223.SZ)等。
風險提示:商業化銷售不及預期、臨牀進度或上市時間不及預期、競爭格局惡化、地緣政治風險、匯率波動風險、估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