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隨着豆包成爲國內AI大模型爆款,充分展示了其在AI算力基礎設施投入以及掌握高質量數據可轉化爲AI大模型優質生態的能力。展望2025年,預計豆包AI的生態擴張將引發新一輪巨頭的技術投資週期。豆包用戶數持續高增長,已遠遠領先於其它大模型廠商,基於豆包AI的應用生態將有望加速,一方面,將催化公司對AI訓練及推理算力基礎設施投資,另一方面,豆包AI的快速增長將刺激其它巨頭廠商加大對AI基礎設施投資。受益於國內AI訓練及推理需求拉動基礎設施建設,該行認爲國內AIDC供應鏈有望迎來較大的投資機會,技術升級也有望提升產業鏈環節價值量。因此,該行建議關注兩條投資主線:國內AIDC產業鏈組合以及頭部廠商AI應用生態鏈組合。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豆包用戶數大幅領先,豆包應用生態加速發展。
量子位智庫數據表明,截至2024年11月底,豆包2024年累計用戶數超1.6億人,單日活躍用戶數近900萬人,全球AI應用排名第二、國內居首。豆包快速崛起離不開字節跳動在算力上的大力投入。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字節跳動2024年採購了約23萬片英偉達(Nvidia)芯片,僅次於微軟排名全球第二。豆包後發制勝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優秀的流量整合能力。短期而言,豆包通過流量快速獲得市場領先地位;中期而言,硬件和算力保證了產品體驗不會因用戶激增而下降;長期而言,則通過算法迭代與業務增長形成正反饋,進一步增強競爭壁壘。目前,字節跳動基於模型層已成功廣泛佈局,在對話、助手、虛擬社交、圖像、視頻、智能體、辦公、社區、音樂、編程、教育、電商、硬件等全領域幾乎都有佈局,其中在對話/助手、教育、圖像、智能體領域均已擁有全球頂流產品,其中不乏豆包、即夢這類國內的爆款產品,也有Coze、CapCut、Gauth這種出海成功的產品。
生態擴張對模型訓練和推理需求增大,預計字節跳動AI算力將持續投入。
在模型層,豆包大模型對於視頻生成、多模態以及特化的口型同步、TTS也都有佈局,其AI應用調用量表現亮眼。2024年12月18日,火山引擎CEO譚待在火山引擎Force原動力大會表示,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超過4萬億,自發布以來七個月增長超過33倍;2024年9月字節跳動火山引擎智能算法負責人吳迪曾在2024年火山引擎AI創新巡展上表示,2027年豆包每天Token消耗量預計超過100萬億,是原來的100倍以上。隨着豆包生態加速擴張,該行認爲研發+應用製造將帶動訓練需求,應用推廣將帶動推理需求,公司有望持續加大其在AI算力的投入,該行中性假設下,2026年豆包MAU爲1億人,則該行預計2026年等效需要81萬顆英偉達H20,對應市場空間爲854億元。
“豆包效應”擴散,頭部廠商或開啓“軍備競賽”。
AI大模型具有強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頭部AI應用或復現互聯網行業贏家通喫格局。字節跳動一枝獨秀有望刺激催化大廠加大對AI基礎建設投資。該行測算,截至24Q3北美頭部CSP已將資本開支/營業收入比率提升至15%以上,而2023年國內頭部互聯網廠商資本開支仍低於10%。隨着字節跳動推出爆款豆包AI大模型,可參考OpenAI推出ChatGPT後,北美頭部CSP開始跟隨微軟提升資本開支/營業收入比率,國內算力“軍備競賽”有望於2025年開啓。該行認爲,國內頭部互聯網廠商以及頭部智能手機廠商仍有較大的AI算力投入空間,該行樂觀預計2025年投入規模接近500億美元。
從IDC到AIDC,技術升級提升產業鏈業績彈性。
AIDC相較於IDC,更加註重AI模型的訓練和推理,對於數據並行處理能力以及內存要求較高,因此算力類型需選擇xPU芯片,並對連接方式、散熱模式等領域提出全新。另外,超大型AIDC對電力供應、災備、故障恢復、利用率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綜合來看,技術路線改變對供應商選擇以及產業鏈價值量佔比出現較大變化。具體而言,該行認爲隨着國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國內供應鏈在AIDC、xPU、備用電源、服務器電源、高速連接方案、液冷系統等環節有望有更大的業務機會,圍繞國產算力需求提升產品價值量以及訂單規模,並在2025年迎來較大的成長空間。
頭部廠商發力AI應用生態將成爲重要催化,關注端側AI落地進展。
2024年5月以來,國內大模型廠商集體宣佈降低調取模型API的價格,直接利好AI應用。該行認爲,頭部廠商尋找硬件落地爲大方向,頭部廠商既可以自己下場做硬件,也可以對外開放其生態構建硬件產業鏈(此類更爲普遍)。“豆包效應”有望成爲AI應用生態鏈標杆,該行認爲其他頭部廠商也將加速構建其AI應用生態鏈,佈局包括智能可穿戴設備、AI手機與PC、AIoT、智能汽車、機器人在內的應用生態鏈,從而把握賦能千行百業的歷史機遇。因此,該行預計AI應用生態將直接拉動相關供應鏈企業業績,並推動頭部大模型廠商核心供應鏈公司進入新賽道,打開成長空間。
風險因素:
AI技術發展不及預期;國內新型基礎建設不及預期;流量增長不及預期;雲廠商、運營商資本開支不及預期;高速連接新方案技術研發進度不及預期;地緣政治風險;國內相關企業液冷技術進展不及預期;液冷行業競爭加劇;服務器電源國產替代進度不及預期;供電系統方案變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