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東吳證券發佈研報稱,中國對腦機接口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政策支持加大投入。雖然侵入式腦機接口距離大規模商業落地還需要一定的臨牀驗證時間,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商業化落地已經初見成效。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強調了發展腦機接口技術的重要性,預計隨着技術快速迭代,腦機接口相關公司將持續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取得突破。
東吳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腦機接口使電子設備能夠直接與大腦的某些部分進行通信
腦機接口是一種在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通信和控制通道,用腦的生物電信號直接操控外部設備,或以外部刺激調控腦的活動,從而增強、改善和延伸大腦功能的技術。根據腦信號採集時電極植入大腦的位置,腦機接口主要分爲三類: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我國腦機企業目前大多選擇非侵入式採集技術路線。對於侵入式腦機設備,目前都處在臨牀性研究和動物實驗階段。
政策支持加大投入:中國對腦機接口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
2024年1月,工信部等七部門發佈《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腦機接口列爲十大創新標誌性產品,未來將圍繞腦機接口等專業領域制定專項政策文件,提出要突破腦機融合、類腦芯片、大腦計算神經模型等關鍵技術和核心器件,研製一批易用安全的腦機接口產品。
目前腦機接口主要落地爲非侵入式的相關應用。
非侵入式商業化快速落地,據PrecedenceStatistics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爲23.5億美元,預計2033年達到108.9億美元,2023-2033年複合增長率爲16.55%。截至2021年,腦機接口在軍事上的應用已佔全球腦機接口總應用的25%,腦機接口研究戰略意義凸顯。
一些用於提升注意力、改善睡眠等的頭戴式設備,以及用於醫療康復控制外骨骼的設備,已經實現了商業化落地,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的市場空間非常大。我們測算在1%市場滲透率情況下,僅睡眠儀這一品類未來潛在空間就有望超過150億元。
侵入式進入臨牀試驗階段,有望迎來密集催化
侵入式腦機接口的研發已經進入臨牀試驗階段,技術路線較多,海外新一代的植入方案以Neuralink的柔性電極方案、Synchron的血管內植入方案爲主,目前均已進入臨牀試驗階段。2024年7月,馬斯克概述了Neuralink的目標,即到2026年植入1000個大腦芯片。國內也已經同步開始推進,2024年11月,博睿康與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教授團隊合作研發的腦機接口產品NEO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全國第三例、上海第一例臨牀試驗植入手術。團隊預計2025年將在全國10箇中心開展30-50例腦機接口臨牀試驗,產業有望迎來密集催化。
投資建議和相關標的
目前腦機接口產業鏈尚未形成成熟產業鏈分工,自研BCI芯片和算法是核心技術壁壘。大部分公司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建議關注自身或參股公司在腦機接口方面有領先佈局的上市公司,巖山科技(002195.SZ)、誠益通(300430.SZ)、三博腦科(301293.SZ)等。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技術發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