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泰證券發佈研報稱,預計2025年煤炭價格仍將維持窄幅度、季節性波動,震盪走弱,且長協價格支撐性仍將偏強。板塊輪動擁抱確定性,疊加長期國債收益率再降催化,低估值紅利屬性強、機構重倉標的,仍將佔優。 市值管理催化,破淨標的迎來機遇
中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價格覆盤與展望:煤價再降,幅度收窄。
2024年煤炭價格弱穩運行。現貨價格方面,前十一個月動力煤價格中樞(Q5500)863元/噸,同比上年下滑106元/噸(-10.9%/去年-23.6%);煉焦煤價格中樞2067元/噸,同比上年下滑220元/噸(-9.6%/去年-19.4%)。長協價格方面,秦皇島Q5500價格701元/噸,同比下滑13元/噸(-1.8%/去年-1.1%);河南主焦煤價格2103元/噸,同比下滑124元/噸(-5.6%/去年-18.6%)。預計2025年煤炭價格仍將維持窄幅度、季節性波動,震盪走弱,且長協價格支撐性仍將偏強。
展望2025——供給端“三不”,邊際增量預計有限。
一:安全生產是否會緊抓不放鬆?2024年安全生產要求前緊後松,煤炭生產逐步恢復正常,山西減量背景下,全年原煤生產規模有望穩中略增達47億噸(同比增加5000萬噸,歸上口徑)。展望後市,安全生產緊抓不放鬆、監管常態化,主產地GDP增長訴求下,預計煤炭作業在“有”重大安全事故干擾的背景下“生產從緊”、否則“生產從松”,2025年全國原煤生產規模預計仍將穩中有增。
二:進口煤炭規模是否會不增加?繼2023年全面放開澳大利亞煤炭進口以來,2024年進口煤炭規模有望再創新高,今年前十個月進口煤炭4.35億噸(同比增長13.5%),全年預計將超過5.0億噸。展望後市,主要進口來源國澳大利亞、蒙古、俄羅斯、印度尼西亞供應穩定,在煤炭內外價差機制引導下,2025年進口煤炭規模增量有限,仍將維持在5.0億噸左右高位。
三:疆煤外運量是否能夠不增長?十四五以來高位運行的煤炭價格給新疆煤炭提供了充分的生產、外運條件,繼2023年生產規模超過4.5億噸後,2024年生產規模有望再創新高(前十個月同比增長21%),同期疆煤外運(鐵路)規模不斷擴大,前九個月疆煤外運(鐵路)6381萬噸,同比增長52%。展望後市,基於十四五以來發改委、能源局覈准的百萬噸以上煤礦數據分析,覈准新疆煤礦數量佔比61%、產能佔比40%,疊加煤炭外運經濟性依然較強,預計2025年疆煤外運量(鐵路+公路)仍將保持穩中有增。
展望2025——需求端“四不”,下游分化顯強韌性。
2024年在房地產不景氣、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緩慢的拖累下,煤炭下游需求分化加大,2024年1-10月份煤炭下游需求增速化工7.7%>電力1.2%>鋼鐵-3.3%>建材-7.4%,鋼鐵、建材降幅明顯。
電力:清潔能源衝擊下“煤電”能否不掉隊?繼風電、光伏2023年裝機大年後,2024年裝機規模依然維持在高位,疊加水電出力增加(1-10月增速12.2%),測算今年火電發電量增速在3%左右、新增燃煤需求在6500萬噸左右。展望後市,基於宏觀經濟弱增長、清潔能源裝機規模有增無減、水電出力維持穩定假設,預計2025年火電發電量穩中略增1.1%、新增燃煤需求在2500萬噸左右。
鋼鐵:粗鋼控產要求,鐵水是否能夠不下滑?十四五以來,鋼鐵產能和產量“控制”政策一以貫之、不斷加碼,2024年5月繼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 2024年8月暫停公示、公告新的鋼鐵產能置換方案,預計2024年日均粗鋼產量規模272萬噸/日,同比下滑8萬噸(-2.9%)。展望後市,外需穩中有增,鋼材出口預計維持在高位;受房地產、基建下行拖累未完,內需走弱概率大。預計2025年鐵水將延續下滑趨勢,增速在-3%左右。
化工:現代煤化工耗煤需求是否能夠不減少?基於“從嚴從緊控制煤制化學品” 的政策定調,十四五以來審批建設了寶豐300萬噸/國能包頭二期75萬噸/中煤榆林二期90萬噸煤制烯烴,國能哈密400萬噸煤制油綜合能源項目,以及陝煤榆林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高效轉化示範項目、山東能源新疆80萬噸/東明80萬噸煤制烯烴等項目,2023年下半年以來煤化工耗煤需求明顯增加。展望後市,基於原油價格高位運行、煤化工項目建設推進現狀,2025年煤化工耗煤需求預計將穩中有增。
建材:房地產再走弱,水泥出庫能否不下降?房地產由“保交樓”到“保交房”,2024年房地產開工/施工/竣工/銷售紛紛下滑。其前置指標:2024年1-11月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樓面均價下降-15.6%、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下降-19.4%,預計2025年房地產弱復甦趨勢延續,對建材行業需求帶動有限。建材行業典型耗煤品種水泥出庫量2024年至今累計下滑超過30%,預計2025年降幅收窄。
風險提示:
供給放量超預期,政策干擾生產秩序,需求超預期下降,來水衝擊影響等。第三方數據存在因數據獲取方式、處理方法等因素導致的可信性風險;研報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