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中國企業加速向美國發貨以應對新關稅的實施,推動11月出口增長6.7%至3120億美元,而進口意外下降3.9%,爲14個月以來最大降幅,反映了國內經濟疲軟的跡象。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11月中國進出口均未達預期,出口同比以美元計價增長6.7%,達到3120億美元,而進口下降3.9%。貿易順差達到974億美元。
進口降幅出乎意料,爲2023年9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分析師此前預計進口將增長0.3%。出口增速從10月的12.7%大幅放緩至6.7%,也低於分析師預期的8.5%。
截至11月的年初至今數據表明,中國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長5.4%,達到3.24萬億美元;進口同比增長1.2%,達到2.36萬億美元。
美國進口商爲了避開新關稅,提前從中國採購商品。與此同時,中國企業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填補國內消費的不足。
最近幾個月,出口量增長速度超過出口總值,這表明國內外企業通過降價參與競爭。
出口一直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爲數不多的亮點之一。相比之下,中國國內消費持續疲軟,房地產市場低迷。
11月的貿易數據發佈正值中國高層領導承諾通過加大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力度來提振明年經濟增長。他們還提出了「非常規逆週期調整」以刺激國內消費需求的承諾。
馬來亞銀行宏觀研究總監Erica Tay表示,隨着美國進口商繼續「提前儲備」中國商品,出口增長可能在2025年初進一步提升。然而,由於美國關稅的影響,下半年可能會出現下滑。
隨着通縮壓力的加劇,更多國家可能會提高關稅,保護本國工業免受中國商品的衝擊。中國對近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量超過進口量,創下2021年以來的新高。
即使不考慮關稅因素,11月通常是出口旺季,因海外進口商趕在假期前補充庫存。
中國港口的集裝箱處理量連續幾個月增長,國際航空貨運航班在11月中旬創下新紀錄,表明高價值商品的需求增加。中國低成本購物應用Temu和Shein在11月美國銷售表現強勁,表明跨太平洋的小包裹運輸量激增。
國內方面,儘管製造業活動連續兩個月擴張,11月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0.3,但國內需求依然低迷。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在11月同比僅上升0.2%,創五個月新低,進一步反映出國內消費動力不足。
這些數據凸顯了中國經濟在外部需求和內部消費之間的失衡,同時爲政策制定者的刺激措施帶來了更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