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海通證券發佈研報稱,“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等一些列監管政策頻出,“科技+併購”主線成爲市場關注重點。上市公司有望通過併購實現外延擴張,增強主營業務,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從產業演進角度,“硬科技”領域的併購重組將推動產業鏈整合,有利於提升行業集中度,促進創新技術的發展。關注半導體企業併購的四條邏輯。
海通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在當前IPO節奏放緩的背景下,併購重組爲科技企業提供了新的上市渠道,這一趨勢值得投資者關注。
受IPO市場的階段性收緊影響,部分擬IPO企業考慮轉向併購賽道,從而使併購重組市場活躍度上升。在本輪科創板IPO節奏放緩的背景下,併購重組爲部分一級市場投資者提供了合理的退出渠道,而優質半導體企業將通過併購重組實現快速上市,從而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市場競爭力。
24年9月,“併購六條”發佈後,半導體指數顯著跑贏大盤,半導體產業上市公司將積極進行併購重組,加強產業鏈協同效應及平臺型企業快速成長,併購市場升溫亦將激發半導體行業二級市場投資熱情。
半導體產業併購邏輯一:設備企業併購擴充產品線並獲得更多利基、創新性技術。
半導體產業併購主要分爲三種類型:(1)併購產業鏈上游,打通供應鏈;(2)擴充產品線並獲得更多利基、創新性技術及團隊,加速成爲平臺型企業;(3)跨行業併購。
半導體設備賽道符合第二種併購邏輯,通過對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公司的發展歷史進行復盤,要驅動半導體設備公司不斷髮展、成長,需要把握住技術變革的機會,不斷創新,拓展產品線、滿足不同領域的客戶需求,通過併購,獲得更多利基、創新性技術。當前國內半導體設備上市公司收入、歸母淨利潤不斷增長,但仍然和海外半導體設備公司相比規模尚小,有着巨大的成長空間。
國內半導體設備的優秀公司在面對國內下游晶圓廠的建廠需求時,既要不斷滿足客戶端的個性化需求、又需要更具創新力的技術發展;與此同時,如果能借助投資收購實現更多產品線的補齊,爲客戶提供更爲完整的終端工藝應用解決方案,能夠使優秀的本土半導體設備公司穿越週期、不斷成長爲“中國的 AMAT”、“中國的 KLA”。
半導體產業併購邏輯二:材料企業併購實現工藝know-how持續精進。
半導體材料細分品類衆多,外延併購拓寬業務範圍爲企業做大的合理路徑,此外,半導體材料行業關鍵領域國產化率仍需突破,外延併購有利於打造平臺化企業合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硅片在半導體材料中市場佔比較高(2022年佔比33%),行業頭部企業可在同一品類下進行擴張,補充現有客戶對其他細分領域的需求,例如向300mm硅片拓展、補齊輕摻及重摻硅片產品線等;而溼化學品、光刻膠、氣體等半導體材料,內部細分產品衆多,化學品亦具備一定工藝互通性,外延併購對團隊及工藝know-how進行補足,有利於公司橫向擴展並持續精進工藝及良率。
半導體產業併購邏輯三:模擬IC企業併購實現業務縱深發展、補強產品線。
由於模擬行業自身產品迭代較慢、生命週期長、路徑依賴特徵不強、需要長期積累經驗及下游應用場景繁複等高門檻特徵,疊加頭部廠商通過持續併購拓展產品線,行業市場格局相對穩定,Top10廠商市場份額佔比呈現波動上升走勢,強者愈強趨勢顯著。
從國際頭部廠商TI、ADI的發展史來看,除內生成長外,外延併購也是模擬芯片企業做大做強、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途。相較於海外龍頭,我國模擬芯片企業整體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但受益於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因此發展迅速。
模擬IC設計企業進行併購主要關注以下邏輯:1)業務的協同性,能夠助推公司主營產品的橫向拓展和市場業務的縱深發展,繼續補強業務,擴大產品目錄;2)市場及客戶資源的互補性,例如能夠補充現有客戶對其他細分領域的需求;3)產品研發及閉環能力,例如標的團隊具備一定的銷售規模和研發建設能力,產品有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力。
半導體產業併購邏輯四:大股東整合科技屬性資產。
除了從同一細分子行業業務領域進行橫縱向拓張外,同一大股東控股企業整合、或地方國資收購國資參股企業,將硬科技屬性資產進行納入,亦爲半導體產業併購的邏輯之一。
風險提示:半導體週期復甦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新產品拓展不及預期;下游建廠進度緩慢;技術研發進度不及預期;中低端產品領域競爭激烈;核心人才流失的風險;併購整合進度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