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貝萊德表示,在人工智能建設階段的過程中,蘊藏的投資機會已不再侷限於科技行業,而是廣泛滲透至能源、基礎設施及數據中心等行業。由於人工智能的發展伴隨着不確定性,我們需要採取主動的投資策略,以便精準捕捉未來的受益者。
貝萊德認爲,人工智能的投入規模可與工業革命時代相當,尤其是當我們把能源基礎設施的支出也視爲數據中心建設和低碳轉型投資的一部分時。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需要大量融資,資本市場及私募市場成爲關鍵的融資渠道。大型雲服務供應商和芯片生產商是人工智能建設的主要受益者,尤其是具備資源和技術等競爭優勢的科技巨頭。
貝萊德認爲,對人工智能是否過度投資的質疑是合理的,但考慮到人工智能可能爲整個經濟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因此應該進行綜合評估。目前來看,大型科技公司並沒有過度擴張。貝萊德系統化主動權益投資團隊表示,在對估值、盈利和其他特徵的數百項指標進行分析後發現,現在市場與互聯網泡沫時期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除了科技領域,受益者還包括提供關鍵投入的公共事業、能源、原材料和房地產等行業的公司。
人工智能建設階段之後可能會帶來更多問題。人工智能所承諾的部分前景,關鍵在於其是否推動生產力的大幅增長。短期內貝萊德預計,隨着人工智能改變特定工作的模式,生產力將獲得適度提升。
長期來看,人工智能可加快孕育新想法和新發現的過程,對創新和經濟增長產生深遠影響。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行業採用人工智能的速度。如果人工智能被廣泛應用,可以通過轉移勞動力及資源、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及產業來優化經濟結構,最早應用人工智能的金融和IT等行業將從中受益。但如果應用進程太快,需求的增長速度超越了資源重新分配及人員再培訓的速度,這可能會導致通脹持續升溫。然而,現在很難想象未來人工智能所有的使用情景。應對這種不確定性,貝萊德認爲需要採取主動的投資策略。在潛在贏家上市之前,私募市場可以提供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