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證券:部分產品出口退稅取消可緩和國內財稅壓力 推動低效率企業的產能出清

發布 2024-11-21 上午10:23
© Reuters.  天風證券:部分產品出口退稅取消可緩和國內財稅壓力 推動低效率企業的產能出清

智通財經APP獲悉,天風證券發佈研報稱,本次出口退稅或是國內經濟轉型的一個體現。出口退稅本質上是通過補貼海外消費者來提高企業出口商品競爭力。但是隨着中國競爭能力的提高,國內可以在保持出口優勢的情況下,降低出口退稅率,將出口稅負轉移至海外消費國,而財政壓力的緩和也能夠用於增加本國居民福利。另外,對出口退稅的精細化管理也能夠引導國內產業發展方向,推動部分行業出清。

天風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2024年11月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決定取消鋁材、銅材以及部分油脂產品退稅,同時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製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出口退稅簡單來說就是將產品在國內繳納的間接稅退還給出口企業。出口退稅既符合國際慣例(法國、德國、韓國等都規定本國出口商品爲零稅率),也不構成貿易補貼(符合1994年《關稅貿易總協定》和WTO《補貼與反補貼措施協定》的規定)。

中國自1985年開始實行出口退稅,幾經調整後目前出口貨物免徵消費稅,增值稅也完全退還(部分規定商品除外)。

2015年後,出口退稅(包括出口貨物退增值稅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出口退稅)資金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出口退稅降低了出口商品的價格、提高了出口競爭力、穩定了外貿和就業的同時(2023年中國出口佔GDP的19%左右,外貿帶動就業人數達到了1.8億人6),本質上也是用國內的財政補貼海外的消費者,以獲得更大的出口份額。

2023年中國出口退稅規模爲1.7萬億,佔當年增值稅和財稅收入的24.7%和9.5%。除了部分“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排放、資源性)商品外,大部分出口商品爲零稅率。

目前國內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爲5.3%,平均出口退稅率爲7.2%(按照退稅規模佔出口金額比重估算)。大規模的退稅和地方對出口企業給予的額外補貼,也容易造成行業產能過剩,利潤承壓。

隨着中國出口商品全球競爭力的不斷提高,逐漸取消出口退稅並不會損傷中國企業的出口競爭力。

從細分商品上看,2023年中國有51%的商品佔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30%,有16.5%的商品佔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50%,有9.1%的商品佔全球出口份額比重超過80%。適度降低這些具有強競爭力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並不會降低中國相關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以2021年中國取消鋼材出口退稅爲例,雖然在取消出口退稅後出口鋼材數量一度明顯下滑,但是2022年之後中國鋼材出口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出口量迅速回升,鋼材佔全球的出口份額也從2021年的12%上行至2023年的14.5%。出口退稅並沒有造成鋼鐵出口的長期競爭力下滑。

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稅,有利於推動低效率企業的產能出清,修復高效率企業的利潤率。

出口退稅率直接影響到企業利潤水平,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稅讓競爭力弱、對出口退稅依賴度高的企業退出市場,提高行業集中度,競爭力強、效率高的企業反而受益,提高盈利能力。除了出口退稅外,地方政府的其他各類補貼也在清理退出。此前公佈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也明確禁止相關單位給予特定經營者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其核心目的也是爲了推動企業經營市場化水平提高。

此次降低光伏、電池等行業的出口退稅率或也表明政府意在推動行業出清。受地方政府補貼、出口退稅等因素影響,光伏、電池等行業存在不少盈利能力較差的企業。此次除了降低行業出口退稅率之外,2024年工信部也發佈了《鋰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徵求意見稿)和《鋰電池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等文件,對相關行業進行治理。

降低或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將出口稅負轉嫁給國外消費者,有利於緩和當前國內面臨的財稅壓力。

伴隨着土地財政退坡,中國當前面臨的財政收支壓力較大,2024年1-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4981億元,同比下降1.3%,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5462億元,同比下降19%。調整出口退稅只是一個開端,代表了經濟轉型的深入和出口競爭能力的提高,在保持出口優勢的情況下,降低出口退稅率,將出口稅負轉移至海外消費國,緩和財政壓力,增加本國居民福利,統一大市場,推動過剩產能出清。

這也和此前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大方向相呼應。此前三中在制度公平、放開准入、提高效率、重塑地方政府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此次調整出口退稅制度也符合了三中全會的改革方向。

風險提示:經濟增速低於預期,出口低於預期,關注後續出口退稅情況。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